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在四川樂山市一處小屋裡,一位老人正在用工具給毛筆刻字。老人滿頭花髮,下手卻十分穩當,這就是“永青閣”毛筆的第五代傳承人汪延興。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著這門手藝,用行動展現手工藝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攝影:胡東進】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汪延興父子為了製作好“永青閣”毛筆,需要下極大的工夫和精力。每日天剛矇矇亮他們父子就起來了,然後準備選材。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做毛筆選材不能馬虎,多為狼毫、羊毛等,有時也會用兔毛。他們父子仔細地在水中挑選著,這是一項十分費神的工作。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只有選材上等,才能製作出正宗的“永青閣”毛筆。選材之後,還需要用骨梳拍齊毛根,然後進行採毛。據汪延興老人說,採毛之後就是最關鍵的一步,即選毫,就是把毛分為不同的等級。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選毛要選圓潤挺拔的,開叉 、無鋒、彎曲的都不合格,選出的毛還要分等級以製作毛筆。總之,從選毛到拉桿需要二十多道工序,每一道都關乎著毛筆的質量。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儘管汪延興父子倆已經幹了幾十年,可是這個家庭並不富裕,幾平方米的小屋就是他們的一方天地。他們在小屋裡默默做著繁瑣卻收益極低的工作,臉上的笑容和滿足卻從未斷過。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們的行為,死守著毛筆攤還不是掙不到錢。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但“做毛筆”這件事對汪延興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據汪延興所說,“永青閣”是汪家祖上的產業,到他這一輩已經是第五代了。儘管現在毛筆越來越小眾,他卻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祖祖輩輩傳下來的,不能在我這裡荒了”汪延興這樣說。在他看來,製作“永青閣”毛筆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熱愛。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汪延興父子基於對毛筆的責任和熱愛,全身心的投入到製作工藝中去,就像“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手工藝人們,擇一事,鍾一生。他們在浮躁的社會中放慢腳步,腳踏實地地做好“永青閣”,專注在工藝製作中,尋找著存在感和價值感。就像汪延興老人說,他要讓“永青閣”世世代代傳下去。

四川父子齊心家傳,幾十年如一日做毛筆,賺得少也要傳下這門手藝

攝影師胡東進(網名:樂山人)。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就職於四川省樂山師範學院。現聯合【去驢行】、【蜀地人家】專注報道樂山本地文化及旅遊相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