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行書《御製上林冬暖詩》


明宣宗朱瞻基行書《御製上林冬暖詩》

明 朱瞻基 行書 御製上林冬暖詩 47.30×23.90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自號長春真人。明成祖長孫,明代第五位皇帝,年號宣德(1426-1435),廟號宣宗。朱瞻基所處的時代有些和乾隆相似,是明代的盛世。在他當政的十年之間,政治方面,任用賢能,締造了史稱“仁宣之治”的穩定發展期,是著名的守成之君。明宣宗愛好翰墨,工於繪事,常以書畫作品賞賜近臣。

明宣宗朱瞻基行書《御製上林冬暖詩》

朱瞻基——明朝第五位皇帝

《御製上林冬暖詩》是宣德六年(1431)朱瞻基專門書寫了自己的一首詩賜給郎中程南雲。程南雲是當時很有名的書法大家,他能入朝為官就是因為他精通書法。儘管身為皇帝,但給這樣一位以書法名揚天下的大家賜字,還是需要足夠的信心的。


明宣宗朱瞻基行書《御製上林冬暖詩》

明 朱瞻基 行書 御製上林冬暖詩 47.30×23.90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從《御製上林冬暖詩》看,朱瞻基的書法是很正宗的二王根基,天下名畫名帖皆聚於內府,從小就接受最好的教育的朱瞻基,書法沒理由不好。與其說他結字近於趙孟頫,倒不如說得益於王羲之和李邕更為合適。雖然趙孟頫的書風是明初以來的風尚,但朱瞻基的用筆和趙孟頫還是有距離的——作為萬乘之尊的皇帝,他必須與眾不同。從筆法的變化和章法的嫻熟運用,可以看出這位皇帝已經是一位深諳書道的行家裡手。如果把他和同樣是皇帝的書法家宋徽宗趙佶、乾隆皇帝弘曆相比,單就書法水平而言,朱瞻基剛好處在中間。和趙佶的獨創瘦金書自然無法相提並論,但比起自以為是的乾隆,朱瞻基可就強多了。

程南雲,明代書法家,字清軒,號遠齋,江西南成人。活動於十五世紀前半。永樂(1403-1424)間以能書徵,曾參與《永樂大典》的編修,正統(1436-1449)中為南京太常卿。詩文奇古,精篆隸,為時所尚。明陶宗儀《書史會要》稱:“南雲篆法得陳思孝之傳,隸、真、草俱有古則,得力於趙孟頫,善大字。"嘗奉命書長陵碑。又能畫,作雪梅、雪竹極佳。

附註

這件作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名稱叫《書上林冬暖詩》。這是一種很奇特的命名方式,臺北故宮博物院經常在某一件古代書畫作品的正式名稱之前加上“書”或“畫”字,比如“沈周《山水》”,臺北故宮一定會叫做“沈周 《畫山水》”,“清 惲壽平《湖山小景》”,臺北故宮就會叫做“清 惲壽平《畫湖山小景》”。到現在沒想明白這是為什麼。至少,這種命名方式在臺灣以外的人看來很彆扭。(陰山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