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三位畫家,你最熟悉誰?

歷史上有三個身份地位在當時最高的畫家,因為我們之前的文章中都不同程度的提到過,估計一直關注“藝術圍觀”的真愛們能很快說出他們的名字。

他們就是:宋徽宗趙佶、明宣宗朱瞻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這三人相同點是對藝術都對藝術有著執著,不同之處卻是各有千秋。究竟你更喜歡哪一個?咱們來比較一下,由你定奪。

作為皇帝,都有他們如何登上寶座,成為一國之君的故事。

趙佶登上皇位其實是一個偶然。趙佶是宋哲宗的弟弟,按常理論他是當不上皇帝的。慶幸哲宗膝下無子,趙佶被納入了候選皇帝的行列,才有了做皇帝的可能性。宋哲宗死後,向太后讓宰相章惇主持了一場“欽定大會”,目的是選出宋朝的第八位皇帝。會上章惇:“向太后,選簡王當皇帝,您意下如何?”向太后聽後當場就給章惇了個白眼。章惇又說:“那就選申王當皇帝,大家覺得好不好?”話未說完向太后就笑了,召來開會的大臣也都笑了。申王的眼睛有點問題,章惇要選個瞎子當皇帝,置我大宋國威於何地?最後還是向太后說:“你們既然問我,我如果一句話不說也不好,那我就提議選端王當皇帝吧。”趙佶就這樣當了皇帝。

中國繪畫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三位畫家,你最熟悉誰?

趙佶

朱瞻基當皇帝那簡直就是水到渠成,不過中間也不是沒有波折。朱瞻基是從小就被爺爺朱棣看好的皇帝苗子,在強勢的爺爺栽培下想不成器都不行,不光自己當皇帝,就連他老爸明仁宗朱高熾也是沾了他的光,當了10個月的皇帝,普遍認為這10個月乾的還不錯。但是,朱瞻基的皇位繼承的也不是一帆風順,這就要說到他有個叔叔朱高煦,一直覺得自己才是應該繼承皇位的那個人,對朱高熾這個皇太子與朱瞻基這個皇太孫心懷叵測。仁宗駕崩時朱瞻基在南京,他必須到北京即位,朱高煦就在他的必經之路設下伏兵等朱瞻基一到就對他下手。大家對此事心照不宣,朱高煦覺得一定會有大隊人馬保護,可是苦等數日沒等著,轉念一想,朱瞻基應該是知道我有伏兵,故意晚幾天出發,好讓我的計謀落空,這麼一想就又靜下心來等,這一等不要緊,輕裝簡行繞道而行的朱瞻基就悄悄到了北京城,順利登上了皇位。

中國繪畫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三位畫家,你最熟悉誰?

朱瞻基

愛新覺羅弘曆就更具傳奇色彩了,正史太正,我們就說野史吧。話說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親王府沉浸在又添了一個小孩喜慶中。同一天,海寧陳家也生了一個小孩。這海寧陳家說的是浙江海寧的陳世倌家,在康熙年間入朝為官,與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的關係非同一般。兩家先後生了孩子,遺憾的是雍親王生了一個女孩,而陳家生了一個男孩。有一天,雍親王讓陳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於是,陳家的孩子被送進王府。明明進去是個男孩,可等孩子接出來時,卻變成了一個女孩。陳閣老久在官場,馬上意識到此事性命攸關,哪敢聲張,不久便辭官帶著全家回原籍避難去了。而那個被換入王府的男孩,就成了後來的乾隆皇帝。

中國繪畫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三位畫家,你最熟悉誰?

愛新覺羅弘曆

‍作為皇帝,他們又是如何愛上藝術的?‍

趙佶就像一個被班主任意外選定的班長一樣,不想辜負眾望,想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因此,一上臺就頒佈了“求賢令”,並且以身作則,虛懷納諫,號召節儉,還把“元佑黨爭”中被迫害的官員一一平反。這其中有一個被貶了一輩子的人,平反後死在回京的路上,這就是我們都熟悉的蘇東坡,據說趙佶為此還十分傷感。如果這麼看,趙佶還頗有明君風範。只可惜他的隊伍裡出現了蔡京、王黼、童貫等一些豬隊友。

中國繪畫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三位畫家,你最熟悉誰?

趙佶 風雨牧歸圖

蔡京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奸相,他帶著皇上享樂,用奢靡取代了剛開始的節儉之風,除了講究吃喝,後宮妃子上萬,堪稱歷朝之最;王黼王宰相是個只會獻媚沒有才學的人,為哄皇上開心,在宮裡和和趙佶玩角色扮演,荒廢了朝政;童貫本來是個太監,卻掌握著兵權,為了立功,他聯合金人共同攻打遼國,滅遼破壞了一直保持穩定的宋、遼、金三角制衡關係,直接導致最後金人南下滅亡北宋。趙佶就是天天玩鬧不務正業,再加上他有寫字畫畫的天賦,別人阿諛奉承與誇讚混合襲來,他就自封“天下一人”,並沉迷於其中,開辦畫院,開創了“院體畫”,的確在書畫上雖然取得了很高成就,還帶出一批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畫家,比如,我們都熟悉的《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他就是宋徽宗皇家畫院培養出來的。

中國繪畫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三位畫家,你最熟悉誰?

趙佶 戴勝圖

朱瞻基其實是宋徽宗趙佶的粉絲,雖然年代差的有點多,但是朱瞻基一心想要將明朝的文化藝術恢復到宋代的水平。北宋末年到明朝初年,由於金人和蒙古人對中原的先後進犯和元朝的興衰,以及明朝的建立和穩固,帶來的都是連年戰爭,民不聊生。文化上受到空前的摧殘,朱瞻基在位十年就是明朝努力回覆漢文化的時期,文人地位得到了提高,朱瞻基本人也非常用心畫畫,經常畫完後賞賜給大臣。

中國繪畫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三位畫家,你最熟悉誰?

朱瞻基作品

愛新覺羅弘曆就是對藝術的追求和前兩位不一樣,他從小就被漢人老師調教,老師都是當世的飽學之士,乾隆自己也很博學,他因為對漢文化的崇拜,並因此產生了強烈的佔有慾,這是他大力搜刮藝術珍品的原動力,再加上各級官員為了討好他,四處收集古代書畫並獻給乾隆,乾隆是被這浩如煙好的藝術品推上藝術皇帝寶座的,而他最擅長的就是就是在別人作品上題跋、鈐印、加標題。而他本人畫畫也是有一定水平的,我們可以從下面這幅畫看出來。其實,乾隆寫字還是有點特點,雖然不及趙佶的成就,畢竟人家是天天寫,再加上名師指點,熟能生巧、量變產生質變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繪畫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三位畫家,你最熟悉誰?

乾隆 緙絲乾隆御製詩鷺立蘆汀圖

‍作為皇帝,他們人生結局有什麼不同?‍

宋徽宗趙佶的結局是悲慘的,但是,這又何嘗不是他自己做的孽呢?由於他對遼用兵,將北宋重文輕武、軍無戰力的真實情況暴露給了金人,金國舉兵南下,北宋毫無招架之功。趙佶似乎知道自己不適合當皇帝,金兵殺來,他便禪讓皇位給自己的長子趙桓,也就是宋欽宗,欽宗也不是什麼明君賢主,聽信讒言,罷免了李剛。金兵攻破汴京後,當了一年零兩個月太上皇的趙佶和兒子趙桓被金兵俘虜,雙雙死在金地。趙佶不但將宋朝繪畫推到了空前高度,而且自創的“瘦金書”也是中國書法史上一道別致的風景,現在畫工筆畫的人最喜歡用瘦金書題字落款。

朱瞻基是個很勤勞節儉的皇帝。他體恤民情,深知老百姓疾苦,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在位十年多時間除了發展經濟文化,還帶兵打仗,他的叔叔朱高煦造反就是他御駕親征,活捉了朱高煦。朱瞻基就是個操心的命,不但在外操心國事,後宮的太監讀書他也操心,就連掃黃打非這種事都是親自督辦。就連造銅爐(宣德爐)、燒青花瓷這些事他都他都親自參與,他還促成了最後一次鄭和下西洋,為什麼是最後一次呢?因為鄭和在返航的路上就病死了。朱瞻基不但累死了年邁的鄭和,就連他自己得死,後人也覺得他是活活把自己累死了,因為,他在位十年乾的事太多了。因此,有人說“大明的滅亡,其實是因為朱瞻基死的太早”,我覺得,明朝的滅亡,是因為明朝皇帝裡朱瞻基太少。

中國繪畫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三位畫家,你最熟悉誰?

朱瞻基作品

乾隆是他們三個中活的最舒服的人,沒事就去江南走走,散散心。在位期間的重要事件有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四庫全書》的編撰等。乾隆還大興文字冤獄,迫害了一批文人,自己卻寫詩4萬餘,以一人之力數量上壓到全唐詩。自封“十全老人”評價自己的有十全武功。他覺得自己就是那種該吃的吃了,該喝的喝了,該玩的玩了,該乾的事業也幹了,該禪讓的皇位也讓了,最後壽終正寢的一個完人。

三個命運不同的權力巔峰人物,共同之處就是對藝術都有著熱愛和執著,不同之處是他們有著不同的側重點。

趙佶雖然頑劣,但是他是藝術的生產者,他的藝術之路是有開創性的,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朱瞻基也是一位藝術生產者,但是,就藝術成就與規模來說,遠不及趙佶,但是他的偶像是趙佶,當然不是在治國上,這一點他比趙佶強太多了。也可能是天妒英才,留給朱瞻基的時間太短了;乾隆主要是一個藝術消費者,或者叫收藏家,雖然很多人說他毀畫不倦,但是他的收藏與保護對散落在民間的書畫作品是有積極意義的,減少了很多遺失與毀壞的可能性,對後來的集中保護也提供了便利。不過乾隆畫畫也不是那麼差,和現在的一些畫家比,一點不都不掉價。

三位也算是中國藝術史上身份和地位最高的藝術家了,不知道趙佶和朱瞻基知道在他們死後有個人在他們的畫題詩鈐印會不會不高興,因為,愛新覺羅弘曆真的是太喜歡給別人的作品蓋大印了,而且大的出奇。不過,這絕對不影響乾隆成為一名“藝術皇帝”。看到這裡你有什麼見解或者更有趣的補充,歡迎留言,共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