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成功全靠他!阿里CEO爲他「擋槍」 地產商上演「求愛大戲」

《“滬”聯網大咖說》之 盒馬

祝各位國慶節快樂!2018年,互聯網企業稱霸全球,中國除了BATJ外,更有一批來自上海的科技獨角獸嶄露頭角,掀起狂瀾。國慶期間我們聯手《中國經營者》重磅推出六期深度訪談,京東到家、盒馬、餓了麼、哈羅單車、閱文集團、攜程等公司掌門人,將講述他們的創業故事,為您的科技夢想指點迷津,好戲不容錯過!

2017年,盒馬開始成為一個生鮮代名詞,橫掃大江南北,甚至成為新零售的代名詞。

盒馬鮮生將互聯網和線下模式相結合,以門店為中心,以3公里為半徑構建最快30分鐘配送體系,打造“餐飲+超市+APP電商+物流”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零售模式。

2016年盒馬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2017年7月宣佈現有的13家門店實現規模盈利,2018年8月,短短2年間,盒馬在全國13個城市陸續開出66家門店,攻城略地,引發一片熱議。

甚至,國內地產商們紛紛上演“求愛大作戰”,聯袂推出“盒區房”,由此可享受盒馬的三公里配送服務。

很多人並不知道,盒馬鮮生竟然出生於阿里巴巴,但為了驗證“門店+電商”一體的模式是否成功,盒馬沒有藉助阿里巴巴的流量,他別開生面的依靠門店顧客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竟然實現了三倍於同等地段商超的坪效。

神奇的盒馬背後,正是馬雲的遠見、張勇的果敢和侯毅的執行力。

(左:張勇 中:馬雲 右:候毅)

這一切是如何做到?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獨家接受了第一財經專訪,分享6大秘籍。

候毅,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2017年7月,侯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盒馬營業時間超過半年的門店已經基本實現盈利。

侯毅曾經擔任上海可的便利店的供應鏈總經理,之後先後擔任京東物流總監和O2O事業部總經理。2015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團,創立盒馬鮮生。盒馬鮮生集商超、餐飲、電商和物流於一體的業態模式被業內認為是新零售變革的一個樣本。

2015年盒馬鮮生曲折的預備出生史

2016年10月,馬雲在阿里巴巴雲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概念,從此零售業就被投入一顆重磅原子彈,江湖不再太平。為爭奪流量和支付入口,那一年起,新零售戰場腥風血雨,阿里先後控股銀泰、參股三江、入股聯華,與百聯戰略合作,收購大潤發,而京騰系則牽手永輝、入股唯品會、戰略投資海瀾之家。

雙方攻城略地的同時,唯一嚼不動正是生鮮這塊大肥肉。

艾瑞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生鮮電商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比2015年的 500億元增長80%,預計2018年整體市場規模可以達到2365億元。線上滲透率雖不到3%,但卻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為業界矚目的新藍海 。

2015年,生鮮領域電商滲透率很低,大概在1%左右,大家比拼的都是商超。

侯毅:因為生鮮電商這個品類,它有它的特殊性:第一個它是個非標商品;第二個它是短保商品,它對冷鏈的要求很高,它每天的保質期只有一天,一天賣不掉,明天就要扔掉,所以這個損耗怎麼解決;第三個,也是生鮮電商最大的痛點,買生鮮這件事情,它是一個即時需求。原來生鮮電商的模式,它的供應鏈比較長,所以到消費者手上,一般要次日達。

高頻率、高客單、高附加值的生鮮品類對線下和線上企業都具有重要意義:對線下來說,得生鮮者得流量。

生鮮,一直以來讓大家如鯁在喉。由此,盒馬應運而生,想把線上線下打通,實現30分鐘送達。

2015年,在配送物流領域有著豐富經驗的侯毅,加入了阿里,暗中醞釀盒馬項目。這實際上,並不簡單,甚至需要阿里CEO張勇出面秘密保護,才讓盒馬順利誕生。侯毅說,項目本身是否成功,自己心裡並沒有底。

侯毅:因為當時我也不知道這個項目能不能做成功,誰也不知道,當時跟逍遙子(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兩個人討論了很長時間以後,當時我們確定了幾個行業指標:這個項目如果成功,線上的訂單一定比線下門店訂單要多,第二個你提出來30分鐘,低成本的冷鏈物流中心,你要建成能夠盈利。今天我們這個都實現了。

盒馬,如今看起來似乎成就非凡,然而就在兩年前,連阿里巴巴CEO張勇也吃不準,硬是被侯毅拉著談了三個月,反覆論證項目可行性。

侯毅:第一個,生鮮電商的及時物流能不能做出來,也就是30分鐘送達能否做到,而且這個成本是可控的。當時我舉了兩個例子給他,他接受了。今天的中國零售業,能夠完成生鮮電商的所有品類供應,這是大賣場超市已經證明了。

第二個,從京東角度來講,從一個配送站到三公里的配送,當時物流成本在四塊多一點,常溫成本。我們設計一個用常溫的方法做冷鏈,送貨距離是一樣的,理論上我這個物流成本也同等能夠做到這個水平,那麼這個四到五塊錢的物流成本。我客單價做到五十塊錢以上,毛利率如果做到20%,這個完全能夠盈利。這一點我說服了他。他能夠接受,這個模式從理論上是能成立的。

第三個到底是開店好呢,還是開倉好?當時我也可以開倉,開前置倉,但是前置倉也有兩個根本問題解決不了。第一個,解決不了損耗的問題,你晚上倉損耗怎麼辦;第二個解決不了的問題,你的流量怎麼來,你做APP要流量,如果你自己不能自帶流量,你的流量是蹭的,那這個項目未來是不成功的。

當時跟老逍這個方面還是有爭議的,最後我說,要麼你告訴我怎麼解決,要麼你聽我的,我們來試一個店。所以當時老逍最後說好呀,既然你這麼堅持,那我聽你的,我們來試一家店來試試看。所以這個店試出來以後,我們就把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盒馬從第一天開始,我們不需要阿里巴巴的流量,我們就靠門店每天一百、兩百的新客積累,一年下來我們積累了十萬、二十萬的會員,然後變成我的忠實的粉絲。所以當時跟逍遙子探討的時候,這幾個點,其實我們是反覆研究,反覆研究。

第四個,要不要做餐飲。當時說逍遙子說你這個太重了,開實體店重,還要做餐飲還要重。當時我說服不了他,我說要不這樣吧,實在太重了,我稍微輕一點,餐飲包給人家做行不行,逍遙子最後說要不你也試試吧,後來我們把餐飲就外包給人家。所以我們提出了新零售新餐飲,餐飲不單單是買到你堂吃叫餐飲,我們的餐飲賣到你家的半成品,也是餐飲的另外一種產品的延伸。所以今天餐飲業對盒馬也是高度的認可,因為我們幫他增加了很多的銷售機會。

想法有了,但真的落實到落地又是一件極為考驗的事情,因為畢竟阿里系裡已經有了天貓超市、喵生鮮等多個部門都在做類似的生鮮快遞的事情,為什麼讓侯毅的盒馬再去做備受考驗,甚至這種內部部門之間的是非言論,讓張勇果斷把盒馬項目放在上海試點,而非杭州。

在明槍暗鬥中殺出血路

反覆論證3個月,一直嘴上談兵也不是個辦法,最後張勇終於拍板讓侯毅做一個試點。2016年,侯毅力推盒馬的時候,實際上阿里內部已經有很多類似的項目,比如淘點點、喵鮮生、天貓超市,甚至阿里還投資了易果生鮮,這些部門完全都有能力做類似的東西,為什麼讓侯毅另起爐灶再去做,即便張勇已經身任CEO,當時承受壓力也是巨大的。

侯毅:有一次幾個合夥人跟我講(阿里巴巴我們是合夥人制),他說到我們這裡看了以後,他們就跟我講哎呀老菜今天我們才理解,當初我們很有爭議,為什麼張勇,外面要搞這樣一個東西,當時確實我們都有不同意見,為什麼老逍要到上海去搞這樣一個東西,後來我把這個話轉達給老逍聽,他說老菜你就知道吧,我當時為什麼把你保密項目保護起來,我要放在上海。

因為老逍做這件事情他沒有任何的私心,所以他願意為這個創新,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未來去做一些大的戰略上的探索,這個要付出無比的勇氣,但是隻要你心中沒有私心,我相信整個集團,阿里巴巴的文化,對這個是完全的包容。

盒馬核心競爭力

2016年9月,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實現了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的7%是鉅額虧損。

然而,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盒馬殺出一條血路,2017年7月開店兩年不到,就宣佈旗下所有門店均是實現盈利。

在侯毅看來,正因為買得到,買得好,買得方便,買得放心,這四大核心消費需求,通過盒馬這樣創新的商業模式,真正解決了消費者對於吃飯這件事情的痛點,所以盒馬能異軍突起。

此外,和傳統的商超,生鮮電商企業不同,盒馬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是圍繞流量來經營。

侯毅:其實裡面有兩個比較難的東西,第一個你做盒馬的出發點是什麼,今天阿里巴巴做盒馬,我們認為還是一個電商,我們是具有實體門店的電商,所以我所有的這些商業模式,都是圍繞流量來經營的。原來的零售業,他把APP僅僅作為一個銷售渠道而已,光注重銷售渠道,所以他不管怎麼做,他線上就做不起來,所以這是一個大的理念上的本質區別,我們出發點完全不一樣,而且我們沒有原來線下的包袱,這是我們第一個優勢。

第二個優勢,就是圍繞今天的現代消費者,我們去重構我們整個商品服務體系,那麼這個是要花巨大的代價去試錯試出來的。雖然很多人,學盒馬認為放了兩個板凳,買了幾個帝王蟹,小龍蝦就認為是新零售,那麼今天有很多企業進行這樣的嘗試,包括店也做了很多,很漂亮,裝修也花了很多錢,加一些餐飲,那僅僅是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他也不會成功,所以今天很多的試下來了以後,感到盒馬的水還是很深的,我們學不會。

二三線城市能複製成功嗎?

即便盒馬擁有非常強大的信息系統和供應鏈管理能力,但是它的生鮮行業致命的缺點仍舊存在,高損耗是制約盈利的第一大殺手鐧。在人口密度集中的一線城市,由於週轉率高,也許損耗的問題並不明顯,那麼在二三線城市,不僅損耗率、配送要求、客單量等都要受到考驗。

侯毅:我們其實損耗很低,我們現在基本上1.5%以下。其實我們曾經也很擔憂,我們第一個去了北京,第二個去了深圳,第三個去了成都,基本上都進去了半年以上。我在北京待了六年,好像北京不太吃海鮮的,但是盒馬去了以後,發現北京人對海鮮的痴迷程度,遠遠超過上海。因為他原來的供應鏈不夠,他的價格是巨高,但我們這種平價的東西進去以後,消費者把它的這個需求激發出來,那麼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30分鐘送達,關鍵是你的規模化效應有沒有。我們今天很幸運,我們這個時代選擇得好,因為經過十年的電商,包括O2O燒了這麼多錢,其實把這個線上購買生鮮的這樣一個消費習慣,已經在全國培養出來了。

2017年春節,出人意料之外,盒馬貴陽店竟在全國排名第一,一天將近三百萬的銷售。在侯毅看來,中國這個土地上,互聯網化和富裕程度都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想要全國鋪開並沒有想象的難。

誰會是最大競爭對手?

2018年4月1日,盒馬做了一次全品牌升級,門店還是叫盒馬鮮生,但是APP就叫盒馬,把鮮生去掉了。原來盒馬的口號叫盒馬夠新鮮,我們現在叫鮮美生活。這意味著,盒馬未來的定位將是解決消費者三公里範圍內的生活所需,如今也已經推出了一些美容、美髮、修理、洗衣這些便利服務,在不遠的將來,美團才是盒馬對標的競爭對手。

美團,從發展路徑來看,它已經很清晰的提三公里的生活服務的平臺。所以它以外賣跟點評,作為最大的流量,外賣黏性最大,帶來了一系列類似於像出行、生活服務、電影等垂直門類進入的,它希望最終就變成一個生活服務平臺,這一點和盒馬不謀而合。

侯毅:我認為美團未來最大的競爭就是我們,雖然我跟他現在風馬牛不相及,但是早晚有一天,我們要跨界跨過去。他已經認識到我們這個項目,對他未來的挑戰,所以他據說是做了幾條業務線,同時在對標我們,在追我們,但是至少今天為止,我們還沒有看見他出臺一個像樣的東西。因為我們這個項目,不單單是光靠錢能夠燒得出來,其實還是很難很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