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金字塔原理,分析了要考研還是找工作

考研還是找工作?一直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湧現,一遇到人就有人問你,是要考研還是找工作?

今天,我看了《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決定用金字塔原理來分析

這本書的作者芭芭拉·明拓,1963年被麥肯錫顧問公司聘為該公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顧問。她在寫作方面的長才很快得到賞識,並於1966年被派往倫敦,負責提高麥肯錫公司日益增多的歐洲員工的寫作能力。同時,金字塔原理還被作家馮唐曾為“最寶貴最有用的玩意兒”。

我用金字塔原理,分析了要考研還是找工作

從作者的介紹中可以看出,金字塔原理主要是為了寫作而誕生的玩意兒。那麼,我又怎麼用它來分析考研還是找工作呢?金字塔原理更著重的是在邏輯上的講解,這是一本講解寫作邏輯與思維邏輯的一本書。

《金字塔原理》主要從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演示的邏輯,四個方面介紹該如何能夠清晰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清晰地讓聽的人和看的人,接受你所想要表達出來的主要意思。一句話,就是寫出來的東西,別人願意看,也能理解你主要想要表達的邏輯是什麼東西。

我用金字塔原理,分析了要考研還是找工作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先整理好思維,再運用金字塔表達,表達出自身想法的一種方法。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

按照,我用金字塔原理分析考研還是找工作,首先用的是思考的邏輯。

思考的邏輯,要思考問題首先需要冷靜,要理清自己腦中的思路,找出將這些思想聯繫起來的框架,確定其中的邏輯順序。可以從三個應用邏輯順序去思考問題:時間順序、結構順序、程度順序。

先考研然後找工作,還是先找工作然後再考研。從時間順序上而言,如果可以是先考研再找工作,畢竟研究生大部分都是要求全日制,而且考研究生要求全身心灌注,找了工作之後再考研,可能你已經沒有時間再去考研了。從結構順序上而言,考研和找工作並沒有直接的先後關係。從程度順序上而言,如果想要抓緊時間賺錢,那麼就去工作。如果想要多做點學術研究,以後從事跟專業領域相關的工作,可以考研。

我用金字塔原理,分析了要考研還是找工作

解決問題的邏輯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中,從界定問題,結構化分析問題兩方面說了解決問題的邏輯。先要確定好問題,找到問題的本質關鍵點。為什麼會在考研和工作兩個中間糾結這麼久,是由於怕找不到好工作,還是怕自己考不上研究生。還是認為考上研究生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展開問題的各要素現狀R1,目標R2,困惑,疑問。到底是什麼在困惑著自己,讓自己猶豫不決。

  • 現狀(R1)沒有找到一份好工作,對未來的生活感到恐懼。
  • 目標(R2)賺錢,為這個世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困惑,考研還是找工作更能賺錢,考研還是找工作更能為這個世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析可以看出,這背後隱含著一個邏輯,又想要考研又想要賺錢還想要為這個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不自覺地會把學歷與賺錢的多與少掛上鉤。現實的生活告訴人的是,學歷僅僅在找工作的那一瞬間是有效的,但再其他的方面,它的作用效果就不是那麼大了。

我用金字塔原理,分析了要考研還是找工作

真正讓人猶豫不決的是對於現實生活的恐懼,怕自己以後的生活在找到工作的那一瞬間就被確定了。結構化分析問題,把問題一個一個的拆解下來,最後發現是自己對自身的信心不足,充滿恐懼所造成的猶豫不決。

結構化分析問題,使用診斷框架,呈現存在問題領域的詳細結構,展示一個系統內的各個的部位是如何相互影響的。《金字塔原理》中強調的是有邏輯有方法的,去思考解決問題的邏輯。

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常常都是從主觀的角度是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從宏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更注重的是做了這件事情之後能馬上得到什麼,而不是做了之後能夠得到什麼。

有兩句話是這樣說的:“你所有的迷茫和掙扎都是由於你的見識不足所造成的。”“有些東西是你所學不來的,那是時間和歲月所給你的。”誠然如此,是時間、歲月和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造就了現在的我們。

我用金字塔原理,分析了要考研還是找工作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從宏觀上去思考問題的表達邏輯。如何想清楚並且完整的表達出來,是這本書所想要的講的。

考研還是找工作,從金字塔原理中,我得出的答案是我要考研。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考研是我所關於這個問題看到的哈姆雷特,是我解決問題的辦法,僅此而已。金字塔原理,提供的僅僅只是一種把問題找出來,並且提供給你解決方法,但最終選擇權是在你自己手上,生活是自己的。但,至少你知道了問題在哪裡,不會僅僅只是停留在這兩個表面的詞上面,或者糾結考研賺更多的錢或者找工作賺更多的錢。

我用金字塔原理,分析了要考研還是找工作

我是深度讀書了嗎,,歡迎你一起來思考這個世界!回覆【金字塔原理】,獲得高清導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