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立国十三年,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爷,临死前还在封王

话说清朝年间,有个小道士下山游历,来到一个小镇后大吃一惊:街上的人个个都是大富大贵的面相,将相公侯多如牛毛。小道士以为自己学艺不精看走了眼,心灰意冷之下还俗回家。若干年后,镇上的居民造反,攻下了南京城,领头的是个落第秀才,叫洪秀全。


洪秀全立国十三年,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爷,临死前还在封王


言归正传。自古以来,王就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汉朝自刘邦平定淮南王英布之乱后,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自汉以来,各朝代就对封王格外慎重,通常只封给皇子,而外姓人均不得封王。但是,洪秀全打破了这一惯例,定都天京后大肆封王,一口气封了2700多个王。


洪秀全立国十三年,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爷,临死前还在封王


金田起义时,太平天国只有一个王,即洪秀全天王本人。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确立了天国的各项体制,史称“永安建制”。“永安建制”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封王。按说洪秀全肚子里的墨水也不少,封王称号却非常简洁,直接以“东南西北翼”命名。天平天国的第一批王诞生,分别是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南京,在此定都建国,史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又将战功卓著的秦日纲和胡以晃分别封为燕王和豫王。直到此时,洪秀全封王还是很靠谱的,王号在天国内部比较吃香。


洪秀全立国十三年,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爷,临死前还在封王


1856年,天国爆发“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被杀,再加上之前战死的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天国前期的八王,仅存天王洪秀全、翼王石达开和豫王胡以晃三王。次年,胡以晃病死,于是天国仅剩下洪秀全和石达开这一对大小王干瞪眼。

手里没有王,斗地主都不踏实,洪秀全开始了他的封王之路。“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对外姓人极不信任,对洪家子弟大肆封王,先是把他的两个哥哥封为安王和福王,紧接着,又封族弟洪仁玕(gān)为干王,主持朝政。这一下子把石达开给气着了,这明摆着是对我不信任啊。石达开一堵气,离开天京到安庆主持战局去了,后来干脆分兵入川,开辟敌后抗清根据地。可惜的是,石达开没有红军那样的好命,在大渡河被清军堵住了,最后饮恨身死。


洪秀全立国十三年,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爷,临死前还在封王


石达开一走,天国连个能打的王都没有,好在有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主持大局。从此,洪秀全的封王之路一发不可收拾,上至将领,下至管家,不论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统统封王。金银财宝是没有的,各平本事打清妖,对此,洪秀全理直气壮:我要是有枪有炮,要你这个王干什么?没这能耐就回家抱孩子去。

于是乎,在太平天国的最后五年时间里,洪秀全共封王2700多位,然而真正才堪大用的,不过是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而已。洪秀全封王之初是为了笼络人心,无可厚非,但后期无节制的封赏,导致王爷多如狗,千岁遍地走,含金量也越来越低。19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19日,清军贡献天京,年仅十六岁的新王洪天福贵被俘,太平天国宣告覆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