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化肥農藥助手:經銷商農戶必備,免費查農藥三證、農藥報價、作物病蟲害防治;實用的植保文章分享平臺!歡迎加主編微信交流:junze5678,投稿:[email protected]

北方地區秋收正陸續推進,冬小麥播種也將開始,小麥產量高,技術很重要。小麥要豐收,整個生長環節都要重視起來,小麥豐收,播種很關鍵。現在,就來說說小麥如何科學播種。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先來看看我國秋播小麥的冬性程度:南方品種春性較強,向北推移增強,華南、長江流域的品種以春性為主,海拔高的地區有少數冬性品種,黃淮平原以半冬性和冬性為主,北部麥區和新疆地區冬小麥多屬強冬性,東北、西北、北部麥區品種屬春性。

選種


影響小麥高產的因素主要有氣候條件、土壤質量、播種質量、施肥和種子處理。小麥10月上旬一般播種完畢,第二年的6月份才收穫,全程8個月的時間,幾乎經歷了春夏秋冬4個季節。


冬季低溫凍害,春季倒春寒,後期高溫乾熱風,對小麥產量影響最大。應對方法:選擇合適的品種。


良種準備


現在良種推廣已經普遍,但是還有少部分的農民並不是每年都更換麥種,這種習慣真的應該徹底改改了。科技興農,良種先行。別不捨得花點錢, 一定要選好麥種,增產的錢遠比麥種多。


選用良種的原則:一是要選用與當地氣候、栽培等條件相適應的品種:二是要選用與生產發展、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品種。選用時應積極聽取小麥生產專家以及市場分析專家的推薦指導意見,降低生產的盲目性。


種子的處理:經過一定時間儲藏、加工以後的種子,發芽率、水分指標等是否符合要求,要進一步測試鑑定,同時注意播種前的曬種、選種等其它準備工作,確保種子質量。


整地準備


過去種莊稼的老把式,趕著牲口也把地整得得勁著哩,因為他們知道,人對地好,地對人也好,“人勤地不懶”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千萬別在整地上偷懶。整地是小麥生產的基本環節,施底肥與整地結合進行。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增強地力。土壤肥沃是根基,整地時,最好每畝地施優質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沒有農家肥?小麥、玉米秸杆還田是好辦法。現在講究測土配方,科學施肥。中高肥力地塊,一般基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磷酸鉀15-20公斤,硫酸鋅1-2公斤等。


深耕細耙、精細整地。底肥施好,接下來整地,地好可以保證全苗、壯苗。整地要記住“一平、二勻、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釐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後復平,避免出現墒溝伏脊等,做到澆水時畦內“寸水棵棵到”;“二勻”是墒情均勻,肥力均勻;“三松”是要鬆緊適度,沒有明暗坷垃,要細耙,做到上松下實,無漏耕漏耙,無架空暗壟等。


1 大穗型 VS 多穗型


在超高產大穗型品種中,對產量起首位作用的是穗數,而多穗型品種起首位作用的則是穗粒數。


大穗型品種:一般分櫱力中等,有效穗比多穗型少,穗粒數多,千粒重大。莖稈粗壯,抗倒伏強,畝播種量建議適當增大。(習慣播量大的農民,應當選擇分櫱力中等的大穗品種。)


多穗型品種:一般分櫱力較強,成穗率較高,穗粒數、千粒重比大穗型少,能構建高產群體。田間群體過大時,易造成莖稈纖細,韌性降低、株高升高,易倒伏。通風透光差,高溼環境下易發生病害。播種量要根據地力條件適量播種。(習慣播量小的農民,應當選擇分櫱力強,成穗率高的多穗型品種。)


不要一味地追求大穗。


小麥產量普遍提高,除了氮化肥施用量大,還與秸稈還田有關,秸稈還田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但是,現在農民朋友偏愛選擇大穗型品種,好看,產量高,抗倒伏,但是大穗型品種對光、溫、水、氣利用率比較低。


多穗型品種畝穗數較多,管理恰當,也能獲得高產。


2 白麥、紅麥、硬質、軟質


小麥按皮色的不同,可以分為白皮小麥和紅皮小麥兩種。


白皮小麥:呈黃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較高


紅皮小麥:呈深紅色或紅褐色,皮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較低。


硬質小麥:主要包括硬質白皮冬麥、硬質紅皮冬麥和硬質紅皮春麥,這些小麥含有比較高的蛋白質含量,也就意味著能形成更多的麵筋。硬質小麥粉,如麵包粉、麵筋粉和一些全麥麵粉等。


軟質小麥:包括軟質白皮冬麥和軟質紅皮冬麥,適用於製作蛋糕、餅乾和餡餅皮一類,不需要過多發酵膨脹的食品。軟質小麥麵粉,如蛋糕粉和糕點粉等。


拌種


3 包衣 VS 不包衣


小麥種子包衣能有效預防小麥多種土傳和種傳病害的發生;也可有效地控制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對小麥苗期的危害;小麥種子包衣後,還可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促進幼苗早發和根系生長。


但是,包衣種子缺點是新種子和陳種子難以區分,未包衣種子可以用肉眼分辨;包衣的小麥種子和其它野麥子、雜草種子也很難區別;有些包衣種子只是添加了一些顏料沒有殺菌、殺蟲劑成分。


如果是買包衣種子建議是買正規廠家的種子,正規廠家質量相對較好;如果是買未包衣的種子,也可自行買一些拌種劑進行拌種。


(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地方的零售商會直接現場給你拌種)


拌種時期一般在小麥播種前的10-20天,根據往年地塊發病情況選擇適合的拌種劑,一般為預防小麥土傳病害為主,結合小麥地下害蟲和蚜蟲(傳播病毒病)。


市場流行的拌種劑:


(1)殺菌類:咯菌腈,苯醚甲環唑,戊唑醇,嘧菌酯,精甲霜靈,福美雙,烯唑醇,甲基託布津,多菌靈等。


(2)防蟲類:吡蟲啉,噻蟲嗪,氟蟲腈,甲基異柳磷等。


注意:拌種劑的效果關鍵看成膜劑,拌種時,要注意自身和家禽安全。其中:小麥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必須通過拌種預防,後期防治效果不好。


(1)小麥紋枯病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小麥紋枯病


(2)小麥全蝕病(冬小麥播種過早發病重)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小麥全蝕病


(3)根腐病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小麥根腐病


推薦拌種藥劑:苯醚甲環唑、咯菌腈、戊唑醇、硅噻菌胺,烯唑醇、福美雙、三唑酮、代森錳鋅。


4 拌種雖好,但並不是萬能的。


拌種只對土傳或種傳病害、地下害蟲和部分地上害蟲有效,用微肥或調節劑拌種是對土壤施肥的一種補充,不能替代施肥。拌種劑中的有效成分,無論是殺菌劑還是殺蟲劑,作用對象是有限的。


因此選擇拌種劑要有針對性,區域內什麼病蟲害嚴重,就要針對性地選擇產品。


如全蝕病嚴重,建議選擇硅噻菌胺、苯醚甲環唑+咯菌腈等成分;如果根腐病嚴重,就可以選用苯醚甲環唑,防控麥蚜,選擇吡蟲啉或噻蟲嗪。


5 包衣成分越多越好?


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是藥三分毒,不合理的復配會對種子造成極大的傷害,成分種類太多,相互間可能產生化學反應,反而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另外,還要根據小麥品種來選擇合適的包衣,以達到彌補先天不足的目的,有效降低品種劣勢。


6 出芽率低就是包衣惹的禍?


最近幾年多有因為種子處理導致出苗率低,甚至不出苗的事件爆出,糾紛不斷。而一旦問題暴露,多數人都將矛頭指向種子處理劑,這個是不科學的。


出現問題,更多的原因是由使用不當(用量過多),高溫、低溫、高溼、乾旱等極端條件造成的。


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問題確實是種子處理的原因。比如不正規的企業產品,添加隱形成分,盲目用於非登記作物等,但只要選擇正規廠家和品牌的產品,這些問題一般不會出現,其安全性已經經過田間試驗/實驗示範,得到了登記部門的認可。


播期相關


7 土壤墒情有關


“地適無晚麥”,意思是土壤墒情好了,晚播幾天無大礙,但是晚播要稍微加大播量。現在全球溫度上升,要進入10月以後再播種。


小麥出苗的適宜土壤溼度為70%-80%,播種早,旺長,極易產生凍害。


8 選種與種麥時期有關


如果在10月3日至20日播種,應選擇半冬性品種。在購買時,要結合地塊所在的區域,進行合理選種。


因特殊原因,需在10月20日後播種以及稻田、棉田等晚茬地,應選擇弱春性品種。


適時播種 。溫度是影響小麥生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播種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壯苗的關鍵,必須適期播種。若播期過早,麥苗易徒長,冬前群體發展難以控制;土壤養分早期消耗過度,易形成先旺後弱的“老弱苗”:易受病蟲害、凍害等。


播期晚會導致: 一、溫度低,出苗慢,出苗率低,苗齡小,冬前營養生長量不夠而形不成壯苗;二、根系不發達,分櫱少,體內有機養分積累少,抗逆性差; 發育延遲,穗分化開始晚,穗頭小; 成熟延遲,種子形成和灌漿過程處在較高溫度條件下,千粒重降低,顯著減產,影響品質。不同地區條件不同,播期有所不同。一般的小麥在10月5-10日播種,到12月10日,日平均氣溫下降到0℃進入越冬期,冬前大於0℃,積溫600-650℃,能滿足小麥形成壯苗的要求。


9 播量與種麥時期相關


種得早,播量大,後期很容易倒伏,播期適宜的小麥品種,播種量不要超過20斤。


注意:要適量播種


小麥每年有2次分櫱,秋季和春季,所以群體自動調節能力很強,播種量大,分櫱少,播種量少,分櫱多。


適量播種。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條件因品種制宜。中產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適當增加播量,可較多地依靠主莖穗爭取高產。高產田若播量過大,易引起群體過大,通風透光不好,個體生長弱,易倒伏,若適當降低播量,群體不會過大,個體促壯,抗倒,穗大,產量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體結構的關鍵,不同的品種要掌握一定的播種量。


播種深度 。播深一般以3-4釐米為宜,深淺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齊,苗壯。播種過淺,易落幹,缺苗斷壟,易受凍害;過深出苗率低,出苗時間長,苗弱,分櫱晚,分櫱少,次生根少,難以形成適宜的群體結構。


播種深度


10 小麥籽粒很小,不要播深了,3-4釐米就行,深播小麥頂土困難,苗弱,形成“地中莖”,很容易凍死。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地中莖


播後處理(播後鎮壓)


11 播後鎮壓,比澆水施肥都重要。


現在,旋耕播種+秸稈還田,把秸稈翻到13-15釐米的土層,會造成土壤松宣,如果播後不鎮壓,小麥種子與土壤接觸不緊密,出苗困難,秋季冬季沒問題,因為停止生長,不需要太多水分,春季返青生長快,根系與土壤接觸不密切,吸水困難,就會造成死苗現象。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鎮壓對比


注意:現在都是機播手播種,帶著鎮壓棒,消耗的柴油較多,趁農民沒看到,或者有些農民不懂,機播手就把鎮壓棒拿下來了,他成本降低,但是播種質量也下降了。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有鎮壓棒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無鎮壓棒


以上情況引起的倒伏,小麥泛黃前倒伏,一般減產50%;泛黃後倒伏,一般減產15%-20%。


小麥高產,種好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根據小麥不同生育階段的特點,要採用不同的管理措施。


種小麥原來有這麼多講究,真不能瞎胡種了!選種、拌種、耕種問題一一解答

抓好冬前冬季麥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麥的生育特點可概括為:三長一完成,即長葉、長根、長櫱、完成春化階段發育。這個時期管理的任務是:促苗齊,苗勻,苗足,培育壯苗,實現合理群體,為麥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礎。主要管理措施是:


及早查苗,補種補栽 。小麥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採用於缺苗處澆底水或浸種催芽的方法。小麥3-4葉期進一步疏密補稀,將疙瘩苗疏開,栽苗後普澆一水,確保早發趕齊。


种小麦原来有这么多讲究,真不能瞎胡种了!选种、拌种、耕种问题一一解答

☆★☆ 標星,很有必要!☆★☆

我們已更名為“化肥農藥助手”如果想快速找到我們,請各位做如下操作↓↓↓

种小麦原来有这么多讲究,真不能瞎胡种了!选种、拌种、耕种问题一一解答

----------------------------------------------

關注農藥助手,免費查農藥三證、每天農藥報價、作物病蟲害防治;實用的植保文章分享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