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賺快錢」心態去拍戲,再熱的IP都會失敗

用“赚快钱”心态去拍戏,再热的IP都会失败

文丨鮑南

來源丨北京日報

《還珠格格》日前再度傳出要翻拍的消息。雖然之前的翻拍作品口碑崩塌,但這次出品方還是顯得信心滿滿。不僅原作者瓊瑤親自出鏡宣傳,投資方騰訊影業更準備推出相關動漫、手遊,來個“大包圓”。但比起影視公司的志在必得,網友卻紛紛表示“求放過”。

近些年來,國內影視劇市場翻拍橫行,不論是四大名著,還是武俠傳奇,甚至於古裝偶像,都難逃“反覆回鍋”的命運。但弔詭的是,每每熱炒的翻拍力作,在評價上幾乎全軍覆沒,超越原作的一個沒有,辣眼睛的倒比比皆是。

如此多前車之鑑卻沒有阻擋騰訊影業再拾《還珠格格》的決心,原因何在?瓊瑤的一番話道出了“天機”:“戲劇變成了娛樂品,現在的人看戲一般不去關注深度。” “沒深度”,戳痛了觀眾的心,也道出了當下影視劇市場的癥結所在。在資方看來,中國市場“人傻錢多”,“大IP+大資本”的模式雖然簡單粗暴,但比起其他的影視投資還是技高一籌。

用“赚快钱”心态去拍戏,再热的IP都会失败

儘管翻拍出來的爛片千夫所指,但真金白銀的收益還是很多。被噴成篩子的《愛情公寓》依然有5.5億票房;“毀童年”的《流星花園》照樣拿下50億次的播放量。作為對比,有無數“自來水”推薦的《二十二》票房僅有1.7億;評分高達8分的《百鳥朝鳳》院線壓根兒不願排片。 可以說,比起翻拍失敗導致虧本,投資小眾電影依靠口碑賺錢的風險還是太高。

用“赚快钱”心态去拍戏,再热的IP都会失败

當下,好編劇難尋、好故事缺乏,更是讓影視公司傾向於靠“翻拍”投機取巧。舊時“經典”拿來就用,既能免去劇本創作之苦,又能省下宣發費用,何樂而不為?正是在這種浮躁心態下,影視公司不怕內容老,更不怕片子爛,一來二去公眾文化餐桌上的新品越來越少,品質越來越差。 套路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

對於“美”的追求是所有人心中的本性,觀眾需要的是源於生活、用心打造的作品,而不是撈一把就跑的商品。這些年,“小而美”“老戲骨”“好故事”等特質備受追捧,而“大製作”“小鮮肉”“數星星”等噱頭屢遭滑鐵盧。觀眾在市場的洗禮下愈發理性,“好與壞”的評價維度愈發清晰。

事實說明,影視創作絕不是嫁接幾段玄幻荒誕的劇情,招來幾筆財大氣粗的投資,再配以幾個自帶流量的演員,歸根結底是要研究受眾的期待,紮根生活的熱土,真正用心去創造屬於時代的經典。只要還想著用“賺快錢”心態去拍戲,那“失敗”就是一定的。 經典不是不可以超越,但需要腳踏實地、精心創作。希望更多的影視從業者能夠拿出誠意,在收穫金錢的同時,贏得觀眾的敬意。

用“赚快钱”心态去拍戏,再热的IP都会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