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響銅樂器享譽天下

長子縣享有“銅樂器之鄉”的美譽,是中國最早生產響銅樂器的地方。長子縣手工製造響銅樂器的歷史悠久,唐貞觀元年(627年),在今長子縣西南呈村所在區域範圍的手工銅業作坊製作的響銅樂器就已遍及各地,享譽天下。

長子響銅樂器享譽天下


(網絡配圖)

長子縣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南側。儘管在太行山與太嶽山之間,但是交通便利,利於響銅樂器的貿易輸出。長子地區有古老悠久的漢族傳統文化,相傳神農嘗百草、精衛填海等漢族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都發生於此,幾千年的時光醞釀了響銅樂器發展的豐厚文化土壤。

長子響銅樂器與地方戲劇、宗教音樂關係密切。樂器適合於晉劇、京劇、評劇、梆子腔等戲曲和道教、佛教音樂伴奏。地方戲劇和宗教的多樣性使響銅樂器具有廣泛的社會需求。

由於響銅樂器的工藝製作習藝週期長,體力勞動強度大,年輕人多已不願學習,已經瀕臨後繼無人的慘淡局面。再加之經濟利益的驅使,現代化機械設備的使用正在不斷取代漢族傳統的手工製作技藝。樂器日益缺乏豐備的人文積澱,缺乏藝術審美。響銅樂器正在逐漸丟失古老的文化傳承。(來源:長治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