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鹿仙指點迷津,獵戶甘願棄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容易出奇人異事,比如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記》正是如此。

鹿兒谷位於大山深處,四面環山,谷中氣溫適宜,四季常青,因有梅花鹿出沒,故名鹿兒谷。

鹿兒谷中住著幾十戶人家,男耕女織,民風淳樸,與外界鮮有往來,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話說,谷外百里處有個村莊,莊裡有戶秦氏人家,世代打獵為生,到了秦三省這輩兒,把狩獵技藝發揮到了極致,沒有他打不到的獵物。

民間故事:鹿仙指點迷津,獵戶甘願棄槍

獵戶

三省家曾經出了件怪事,想當年他的爺爺出外打獵,一去不歸。村裡自發組織了救援隊,進山搜尋了三天三夜,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人們都以為三省爺爺遭遇不測,早已不在人世,家裡隆重舉辦了喪事,做了衣冠冢,體體面面地下了葬。

這年三省年逾五十,小兒子還未婚配,本想為兒子張羅張羅,突遇父親病故,按老規矩,要守孝三年,婚事只能擱置下來。

三年守孝期一過,三省琢磨著,該進山打些獵物了,變賣後也好給兒子操辦婚禮。

三省打獵跟別人不同,一不打幼崽,二不打懷揣幼崽的動物,三不打不值錢的動物,豺狼虎豹才是他的上選。人說:“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就是這個道理。

這天,三省一大早就起來了,焚香沐浴,在祖宗神像前磕頭禱告,望先祖保佑,這次打獵能滿載而歸。一切準備停當,告別了妻兒,單槍匹馬向山裡走去。

三省打獵一般沒有少於半個月的,身上除帶滿充足的子彈,就是準備少量的乾糧。

他天當房、地當床,渴了喝山泉水,餓了打只野兔烤來充飢。第二天,三省進入了深山,不由提高了警惕。

動物都有它出沒的軌跡,三省鼻子比狗還靈,憑著多年狩獵經驗,一步步朝大山深處進發。

第三天晌午,三省吃了點乾糧,正在山澗裡喝水的功夫,眼前出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幕。

一隻金黃色的梅花鹿,正在山澗對面低頭飲水,兩隻碩大的犄角正對著三省。

長這麼大,他還沒見過如此美麗的梅花鹿,簡直有點恍若隔世,三省不自覺地揉揉眼,瞪大了眼睛。

金黃色的梅花鹿,身上好像自帶一圈光環,簡直不是人間之物,三省就差跪下來膜拜了。

他正恍惚間,梅花鹿喝足了水,有意無意,抬頭向三省的方向看了一眼,仰頭轉身,慢慢向山裡走去。

三省顧不得水溼了衣服,淌過山澗,朝梅花鹿方向追去。

說也奇怪,不管三省追得怎麼急,梅花鹿總是在他幾米遠的前方,不緊不慢地踱著步,怎麼也追不上。

也不知跨過了幾座大山,趟過了幾條河,三省只記得天色暗了又亮,不知疲倦地,緊緊跟隨在梅花鹿身後。

這天來到一座陡峭的大山前,梅花鹿回頭望了一眼,點了一下頭,轉身不見了蹤影。三省在山前左右徘徊,怎麼也摸不到門徑。

民間故事:鹿仙指點迷津,獵戶甘願棄槍

梅花鹿

只見這座大山高聳入雲,像被刀劈一樣,筆直地屹立在眼前。山體長滿了手臂粗的藤蔓,纏繞在山石間,一直通往山頂。

三省靜下心來想想,覺得這事兒蹊蹺,梅花鹿好像是故意引自己來到此處。四周根本無路可走,梅花鹿憑空消失,肯定另有蹊徑。

既然如此,三省決定斬藤尋路,說幹就幹,他在梅花鹿消失的地方入手,拔出開山斧,披荊斬棘開始了工作。

開山斧“劈刺啪嚓”一通亂砍,還真叫他尋到了門路,隨著藤蔓掉落,山體現出了一道僅容一人通過的縫隙。三省喜出望外,丟下開山斧,側身擠了進去。

縫隙裡黑暗潮溼,他小心翼翼摸索著前行,大約過了一袋煙功夫,眼前豁然開朗。

三省怎麼也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只見四面大山環抱著一座峽谷,谷內鳥語花香,一座座梯田錯落有致,人們在地裡耕作著,歡聲笑語充滿了峽谷。

三省不由自主走上前去,人們紛紛圍攏上來,問他來自何處,三省一一作答。

正談論著,見一鶴髮童顏老者,肩頭扛著把鋤頭,由遠而近。放下鋤頭上前開口道:“孫兒可還認識爺爺?”

三省腦袋“嗡”的一聲大了,這不是死去的爺爺嗎?幾十年沒見,不但沒老,倒顯得格外健碩。

老者看著發愣的三省,哈哈大笑道:“孫兒還不拜見爺爺!”

三省心想,這真是大白天見鬼了,慌忙跪下,口中不由問道:“爺爺,你老人家是人是鬼?”周圍人聞言,皆哈哈大笑起來。

老者拉起三省,抗上鋤頭,前頭引路,邊走邊說:“跟爺爺回家,且聽我慢慢道來。”

三省迷迷糊糊跟在老者身後,來到了一座茅屋前,茅草屋雖簡陋,室內卻乾淨整潔,生活用品一應俱全。

老者擦了把臉,坐到三省對面,慈祥地端詳著他,好一會兒才娓娓說出緣由。

原來這隻梅花鹿是千年修行的鹿仙,當年三省爺爺有幸得到鹿仙點化,自願留在谷內,為兒孫祈福。

三省爺爺喘口氣道:“你爹因為悟性不夠,沒能得到鹿仙點化,你有幸來到此谷,證明孫兒悟性極高,放下屠刀為時不晚,你見過幾個獵戶能得到善終的,將來你自會明白。”三省唯唯諾諾點頭稱是。

老者一臉嚴肅地說:“還有就是,你這次可以在谷中逗留三日,回去後不得提及我,更不能提及此谷,聽明白了嗎?”。

三省趕忙回答:“孫兒明白。”

三日後,谷中之人盡數出來相送,三省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鹿兒谷。等出得谷來回頭一看,哪還有什麼入谷的縫隙,只有手臂粗的藤蔓互相纏繞,密密麻麻。

後來因思念爺爺,他幾次偷偷進山尋覓鹿兒谷,最終都無功而返。

民間故事:鹿仙指點迷津,獵戶甘願棄槍

山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