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趙偉:不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企業沒有未來

投資人趙偉: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企業沒有未來

在中國對外敞開合作大門的過程中,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運用日益成為市場參與者主動或被迫重視起來的問題。一方面,近年來中國企業被外方發起知識產權訴訟的案例屢見不鮮,像思科訴華為,通用汽車訴奇瑞QQ,小米頻遭海外訴訟,都是涉及技術專利、設計專利的爭端。另一方面,國內企業也會出於自我保護不力的原因,在知識產權領域陷於被動地位,輕則被迫花費重金買回商標權,重則放棄海外市場。像聯想就曾因英文商標名“Legend”被全球100多家不同行業的公司註冊而無法在海外市場使用,最終不得不花巨資把英文品牌更換為“lenovo”。

可喜的是,在現實的不斷教育下,中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專利技術的轉化運用。作為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世界第一、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世界第三的知識產權大國,2017年中國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3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目前,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經達到12.4%,智能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移動通信等領域的企業表現尤其突出。

國知智慧產權股權基金(以下簡稱“國知智慧基金”)就是在此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是國內首隻政府資金引導的知識產權股權基金,成立於2015年,首期規模1億元。國知智慧基金主要投資擬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定向用於企業知識產權挖掘及開發,幫助國內中小企業有效地獲取核心技術專利,至今已投資十多個高科技項目。

投資人趙偉: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企業沒有未來

國知智慧基金執行合夥人、孚鏈科技創始人趙偉

向各國知識產權基金取經

為了更好地維護本國企業的利益和產業安全,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都設立了基於國際市場交易的專利類主權基金,在強化自主產權意識、提高本國企業的創造力、幫助本國企業發起跨國專利侵權訴訟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國知智慧基金成立前,執行合夥人趙偉用一年半時間對多個國家的這一市場作了考察調研,希望能更多地汲取先行者的經驗。

在美國,最著名的專利基金是高智發明(Intellectual Ventures)。這家成立於2000年的投資機構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微軟、英特爾等大公司,迄今已在全球範圍內購買了3萬多項專利,覆蓋信息技術、生物醫療、材料科學等多個前沿領域。該基金還有一支網羅了互聯網、多核計算、數據存儲、通訊等科技領域精英的專業研發團隊,已擁有1000多個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項目。趙偉介紹說,高智基金的最大特點是市場化運作能力很強,“它的基金模式有三類,其中,發明科研基金(ISF)會根據市場的發展,為前沿領域推出專利授權;發明投資基金(IIF)相當於一個“點子”實驗室,通過購買專利形成一個專利池,用以做技術轉讓或發起相關訴訟;發明開發基金(IDF)則通過資助一些科研機構和大企業的實驗室,得到專利的獨佔性運營權。它們分工明確,用專利授權、創建新公司、合資與合作開發等方式讓發明成果商業化。”

歐洲的第一家專利主權基金是法國專利基金(France Brevets)。這家設立於2010年的基金,業務重點是通過收購法國科研機構及企業的專利形成專利池,幫助法國企業經營專利資產並獲得研究資金;通過幫助相關企業開展專利訴訟獲得的收入會投入基金池中,用來購買新的專利。

在亞洲,韓國和日本都有知識產權基金。韓國的知識產權基金主要覆蓋創意與科技領域,至今已投資500家以上的創新企業,並面向全球出售專利使用權,致力於提高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日本的國家知識產權基金偏重於製造與醫藥領域的專利,主要從高校及一些業務轉型或走向衰落的企業手中購買專利,意在防止相關專利落入他國之手。同時,日本的知識產權基金還通過借貸或租賃的方式向中小型創新企業提供專利使用權。

相較而言,中國的知識產權產業發展尚處於常識普及階段,特別是在經濟不發達地區,人們的知識產權意識非常淡薄。趙偉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某家國內企業在貴州投資了20多億元建廠,沒想到,工廠剛建成,就有一家日本企業前來談判。這家日本企業擁有與該工廠正常生產經營相關的5000多項專利,它表示,如果工廠要順利開工,就必須支付相關的知識產權費用。結果,因為費用太過昂貴,這家工廠還沒開工就被迫關閉了。

在德國調研期間,趙偉重點考察了多家隱形冠軍企業,如世界領先的工程機械製造商寶馬格等。“這些企業的規模都不算大,但在全球細分領域中的銷量絕對數一數二。”趙偉介紹說,德國政府很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推出了中小企業創新保護計劃,從國家層面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重視知識產權。

通過一系列的考察,趙偉總結認為,全球各國都更加認識到了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並逐漸打造了成熟的知識產權產業鏈:從投資和孵化創新企業、鼓勵原創知識產權和技術迭代,到幫助企業獲得專利以及維權,並通過出售、合作等方式讓專利產生價值。這些做法都為中國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參照系。

投資人趙偉: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企業沒有未來

背靠專利諮詢團隊,全方位服務創新創業

在趙偉看來,“什麼時候大家都有了知識產權意識,懂得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也懂得如何靠知識產權盈利,健全的市場才算是形成了。”

國知智慧基金的主發起方是北京國知專利預警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知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03年,直屬於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是國內首家提供專利應急和預警諮詢服務的專業機構。

國知智慧基金除了擁有一般投資機構標配的投資和盡調團隊,背後還有國知公司提供技術數據盡調支持。後者有2000多位長期合作並分佈在各行各業的專業調查員,他們在國知智慧基金篩選項目時發揮著關卡作用。

國知智慧基金的投資策略是選擇技術驅動型企業,“有創新點,有核心競爭力,團隊能持續在行業內保持領先。”趙偉介紹道,對於技術驅動型企業來說,技術是DNA,商業模式是骨架,運營是血肉。從知識產權的角度篩選項目,相當於為企業做基因測試,在這個過程中,國知公司發揮的一個作用就是為企業做DNA檢測。

國知智慧基金看項目的流程,一般是先通過項目方提供的商業計劃書進行初篩,結合企業所在領域和業績情況作一個企業畫像;從中選出有創新價值的企業後,國知公司入場,面向企業和國知智慧基金投資委員會出一份更為詳細的盡調報告,內容包括企業的專利佈局是否充分、財務指標是否真實、業內影響力指數、未來風險評估、有哪些業內巨頭可能對企業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等等。

此外,當國知智慧基金投資的企業需要申請專利時,國知公司也能在第一時間為其提供高效的諮詢和指導服務。趙偉用基金已經投資的一家企業為例介紹了有關情況。當時,決定投資之前他告訴企業創始人:“根據國知公司的調研,你們的技術可以發掘出27項發明專利,建議都申請專利。”後來,創始人按照國知智慧基金的建議申請了相關專利,今後如果再有其他企業生產同樣的產品,就需要向其支付專利使用費或轉讓費,此舉不僅能有效保護企業的專有技術,還能為企業開拓新的收入來源。

“任何市場中都需要有企業來扮演鯰魚的角色,那些重視知識產權、懂得使用知識產權為自己爭取利益的企業就是不斷激活市場的鯰魚。它們利用知識產權的做法能促使大企業不斷革新,鼓勵小企業不斷提升進步。”趙偉表示。

投資人趙偉: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企業沒有未來

從知識產權角度發現好公司

國知智慧基金投資的項目涵蓋高分子材料、衛星、大數據、汽車智能化、汽車輕量化、無人機、LED屏幕等十餘個細分領域,涉及的投資輪次很多、行業跨度很大,如基金投資的布穀鳥科技做的是汽車智能大屏,而投資的九天微星做的是衛星運營。這種大跨度、不聚焦的投資風格通常來說是行業大忌,國知智慧基金為何要如此行事?趙偉解釋說,投資領域分散並不等於不專業。因為從知識產權的角度看,這些企業有一定的共性——它們都是有高科技含量的項目,而國知智慧基金篩選項目的優勢恰恰在於能看得懂技術。

趙偉告訴記者,從知識產權角度入手,一個切入點就能篩掉超過一半的偽創新項目。因為知識產權只有原創性還不夠,最重要的是要把項目放到行業內去判斷,“它的專利是否有真實價值?是否已經投入生產?能否保障企業的競爭力?能否幫助企業產生更高利潤?這些都是問題所在。”

趙偉舉例說,看無人機項目,關鍵要看飛機的骨架材料、電池、飛行模式等,其中以無人飛行控制系統最重要。國知智慧基金看好的一家農業無人機公司,雖然團隊很小但值得投。首先,兩位創始人出身於北理工和軍工企業,專業技術水平一流;其次,他們的無人機飛控系統性能在全國同類產品中排名第一,70%以上的無人機制造商都選擇採用該公司研發的飛控系統。

國知智慧基金投資的九天微星,突破了通訊、導航、遙感這三種衛星基礎應用領域,採用“衛星+STEAM教育”的模式,通過“衛星物聯網”傳播教育信息,目前已和全國20多所知名中學達成合作,並在5所學校建立了測控站及太空創客實驗室,將課件和實驗室提供給這些學校使用。九天微星將於今年年底正式開始部署物聯網衛星星座,計劃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在三年內快速部署完成 72 顆低軌物聯網衛星,實現全球廣域窄帶低功耗物聯網終端的實時數據採集及數據交互,助力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設。

“投資是一個研究未來熱點的行業,需要深度研究數據中的商機。”趙偉表示。東方誌遠是國知智慧基金投資的一家大數據公司,創始人通過購買大型遙感衛星數據加以研究沉澱,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數據。比如建築物沉降這個分析點,如果將某個城市數年來不同區域的沉降數據集中起來分析就會發現,同一種建築物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中,發生沉降的具體情況有很大不同。把更多的數據綜合起來分析,基於不同的建築用途,根據路基、礦產、大樓等各類條件下的沉降數據,就能總結出一條智慧曲線,從而在開展工程項目時作出有價值的預判,這項技術能廣泛應用於建築保護、工程修復、廠礦選址等不同的場景。

對投資人來說,看項目的過程也是看人的過程。趙偉判斷一個創業者是否值得投資時,會綜合觀察他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狀態,要觀察他為人處世的方式和對企業狀況的研判,還要分析他的管理能力等。“創始人可以不是做技術的,但他一定要對技術非常理解,能否組建一支由技術大牛構成的團隊很重要。”趙偉表示。

趙偉常常告誡創業者,技術人才創業要走出思維誤區,不是必須親自做老闆。他認為,沒有人能包打天下,技術人才要懂得正視自己的能力邊界,懂得合作和用人。“有的人會管理,有的人適合做研究。如果不適合做CEO,核心技術人才可以做股東、聯合創始人或技術高管,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和創業夥伴用長板彌補短板。”

投資人趙偉: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企業沒有未來

沒有專利的技術型企業沒有未來

趙偉在調研創業項目的過程中發現,“企業對專利的認識普遍不足。”雖然目前中國在擁有專利數量方面已經追上美國,但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沒有普及到大部分中國的企業。在通過鼓勵企業增加專利保有量來保護知識產權的早期階段,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原創性不高的專利,加上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從自己擁有的專利中直接獲益,因此很多企業認為知識產權沒有用。

什麼樣的企業重視知識產權呢?趙偉回答:“一種是吃過苦頭的,一種是嘗過甜頭的。”在這方面,90%以上的中國企業既沒吃過苦也沒嘗過甜,所以對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沒有概念。

趙偉認為,沒有技術壁壘的創新型創業企業很難衝出來。科技領域必將爆發技術類知識產權的浪潮,未來技術驅動型企業如果沒有專利就沒有投資價值。好在現在很多年輕創業者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也善於兼收幷蓄。“如果創業者能認識到知識產權的意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們想辦法通過招攬人才、轉型等各種方式提高技術含量和原創能力。”趙偉總結道。

2015年,國內一起知識產權訴訟涉及的賠償金為5萬元左右,這對很多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因此達不到切實保護的效果,如果這個金額能上升到50萬元起步,必然會引起大家的重視。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人們對知識產權價值的瞭解不斷加深,國內知識產權相關的訴訟量會不斷上升。目前,國內在普及知識產權相關知識和維權方面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一方面,這是因為知識產權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地域性;另一方面,國內做知識產權相關業務的專業律師很少,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非常需要發展平臺化的機構來幫助企業。

從去年年底開始,區塊鏈領域的創業和投資掀起了空前熱潮。在這一波熱潮到來之前,國知智慧基金就有了結合區塊鏈技術幫助中國創業者的計劃。2017年年底,趙偉創辦了區塊鏈價值生態平臺“孚鏈科技”,以知識產權運營落地區塊鏈應用。他介紹說,這是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目的是將企業、諮詢機構、律師、創業者、投資人聚集到一起,讓大家更快地找到合作渠道,加快溝通效率,提高合作成功率。目前,孚鏈科技已經與多家投資機構建立了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