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德川家康“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这句话?

杨若枫


德川家康“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这句话几乎就是秦国商鞅变法思想精髓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让老百姓保持着不发达、有限的经济实力,使得他们忙于应付家庭开支和皇粮国税,从而没有时间、精力在政治诉求上面多做非分之想。


商鞅变法,弱民、疲民政策的思想起源

《商君书》提出的驭民五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综合起来解释就是分解打散民众的家族势力,瓦解农民阶级集体的整合实力,用赋税和徭役将农民捆绑在土地耕种和家庭手工业的小农经济体系上,使得他们无法对抗秦国的中央集权政府。

在商鞅的变法思想指导下,秦法规定所有家庭只要有两个成年男劳动力的,就必须分户另外组建家庭。西周以集体劳作为基础模式的井田制宣告解体,秦国基层逐渐被分解为以“五口之家”为单位的小家庭社会,秦国地区原本猖獗的宗族势力被强行分解,难以再像以前那样动辄就威胁王权行驶。


法家思想,封建统治者剥削民众的理论依据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焚书坑儒为标志性事件,表明秦帝国正式宣布以法家思想作为全国的统治思想。秦法的严酷和徭役的沉重饱受后世的诟病,但在秦始皇和秦二世看来,这是消耗民众造反能力的不二法门。

秦的暴政终于导致了帝国的灭亡,新建立的汉王朝虽然强调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以德治国,可背地里大体搞的还是法家那一套。汉宣帝讲的“外儒内法”统治思想就很简洁地概括了封建王朝统治的本质,即是以法律的形式用土地经济和皇粮国税束缚民众。


以农业立国的幕藩体制,是德川幕府的统治基础

德川家康创建江户幕府、剿灭大阪城的丰臣秀赖后,用尽人生的最后精力构建了牢固的幕藩体制。在武士、农民、工匠、商人的社会职业划分上,居于顶层的武士阶级,其经济来源主要是以稻米为结算单位的农业生产,对农民阶级的压制是整个武士阶层的统治基础。

江户时期,武士群体本质上是国家的军队来源和公务员队伍,为了确保本阶层的政治经济特权的稳固,就必须对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体进行经济实力的限制。老百姓但凡有口饭吃是不会冒险起来造反的,让他们维持着低水平的生存能力,是避免农民积蓄足够的力量对抗武士阶层的有效办法。

因此,德川家康的“让农民半死不活”是商鞅变法弱民政策的延续,这也是封建社会政府共同的统治思想,在加强自身力量的同时,任何封建政府都不希望社会上出现另外一个强大的集团组织。所以碎片化的民众管理是打散其余社会力量的重要方式,这样的“打散方式”,可以在政治上,也可以在法律上,更普遍的是在经济上。


竹山清溪涧


无论儒家还是法家,在治国上实质是殊途同归,无非是法家更加简单粗暴,儒家隐藏更深,精髓都在于务必让被统治者半死不活,这样才最有利于统治。

德川家康是否说过这句话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十分正确。当然,德川家康这套思想完全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无论儒家、法家、道家,我们的先祖玩起来都是相当666。

先看法家商鞅的“御民五术”,异曲同工之妙

法家一向被称为帝王之术,商鞅正是法家的典型代表和集大成者,法家搞起帝王权术从不遮遮掩掩,商鞅的“御民五术”就是告诉帝王如何统治子民,简单、直接、粗暴。

1、壹民。(请注意此处是壹民,不是愚民,网上的愚民系以讹传讹,壹表示统一的意思)即统一思想,当然统一是要让屁民乖乖听话,不要造反之类的思想。

2、弱民。即让朝廷强大,民众弱小,老百姓不能有武装,有了武装就反抗;不能有组织,有了组织就乱套。

3、疲民。即让老百姓有事干,有工作,对农民来讲是要有地种,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饿不死,撑不着;对手工业者来讲是有工可做,天天疲于奔命,维持生计,富不了,穷不死,让他们没有精力瑕顾及他事。

4、辱民。即让老百姓觉得自己没地位、没自尊、没自信,认定自己生来就是社会底层,就该要老老实实受人压迫,永无翻身之地,永远不能反抗。

5、贫民。即让老百姓勉强维持温饱,不能太富裕太有钱,有了钱想法就会多,想法多了就容易乱。

“五皆不灵,杀之。”上面五招都不管用,老百姓仍然要造反,那就二话不说,彻底消灭你的肉体,杀掉了事。

再看看儒家“仁政爱民”的真实面貌,隐藏伪装很深

不要以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逼格多么高,儒家那一套跟法家没有本质区别。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是壹民,让你们统一思想。

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这就是弱民,让你们懂君臣之道。

3、耕者有其田。这就是疲民,让你们天天忙着没闲工夫。

4、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就是辱民,让你们安分守己。

5、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就是贫民,让你们维持温饱。

上面五招都不管用,老百姓仍然要造反,儒家还会爱民吗?不可能的,谋逆造反,罪大恶极,全部杀掉,还要用儒家的“三纲五常”给你扣上大帽子,永世不得翻身,不但要消灭你的肉体,还要把你彻底搞臭抹黑。

最后讲一个例子,看看统治阶层的真实面貌

王安石变法遭到保守党激烈反对,宋神宗问保守党领袖文彦博:

“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王安石改革变法,很多士大夫们确实不高兴,但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啊!)

被后人吹捧上天的文彦博回答道: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皇上啊,你是跟俺们士大夫一伙,不是跟老百姓一起治理天下的!要搞清楚立场!)

现在,大家搞清楚了,为什么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总是遭到激烈反对吧?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七师弟是政治学研究生毕业,这里就只能显显丑抛转引玉。

判断一个政治人物的政治理念,我们应着重于其个人性质及其生活背景。

那么我们说说德川家康,德川时期是日本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统治的特征就是日本天皇的王权旁落,而作为辅政的幕府势力因垄断了军权或者军事能力强势从而垄断了政治。德川主要的功绩,是灭掉了丰臣式的武装力量实现了大一统的日本群岛,而丰臣秀吉,及其之后的集团,恰恰就是农民武装。

德川的思想中体现了比较典型的士族政治理念和封建专制统治理念,这一理念与商君书中的弱民思想,不谋而合,而商君书则一直作为千百年封建专制帝王心术外用儒家内用法家的不二法则。其中,弱民思想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文化和知识素养不高的农民阶层,在生活量提高或者生活比较富裕的时刻,会产生逆反心态和惰性,在政治理念的构建之中,不仅仅是商君,西方的霍布斯和马基雅维利等思想家,也纷纷提到了这一现象。现实当中也有对照,比如美国黑人群体就相对来说会成为犯罪的高发群体,因此也产生了世界闻名的布鲁克林区,哈林区等等,巴西的贫民窟,印度的贫民窟,也有相似概念。


此处德川家康提出的是统治中的概念,也就是说保持农民阶层的忙碌性有利于更多的稳定,这既是他学习国内外政治思想的结果,可能也是他持续研究丰臣秀吉农民起义团体的实战经验,至于这样的思想究竟如何,那么七师弟说,思想不论对错。


但是这一思想的局限性,在当前,已经非常明显了,首先是世界格局已经改变,这种改变国际关系之中叫做性质型改变,也就是说在国际结构之中,大部分已经是民主现代化国家,很少还有封建国家,即使我们知道的封建国家,大都也都是形式上的,专制国家的时代的,是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在当前的国家结构之中,国防和军事力量都已经纷纷职业化了 ,农民阶层揭竿而起进行武装军事起义的可能性也不高了,最多就是类似韩国或者美国式的抗议,毕竟农民的政治时间成本非常高,在务农的基础上,没有太多时间参与政治。


所以当前的权力阶层应该考虑更多的是治理理念,尤其是类似美英法等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开放程度世界前列的国家,如何实现多民族,多文化,多族群,跨国界的有效多元治理,才是现在政治思想讨论和探索的关键。


七师弟


期望值管理中的一个例子:胖售货员给孩子称一斤糖果,一把扔进秤盘里,多了,一块一块往外拿,这个过程中的孩子的心是稀碎的;瘦售货员给孩子称同样重量的糖果,一把下去,不够秤,不停的一块一块往里加,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充满看甜蜜感。

孩子就是农民,售货员就是统治者,糖果则是粮食所代表的富有程度。

不说德川家康有没有说过“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这句话,我日语水平匮乏,无法亲自验证,即使他说过,也是拾中国人的牙慧,中国人的老祖宗比他早意识到了至少2000年。

是了,那就是商君的驭民之术。

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此乃商鞅提出的驭民五术,实现这五条理想,天下太平也,万一实现不了,商鞅也给了打补丁的建议——杀之。

  1. 壹民即愚民,要大家统一思想,需知,这天底下最难统一的就是缤纷的思想,但统治者最卖力的致力于统一人民的思想。

  2. 弱民,国民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民强则国弱,民弱则国强,想要国强,必须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 疲民,让老百姓有事做,不在社会游荡,务求焊死在一块区域中,不能让其自由流动,互通有无,整天累个贼死,连夫妻生活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好不过。

  4. 辱民,让你个穷屌丝每当面对衣衫光鲜的香车美女时,自惭形秽,甘愿生出强烈的不自信,对身边每一个乍富土豪作为可疑人物直接举报,乃至穷人之间互相揭短,无端造就一些恐怖气氛,大事可成。

  5. 贫民,利用政治手段或经济杠杆剥夺你多余资财,让你少有存款,但一定保证你吃饱饭,用“半死不活”来形容是再灵动不过,多给你一块糖果,你都山呼万岁,由衷的满足。

什么?你看懂了上文这几句话?你危险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的危险,在于你知道的太多了。


历来现实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封建时期的统治阶级所实行的驭民之术,早已被春秋时期的老子看明白了,所以才有了上面标题中的觉悟!

这里讲一个小故事:

在古代有一家子,祖传的三代庸医。之所以被称为庸医,在于治病救人的功夫确实不怎么样。

第一代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方法虽说去不了病根儿,但起码能减轻症状,让你自以为治好了。

第二代是头痛医脸,脚痛也医脸,肚子痛也医脸。总之一句话,无论哪里的病症,统统医脸。为什么?因为对他们来说,医好医不好不要紧,面子最重要。

第三代更邪乎,头痛堵嘴,脚痛也堵嘴。只要不喊出来,病就算是医好了。这种可谓是“煞费苦心,用心良苦”。

这里医生就是统治阶级,病人就是农民。医生给病人治病,指的是穷病。

剩下的不需要多说了吧......


商鞅的驭民五术

商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了和德川家康“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异曲同工之妙的驭民五术。

商鞅是个天才,在他手中法家思想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把农民当牲畜养。

如何管理农民呢?很简单!

一、壹民

自古以来,要说最难的事情,无非是控制别人的思想。控制一个人的思想都很困难,何况要统一千千万万农民的思想。这项难比登天的任务,一直是统计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二、弱民

自古以来,民强则国弱。农民强大了,国家就丧失了控制,那么整个国家就危险了。因此,想要国家强大稳固,民必须弱。

农民一年四季,辛苦劳作。结果产出的粮食被统治阶级收走了,为了一家子的生活能够继续,农民不得不继续耕作,靠天靠地靠自己。

三、疲民

让老百姓有事可做,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和讨论国家大事,否则容易出事儿。

四、辱民

摧残你的肉体还不够,还要摧残你的灵魂。

想想你一个农民,看见宝马雕车不自惭形秽,看见美女还敢上去搭讪,彻底的打击你,还是安心的种地吧。好好奉献你的膝盖吧,愚蠢的农民。

五、贫民

农民苦,农民累,农民地位低,但是不要试图改变自己,胡思乱想。

安心的耕作你的田地吧。在这里你是大地的统冶者,你说了算。

大地是最诚实的,永远不会欺骗你,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是这个道理。


奇点历史




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商鞅在商君书中所写的东西,他公开说:国强则民弱,民强则国弱。

商鞅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对立的,至少在零和博弈中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一年总的收成中,国家拿 走的太多,老百姓拿走就少;反之老百姓拿走的要多,国家拿走的就少。

可能有人会说,读书人不会站出来反对吗?问的很好,下边回答你。

商鞅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直接在秦国消灭了读书人和商人两个阶层,只保留了农民和军人。任何人必须做事才有东西吃,你是读书人和商人,不想种地,好,你可以上市场上去买,不好意思,要征重税。最终你发现买不起了,就只有要么去当兵,要么去种地了。

没有读书人,没有商人,就没有人对这个规定说闲话了,天下就安宁了。



德川家康是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后的第二代统治者,他的这句话在对丰臣秀吉统治日本基本上,思考的结果。

如果农民都没东西吃,要死了,也不是什么好事,那是要造反或者饿死的。如果农民都死了,就没有人干活了,那作为统治集团就没有收益了,这不符合长期利益。如果农民造反了,就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去镇压,也不是好事,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和结局。

当然如果农民吃饱了,对于统治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直接影响是农民能吃饱了,说明农民分到的东西多了,那国家分到的就少了。农民吃饱了,就不去干更多的活了,总体国家收入就少了,那国家就不可能得到更多了。农民得到的多了,就会让自己的子弟去读书,去思考问题,然后农民就会懂的更多,就会认为社会不公平了,还是会造反。

总之,只有让农民既有饭吃能又不至于饿死,对于统治者来说,就是最好的状态。农民就会象蚂蚁一样终生忙碌,为蚁王做贡献了。



这样的社会状态在日本一直到了二战后,才有改观。

在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结束后,日本因为准备战争,过度压迫老百姓,日本国内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日本天皇都急得不行,催促快点让清政府割地赔款,来缓和日本的国内矛盾。偏偏这时一个日本人向李鸿章开了一枪,谈判只能推后了,并且最终还少赔了一部分钱,日本天皇差点没气死。

到了1904年俄罗斯和日本在中国东北打了起来,为了这场战争,老百姓上交的物资太多,生活太困难了。虽然最后日本在清政府的帮助下打胜了,但国内也饿死好多人,又爆发了农民起义。而沙皇却表示:虽然我打输了,但我国力还在,军力还在,想要赔款没门。小日本了要是不服,再打一场。日本人看了看,说还是算了,赔款不要了,更重要的是日本也打不下去了。

二战中间,日本人民过的也是同样的生活,德国也没好到什么地方。德国提出了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口号,就是黄油是面包的配品,代表吃饭的问题,大炮就是战争的工具,就是说少生产点吃的,多生产点大炮。

这就是统治阶级的思路,看来在每个国家都差不太多。


新知传习阁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就是作为国家主体的农民,只要能把他治服,让他们既饿不死,又过得不很好,国家就会安定,自己的统治就会长久。农民吃不饱,就会拼命的干活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就没有什么心思想着去搞农民起义。



一个王朝的兴衰,和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时候,农民起义,会动摇整个王朝的根基,很多虎视眈眈的人趁机揭竿而起,推翻王朝统治,而农民起义也多是因为天灾人祸,农民吃不上饭,很多人都饿死,还有瘟疫横行,要么就是连年征战,导致的田地荒芜,平民被征兵,家中老母妻儿又无人照料,什么土匪,官府欺诈,发生了很多惨无人道的事情,青壮年也被逼上梁山,但是只要让农民饿不死,他们有个希望,只要好好干活,就可以有饭吃,就会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的种地过日子,不会有那些花花肠子就像喂狗一样,喂狗只喂一顿早饭,一顿晚饭,让狗狗们明白不能朝三暮四。



同时,又不能让他们日子过得太舒服,饱暖思淫欲,同时也会有异心,毕竟欲求无度,过得好又想更好,但是更好的又被统治者把持,他们心里就会不平衡,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利和利益,这样国家不安,政权不稳,老百姓不听中央命令,怎么能控制他们?所以让他们吃不饱饿不死,只想着能尽快填饱肚子就可以了。

作为统治者,他们想到的,仅仅只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并不管底层人民的死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愚民政策,神话自己的统治,称自己为天子君权神授,并享受这种权利带给自己的和家族的好处,正是因为这样,才导致了很多人想要去争那个位置想要做人上人,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日子还任重道远啊。


军事一点通


在没有进入正题以前,我们先一起分享一下我们祖先用智慧给我们留下的几个经典谚语:

一、“六分醉、七分饱、八分待人刚刚好”;

二、“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人闲惹事非”;
……

以上这些经典谚语,是哲学也是智慧,更是极致到也简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生活、为人处世的准则和真理,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一样简单到极致的道理;

在日本也有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在“日本战国三英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这三个人对待一只不肯啼叫的杜鹃鸟的故事。

织田信长说:“你不叫,我叫杀了你”;

丰臣秀吉说:“你不叫,我想办法让你开口叫”;

德川家康说:“你不叫,我等着你叫”;
所以信长像只老虎一样,征服天下靠的是武力和威严;秀吉则像只狐狸一样靠的是狡诈;而家康像乌龟一样靠的是耐力,所以大家都叫德川家康是老乌龟。而往往笑到最后的却是隐忍不发的乌龟,德川家康是这三个人中寿命最长,熬死了其他两位,再出来统一全日本,于1603年,德川家康的代表狸子哥就任争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德川幕府,开创了日本战国乱世之后长达264年的和平年代,由此可见德川家康一族人的智慧也非同寻常。


德川家康一族能在当时开创了两百多年的和平年代,也是费尽了心机,而德川家康一族对各路诸侯控制的秘诀和策略也是学习、借鉴了我们古人的智慧才得以实现,如:“七分饱、八分待人刚刚好”;“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人闲惹事非”等经典而对待诸侯、控制诸侯的,也就是传闻中的让诸侯“半死不活”,而不是让农民“半死不活”。

其实,德川一族控制诸侯的做法也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也是人人都知道的“七分饱、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人闲惹事非”等,很多人以为这些只是古人总结的养生窍门,素不知这些“小窍门”的智慧大到治国理政、企业管理、团队管理,小到治家、养生等无所不用其极。
然而,道理谁都知道,真正把这些智慧运用到生活中的人却少之又少,就拿养生这个事来说,不是死到临头真正能做到“七分饱”的人也是微乎其微,更不要说治国理政、企业管理等其他事业方面了。


比如:有些时期一部分人被奢侈到“饱暖思淫欲、人闲惹事非”的边缘,还有一部分人被沦落到“饥寒起盗心”的边缘,两个极端几乎是水火不容的地步天下也绝对不会太平无事!

可见,我们吃过的亏、上过的当和付出的学费等损失,不是我们没有经验和智慧造成的,而是我们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疯长和欠缺的体现……

德川家康一族的政治秘诀和经验再次提示我们,“六分醉、七分饱、八分待人刚刚好”不只是只用来养生,还可以有更多、更大的用处……


求图55


历史上的德川家康好像不是让农民半死不活,而是让诸侯半死不活,才是政治的秘诀。德川家康最大的本钱就是三河的谱代家臣,这些人特别的守旧和忠诚,即使是家康做人质,家康仍然被当做视作主公,手底下的家臣大部分也没有背叛他。另外,德川家康的三河武士其实有很多很有实力的家族,这些家族某种意义上和德川家是一种共生的关系,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下人。所以,历史上的德川家康对手底下的人还是相当尊重,这大概是和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最大的区别。

日本战国时代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各地的大名实力太强,如果强力的统治者去世以后,天下又会重新陷入动乱。比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都是这个问题,而家康吸取了二者的教训,所以德川家中将军身边的人,位高权重,但是往往封地很小,只能依靠德川家才有力量。而各地的大名虽有土地,具有实力,拥有军队,但是往往离政事太远。更重要的是德川家康的时代,各地的大名往往是需要进京的,你想想上千人,或者几百人去,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也是德川家变相削弱各地大名的力量。

所以说德川家康应该是“让大名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才比较准确。


历史是什么


日本人是中国文化的好学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农为本是中日统治阶级的基本国策,农民是国家的主要被统治阶级,处理好三农问题是政府执政成败的关键所在!

1.国家与人民(农民)的关系问题。这是原则性问题,决定了政府的施政方针政策。

总原则:国家与人民是对立的,国强则民弱,民弱则国强。《商君书》



为什么国家与人民是对立的?

“中国自开辟以来,无人民参与国政之例,民之为官吏所压迫,求告无门或民不聊生,抵抗之术,大则作乱。而易姓受命(换个人坐皇帝),视若故常,成王败寇。汉高祖明太祖,皆起无赖,昨日盗贼,今日帝王。”《李鸿章传》梁启超著,内容有简化,意思相同。

2.德川家康“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

鲍鹏山教授解读《商君书》如下:

民弱则国强,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1)国家只需要一种国民,即耕战之民。平时生产,战时打仗。

(2)壹赏壹罚,只奖赏对耕战有贡献之民。实现个人价值或者改变个人命运的途径,只有通过耕战来实现,后来的科举制度也是这个思路。

(3)壹教,只提供一种教育,洗脑大法,不许想其他没用的事情,做一个只懂得耕战的机器人。

(4)贫民、弱民以利统治!和本题目开始呼应。温饱思淫欲,每天为生存挣扎,实在没心思想别的。比如~你每天睁开眼睛就欠银行、学校、医院一大笔钱,能睡着觉就不错了。

(5)以弱民去掉强民,以奸驭良。强民指有好体魄或者新思想的文化人。剩下弱民和奸民容易统治。如果以强民去强民,剩下强民,还是不好管理。

以上,都是别人说的,我就是搬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