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为什么会在信长上洛那一段时间不顾自己领内而全力支持信长?

Pin小号


德川家康作为日本战国的胜利者,“吃饼的人”,德川幕府首任将军,其他的不说但是战略眼光是敏锐的。之所以德川家康会不顾自家领地内的一楑以及远江今川家的窥伺,全是为了家业的腾飞。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德川家康要是没有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三河的“土包子”。也就没有三百年德川幕府的存在。具体的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主观原因

1、织德属于同盟。

织田家与德川家自从永禄三年(1560年)结成清洲同盟。德川家之所以一直支持织田家甚至对于自己的领地都不管不顾我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德川家康为人厚道,这在整个日本战国时期都是出名的。但是,再厚道的人也不会助邻忘家。第二种可能是因为德川家康比织田信长更需要这份同盟。德川家康的老家在三河,当时的德川家还是松平家。先不论外部环境,三河境内反对家康的人也不在少数。就是他后期最重要的谋士本多正信此时也是反对派。位于远江的今川家,更是视德川家康为叛徒叛徒。此时的今川家虽然不胜今川义元时代,依旧有能力收拾德川家康。而控制尾张美浓两地的织田家就是德川家最好的依仗,威慑今川家不敢轻举妄动。<strong>

2、获取更高的政治地位。

德川家康也许私底下是遵照织田信长的请托参与“上洛”行动。但是明面上他是响应室町幕府继任继承人足利义昭的号召进行“上洛”活动。通过本次行动,德川家获得了足够的政治资本,正式成为了三河守护(日本这个国家非常矛盾,战国时期“下克上”不断,但是同时又非常讲究大义名分)并且获得“德川”的家名成为了源氏正统,彻底稳定了领地。可以说收益远大于支出。

二、客观原因

1、今川家主昏庸,自身难保。今川义元死后,今川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而且今川家的新当家今川氏真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根本无心政治只想着吃喝玩乐,家政日益败坏。再加上其边上有个野心勃勃、势力强劲的武田信玄。所以当时德川家康真正提防的是今川家背后的武田家。德川家康即使参与“上洛”也不用担心后路被掏。<strong>

2、德川家实力弱小,想要发展必须依靠织田家的强盛。

织田信长就真的无心德川家康的“三河”吗?当然不是,两方面原因。第一,保留三河德川家可以作为织田家与今川家、武田家和北条家的缓冲。第二,织田信长一心想要“天下布武”。所以往西发展更符合他的战略布局。但是如果西扩受阻,织田信长就不敢保证会不会打“三河”的意思。所以,德川家助织田家也有祸水“西”引的意思。也确实直到织田信长去世,无论织田家如何如日中天,德川家依旧保持着盟友的身份,没有降格为附庸。<strong>

正是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促使德川家为了家族的利益,一直不遗余力的支持织田家的行动。也正是这种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让德川家康能够击败那么多强劲的对手,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成为“天下人”


历史的拐点


德川家康之所以在织田信长上洛期间支援信长,主要有两个原因。

1、德川家与织田家是同盟

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长缔结了同盟以后,二者很快就对领地进行了“国分”,也就是划清边界,从此,织田信长解决了东边的威胁,德川家康也解决了领国西部的威胁。当时织田信长的主要扩张目标是美浓国、伊势国,德川家康的扩张目标则是今川家的领地,因为各自的利益并不冲突,因而这个同盟异常持久。

当然,二者既然是同盟,派遣援军支援织田信长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并且德川家康也不算完全不顾自己的领地,比如织田信长上洛时,德川军虽然出阵,但是德川家康本人并没有出马,仍然留在领地。

2、响应足利义昭

永禄八年(1565年),室町幕府的第十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义继和松永久通杀害,而后三好家拥戴了足利义荣为第十四代幕府将军。

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为了对抗三好家,向天下大名都发去了请求协力上洛的请求,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德川家康。不过,虽然当时织田信长、德川家康都对足利义昭的请求表示接受,但是因为织田家正在与美浓国的一色义栋(斋藤龙兴)作战,因而没有什么大动作。

永禄十年(1567年),织田信长平定了美浓国,次年九月,织田信长召集了美浓、尾张、北伊势的军势上洛,德川家康也派出了松平信一率领德川军支援,这除了是支援织田信长以外,也有协力足利义昭的意义在里面。

元龟元年(1570年)八月,三好三人众与足利义昭、织田信长再起战端。九月十四日,足利义昭给德川家康发去了请求参阵的将军御内书。此时的织田信长其实没有德川家康参阵的必要,但是足利义昭却坚持让德川家康出阵,其原因就是为了宣示自己的将军威势。

值得一提的是,足利义昭并不认可德川家康的改姓与任官,他并没有称呼德川家康为“德川三河守家康”,而是叫他“松平藏人佐家康”。这是因为德川家康改姓与任官是通过近卫前久的周旋,近卫前久却帮助过三好家让足利义荣接替将军,因而足利义昭与近卫前久关系并不好,也不承认德川家康的改姓。

综上所述,德川家康支援上洛以及上洛之后的织田信长,并不全是因为同盟关系,而是有一定的对幕府将军奉公的含义在里面。所以,德川家康其实也想与足利义昭搞好关系,为自己谋求一定的政治地位。


指尖看日本


德川家康在信长上洛时,全力支持信长,这要从信长和家康的关系说起。

德川家康原姓松平,乳名竹千代,是三河国的少主,而信长是尾张国少主。


三河位于尾张和骏河之间,远江,骏河是今川家的领地,德川家势小,夹在织田和今川两大家族之间。

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倾向于与今川结盟,而德川家康的母亲的家族,却倾向于织田家。



家康2岁时,其父松平广忠与其妻家族决裂,带着家康倒向了今川家,家康6岁时,其父又被迫将家康送往骏河今川家做人质。



在送往骏河的途中,不幸被织田家截获,送往了青州城,即织田家的尾张国境内。

织田家之所以将家康掳走,主要是想借此胁迫广忠倒向织田家,可惜未能遂人愿,松平广忠依然与今川家结盟,但家康在青州城生活的几年间,竟然成为了信长的玩伴,两人友谊一时无两,并誓言长大后,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平分天下。





1549年,家康的父亲突然去世(比较被大家认可的观点是被家臣所害),织田,松平,今川三家关系邹然紧张,松平广忠投向今川家,一直作为今川家的附庸,松平的家臣一定会立家康为下代家主,而家康此时还在织田家手中,这样,松平家将会不得不倒向织田家,这是今川无法容忍的,于是今川义元攻占了安详城,活捉了信长的哥哥织田信广,并要求用信广换家康,织田家最终妥协。8岁的家康又成为今川家的人质。

信长20岁时,继承了其父的基业,成为尾张国的藩主,并在不就之后,完成了惊动鬼神的壮举,信长仅仅凭借4000人的兵力,在桶狭间奇袭了今川家的5万大军,并大获全胜,今川义元战死,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以少胜多的战役,桶狭间之战,信长自此扬名。





而此次战役,正直今川家上洛期间,成年的德川家康担任今川军的先锋大将,成功攻占了丸根寨,今川大军在尾张地区连连大胜,但今川义元的死讯顿时让今川军分崩离析,今川家上洛失败,家康也被迫退回三河!



今川家被攻破,义元之子今川义真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此后十年,今川家迅速衰败。



今川家上洛失败后,织田信长向德川家康发出邀请,结织田德川联盟,完成儿时的誓言,共征天下。



今川义元死后,虽然今川家依然很强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有骏河,远江和东部半个三河,另外还有武田,北条几大盟友,而家康此时只有西面的半个三河国,以今川家的余威,足以震慑德川家康,但德川家康经过慎重的思考,毅然决定与织田家结盟。

个人观点来看,结盟的原因不外乎利益,今川义元已死,今川义真继位,以今川义真的性格,不足以成事,而且松平家与今川家的联盟一直是作为附庸存在,而织田信长的盟约是平等的关系,自然比附庸有吸引力。

自此,这两个历史上著名的利益集团自此相互扶持,南征北战,打下了大片领土,逐年衰败的今川家被两家吞并瓜分,退出了历史舞台。



除了一层盟友关系,信长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家康的儿子,又增添了一层亲戚关系,这是典型的政治联姻。



基于这两个原因,家康自然坚定不移的支持信长。

另外,信长由于其父留给他的基业雄厚,家大业大,加上信长在军事权谋方面的才能确实远胜家康,信长的战果自然远大于家康,而攻占的领地也远大于家康,这个本来平等的联盟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演变为了从属关系,家康以信长马首是瞻。明面上的平等关系,也逐步成为实质的附庸关系。



信长上洛时,势力强大,家康势弱,在瓜分了今川家的领地之后,德川家康已没有后路,如果他作壁上观,织田家的大军立马就会将德川家吃的渣都不剩,而织田在打败今川家之后,逐步强大,加上织田个人的军事谋略才能,家康跟随信长步伐,于情于理,都是最优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