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村小時候的記憶—攪團

九歲那一年,街道到處拉著歡迎中國進入21世紀的橫幅,那時候愛下雨,一聲呼嚕爺響,娃娃們驚聲尖叫,瞬間躥的就找不到人影了,時不時的天邊一道閃電,雨就像端著汙水往院子潑一樣,稀里嘩啦的。立秋了,天涼下來了,天一冷,人就得吃點熱乎的飯,母親就會給我們打攪團。

她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擀杖,把麵粉均勻地倒入開水鍋裡,不停地攪拌,一圈一圈的,直到攪到沒有乾麵粉了,再加水,用擀杖劃成一團一團的,等燒煎冒泡時,用力攪拌,再等全沒了小麵疙瘩。第二次加開水,這時候差不多快熟了,最後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做成了。

吃攪團主要得醋水水好,攪團才能香,醋水水要有香油、辣子面、蒜泥、姜沫,用油一潑,拌點水煮青菜,可以說是香味撲鼻。冷天裡把醋水水往熱攪團裡一澆,冒著濃濃的熱氣,一口一口吸溜吸溜的香過火了。
陝西農村小時候的記憶—攪團

攪團,在60-70年代可以說是農家的救命飯。那時,農民人的口糧標準低,粗糧又多。農家幾乎每頓飯不離攪團。原因是攪團含水量大,不用太多面粉就可以做出很大的量,可以充飢。那時候攪團是用高梁面、玉米麵做的,跟醋水水一塊吃,可以掩蓋粗糧的口感,還能增強食慾。
陝西農村小時候的記憶—攪團

打攪團大都是由婆娘人來攪,攪一陣一小歇,舀一勺向空中一提,在氣霧中就會看到一條溜滑溜滑的蛇線穿霧直下,在旁觀者的感覺中,那"蛇線"好似一種勞動成果的展示,而實際上呢,那只是婦人在試看攪團的"軟硬"。只要軟硬稀稠合適,這攪團嘛,才越攪越光越攪越筯道。所以,在那時,有一種說法,誰家娶的媳婦兒賢不賢惠,是要看看她打的攪團光不光,筯道不筯道。
陝西農村小時候的記憶—攪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