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是一代名臣,他的五個兒子後來怎麼樣了?

腦洞外星人


李衛是清代的一代名臣,經歷了三朝皇帝,從康熙到乾隆,目睹了國家從不穩定到盛世的轉變。之所以稱呼其為名臣,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做官能力較強,而且因為他很是清廉,敢於和權貴較真,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他在後來一路平步青雲,從一個小小的員外郎,一路成長為直隸總督。

早年為官

康熙統治的那些年,因為處理了太多的問題,以及連年的征戰,使得國庫空虛不已,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中央一些官員在皇帝授意下,開始了買賣官銜的活動。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家裡是大財主的李衛,便看準了時機,買了一個員外郎的京官,只是有七品。

在他還沒有當官前,家裡因為是地主,所以會很有錢。可是為了能夠光宗耀祖,便決定投身仕途。因為在古代的時候,人們認為最好的職業便是成為官員,能夠吃上皇糧;在古代的時候,社會的主流是極其的排斥商人的,所以對農業和官位的從事大加鼓勵,但是很多有志的青年不願意一輩子只是農民,所以在後來才會有眾多青年投身到科考的獨木橋上。李衛正是趕在那個時候,他可能是因為對自己的學問不放心,或是不想走傳統的制度過於麻煩,於是便買了一個官職。

在一開始的時候,他不過是一個品級極低的京官,可是因為他敢於說話,敢於做事,敢於和權貴相抗爭,所以慢慢的便得到了皇帝的賞識。

其實李衛在買官上也是很有道道的,因為他不嫌官小,非要買京城的官當。很多人如果在選官的時候,如果在地方有五品的官,而在京城有七品的官,他們一定會選擇地方這個五品的官,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兩個同樣的價格,但是這個地方的官階比京城的高。其實這樣的思想是狹義和短淺的。因為那個七品的京官雖然等級很小,但是接近京城,接近皇上,在以後會有更多的機會去表現,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升遷,可那個地方的五品官卻不同了,雖然在這個時候比京官的七品官銜大,但是因為遠離政治中心,所以能夠晉升的機會很少。

這一點也是他在後期能夠做大、做強的原因。

李衛生育了有五個兒子,他們分別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大兒子:李星垣

因為有父親在世的庇護,再加上自己確實也繼承了父親的才華,所以在仕途上也算是順風順水,但是在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了,雖然在父親去世前,自己也已經在官場上站穩了腳跟,但是他的離去,對於他在以後的仕途也算是一種打擊。但是後來可能是皇帝念及他父親的功績,再加上他一直也是任勞任怨,於是便將其提到了兩廣總督的位置,成為了和父親一樣的封疆大吏。後來因為涉及到了貪腐案,使得他在這個位置上落下馬來。

二兒子:李星聚

這位兒子沒有大哥的本事,也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才華,但是因為父親對大清的功勞,所以也算是勉強得到了福建延建邵道的職位。

三兒子:李星燦

他和二哥一樣,因為父親的關係,沒有通過科舉,只是通過國子監的考試,便得到了州判的官職。

四兒子和五兒子:李星宿、李星福

這兩個兒子在後來的成就也沒有超過他們的大哥,和自己的三哥和二哥一樣,只是通過國子監的捷徑得到了一定的官職,後來也是因為一定的資歷和能力,分別升到了湖北督糧道、兩江後補督閫府的官職。


木劍溫不勝


李衛是清代名臣,1738年去世,諡號敏達。

李衛共生有五子,按照長幼,分別為李星垣、李星聚、李星燦、李星宿、李星福,都曾在朝廷裡做官。

李星垣

李衛去世八年後,李星垣從遊擊升為參將,官階漲一級,為正三品。之後每隔兩三年,李星垣官階都向上略微浮動,到乾隆十四年,任陝西興漢鎮總兵,為正二品。乾隆二十七年,經戶部尚書李侍堯保薦,重新擔任總兵一職,並暫代兩廣總督。其後不久,李星垣就因案涉貪汙,被判斬監侯。

李星聚

李星聚依託李衛的關係,受蔭庇進入官途,擔任一方知府。李星聚任官期間表現平平,沒有突出的政績,最終熬到福建延建邵道。

李星燦

史料關於他的記載不多,只知其官至七品州判。

李星宿

李星宿的官職常常變動,曾擔任浙江嘉興、陝西同州兩地的知府,最後升遷到四川補授湖北督糧道。

李星福

李星福官至兩江後補督閫府。

補充:

李衛的五個兒子都是在朝廷為官,雖然其名氣與官位都不如李衛,但是這二者是不能拿來比較的,世上有幾個李衛呢!

為官最高的是長子李星垣,不過,他的結局卻都不如幾個弟弟,不能說李星垣的命運造化弄人,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因為貪汙腐化,而沒能給後人留下蔭庇。


有的說沒的說


李衛,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乃三朝老臣,官至直隸總督。死後乾隆賜諡號“敏達”,按總督例賜予祭葬。



這麼一位歷經三朝,又官至封疆大吏的老臣,他的五個兒子相普通人,“成就”自然不差。

長子李星垣。李衛最有出息的兒子,與他靠捐錢才能做官的爹相比,李星垣可是正規的科舉出生,他是乾隆元年的武舉探花。他的官也是做的最大,官至從一品,歷任二等侍衛、遊擊、參將、遊擊等職業,直至兩廣總督之職。但他的結局也是最悲劇的,1780年他捲入李侍堯貪墨案,被判“斬監侯”。



次子李星聚。他的仕途並不是順暢,其父李衛在世時,他靠著蔭封坐上了知府的位置。但李衛死後,因他不是正規科舉出生,再加上本身可能也沒啥本領,所以最終直做到了福建延建邵道,也就是道臺。



三子李星燦。他是李衛的五個兒子中官職最低的,只是一個從七怕的州判。我想若不是他是李衛的兒子,恐怕他連姓名都無人知曉了。

四子李星宿。他最先是以浙江嘉興知府一職進入仕途,而後歷任陝西同州知府、湖北督糧道等職。不過同次子李星聚、三子李星燦一樣,他的仕途也止於此,之後史書再無記載。



五子李星福。他毫無政途可言,靠著李衛的蔭補才被授予了一個兩江後補督閫府的七品小官,之後再無升遷的機會,止於此。

而之後李衛的孫子中,除了出了一個官至正三品福建臺灣南路參將李光文,及正七品知縣的李光續這二人還有出息外,其餘的都沒啥出息,連科舉出身的都沒幾個,就一個考上秀才的李光榮,其餘的都只能靠蔭補做一個監生。



只能說李衛的後代,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想當年李衛是何等的威風,刑部尚書、直隸總督、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等要職,李衛都做過。為官清廉,不畏權貴,更是深受百姓的愛戴,甚至在他死後的數十年,江浙百姓還為他立神像,天天祭拜。



可是自李衛後,李家就再也沒有出過像樣的人才,唯一有出息的大兒子李星垣,在做了兩廣總督不久,就陷入貪汙案。只能說李家的氣運都被李衛用光了。


澳古說歷史


雍正皇帝的寵臣李衛,在清朝的官場上絕對是“獨樹一幟”般的存在。

看過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的朋友,對於“李衛”這個名字並不陌生。

李衛原本是一個混跡於江湖的小叫花子,機緣巧合之下與雍正結識,從此開始,他的人生如“開了掛”一般,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大字不識幾個的他僅僅憑藉雍正的賞識以及自己別具一格的為官方式和風格,也算是做出了一番功績,並且還做到了地方督撫一級的封疆大吏,簡直堪稱“人生贏家”。

然而,正史中的李衛,並不是小叫花子出身,相反,他出身於江蘇的一個富戶家庭,家庭條件優厚。也正是因為如此,早年的李衛也算是一個不務正業的紈絝子弟。

後來,蒙古準噶爾部的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十四阿哥胤禵被封“大將軍王”,帶兵前往西北平叛,李衛家就是在這個時候給朝廷捐了一大筆錢,可以說極大的解決了西北大軍糧餉短缺的問題。而李衛也就是通過這樣“捐官”的方式,進入了仕途。

在候補了一段時間後,李衛進入了兵部,隨後又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升任戶部郎中,開始協管戶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繼位,李衛也就此進入到了職務攀升的“快車道”。

從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到雍正五年(1727年),短短六年時間,李衛先後歷任雲南鹽驛道、雲南布政使、浙江巡撫,最後做到了浙江總督,成為權勢非常顯赫的封疆大吏。

而由於李衛並不是通過科舉考試進入的仕途,此前讀書並不多,因此也造就其獨特的為官風格。

首先,李衛為人處事非常的高調。

不同於接受過傳統儒家教育的官員的低調與內斂,李衛可以說是非常講究排場和熱鬧的。身騎高頭大馬,前面鳴鑼開道,眾多護衛前呼後擁這都是常態,李衛做的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就是把自己的辦公衙門搬到了西湖中間,以至於所有找他辦事的人都要乘船前往。縱觀清朝歷史,如此行事的也就獨此一家。

其次,李衛非常善於緝私捕盜、偵緝問案,並且手段非常奇特。

李衛問案,從來都是隻問大案,不問小案,相反,他甚至還積極籠絡著一批有官府案底的慣犯為自己所用。而這些人也就相當於李衛安插在市井中的眼線,一旦李衛有問案的需求,他們便會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李衛蒐集情報,進而幫助李衛破獲了許多大案、要案。這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李衛親自勘破“大俠甘鳳池案”,並且活捉甘鳳池,而他的這些眼線在這期間可以說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因為李衛在這方面的能力,李衛在主政浙江的同時,雍正還讓其協管江蘇的問案工作,足可見雍正對其的賞識與認可。

再次,就是對於讀書人非常的尊敬。

這一點在《雍正王朝》中李衛對於鄔思道、對於李紱的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正史中李衛不僅對讀書人非常的尊敬,甚至可以說李衛是有恩於浙江的讀書人的。

由於此前江浙地區經常爆發讀書人帶頭的“反清復明”事件,並且“文字獄”頻發,隨後在雍正朝初年,又接連爆發了“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案”,雍正對浙人是恨之入骨,於是下旨宣佈停止浙江的鄉、會試。

“似此無恥不法之事,查氏子弟如此,必系浙人習以為常,不但藐視國憲,亦且玷辱科名,應將浙江人鄉、會試停止。”

於是李衛開始為浙人奔走疾呼,不斷上疏雍正以求挽回局面。終於,經過李衛的不懈努力,雍正終於同意恢復了浙江的科舉考試:

“明年即屆鄉試之期,浙省士子準其照舊鄉、會試。”

結果第二年的殿試上,狀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此消息傳回浙江,一時間上至地主士紳,下至平民百姓,全部都奔走相告,紛紛感念李衛,李衛也就此為全浙江的百姓所敬仰,更是為浙江所有的讀書人所感激。

儘管李衛為官高調,不拘小節,但是其確實有實實在在的政績,並且他為官清廉,造福一方,深得治下百姓的愛戴。

在這之後,李衛在完成西湖的修葺工作後,為了彰顯自己的功勞,他將自己全家的畫像擺在了西湖的花神廟之中,畫上有他本人,還有他的夫人和小妾。百姓對於這種有違禮法的事情非但沒有批判,反而將其奉為“湖山神位”。而李衛的這幅全家畫像在其去世後的四十多年裡一直為當地百姓所供奉,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的時候,才將這幅畫像拆除。


李衛、田文鏡、鄂爾泰是被雍正最為器重“三大封疆大吏”,但是三人的關係卻非常緊張,而李衛的去世也與此密切相關。

雍正將李衛、田文鏡和鄂爾泰視為“封疆大吏”的標杆,是因為其代表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入仕為官的方式。李衛是通過捐官進入的仕途;田文鏡並沒有考取功名,只是監生出身;而鄂爾泰則是通過科舉進入到官場的。

雍正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各自官員類型的代表,同時也希望三人能夠保持友好合作的關係,然而結果卻令雍正大失所望,三人不僅關係緊張,並且經常相互彈劾,可以說是誰也看不上誰。

前文中說李衛在西湖辦公,並且為自己全家畫像的事情,就遭到田文鏡的彈劾,李衛得知後,大罵田文鏡是“無恥小人”。

之後田文鏡想要藉著弔唁李衛母親的喪事,緩和一下兩人的矛盾,而李衛不僅不接受田文鏡的好意,甚至將所有禮品全部扔出府上,並將禮單丟盡了廁所之中,還說道:

“吾母雖餒,不飲小人一勺水!”

從此李衛與田文鏡徹底交惡。

鄂爾泰也曾因為西湖辦公一事彈劾李衛,就此與李衛關係非常不好。

後來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李衛彈劾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壞法營私,紊制擾民,後雍正看在鄂爾泰的面子上而赦免了鄂爾奇,並獎勵了李衛,這也使得兩人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徹底達到了冰點。

兩年之後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臨終前將鄂爾泰任命為輔政大臣,委以託孤重任,並且留下遺言要鄂爾泰死後享受配享太廟的榮譽,鄂爾泰一時間成為乾隆朝初年風光無限的人物,地位顯赫無比。

而此時的李衛又恰恰被調為了直隸總督,離著北京城太近了。

李衛一方面擔心鄂爾泰會尋思報復,另一方面,李衛的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最終,在疾病與擔心憂鬱中,李衛於乾隆三年(1738)年去世,時年51歲。

乾隆皇帝按照總督例賜予祭葬,並贈諡號“敏達”。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李衛能夠以這樣的善終收場也實屬不易。

看看田文鏡,不僅在乾隆朝初年被反覆批判,廟宇被撤,就連其陵寢都被乾隆皇帝拆毀。再看看張廷玉,更是被乾隆皇帝打擊的體無完膚,就連鄂爾泰也在其晚年受到了打擊與排擠。

實際上,乾隆皇帝對於李衛的評價其實並不高,認為他並不如鄂爾泰:

“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而他們三人素來不曾謀合。”

在這之後還出現了前文中拆毀李衛畫像的事情,也算是乾隆皇帝的一種發洩。


李衛的五個兒子及其他晚輩,可以說享盡李衛帶給他們的“政治遺產”。

李衛共有五個兒子,李衛在世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的家族後輩們鋪路,以至於在李衛去世後,這些子嗣們依舊活躍於官場。

長子李星垣。

這是李衛所有兒子中,官職最高的一位。一方面有賴於李衛對其的培養,積極為其疏通關係,另一方面李星垣自身的條件也是非常好,再加上其非常的努力勤勉,因而得到了包括乾隆朝重臣李侍堯等人保舉,從總兵一路做到了兩廣總督的位置。

只不過其晚節不保,牽連到貪腐案中,進而被乾隆皇帝判了“斬監候”,也是非常的可惜。

次子李星聚。

李星聚由於自身能力和實力相較於他的大哥李星垣差距明顯,並且純粹是因為李衛的關係才能做到知府一級的官員,於是在其擔任福建延建邵道後,官職再無提升。

三子李星燦。

李星燦只做到了從七品的州判官職,並無太大成就。

四子李星宿。

李星宿曾擔任浙江嘉興、陝西同州兩地知府,後升任四川東道補授湖北督糧道,之後便再無晉升。

五子李星福。

李星福以官至兩江後補四品都司收場。

至於再往後的其他晚輩們,儘管為官的人數不少,但是品階相對較低,大多均為六品、七品一級的官員,並且也沒有太多的建樹,整個家族也就再沒有人能夠達到李衛這樣的為官高度了。


雍親王府


李衛

康熙五十六年,即公元1717年,心血來潮的李衛突然想弄個官來噹噹,於是花錢買了一個“員外郎”,自此開始進入了仕途。


誰能想到他在這之後一發不可收拾,步步高昇,最後竟成了“康、雍、乾”三朝元老。

李衛為官清廉、不懼強暴、善體民情,在雍正朝最受賞識,歷任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等要職。

世宗在藩邸,知衛才,眷遇甚厚。—《清史稿·李衛傳》



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即公曆1738年12月3日,李衛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一歲。

乾隆皇帝大為感傷,下令以總督之禮安葬,贈給他“敏達”的諡號。

李衛在朝官運亨通,他的五個兒子自然也差不到哪兒去,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的兒子們到底“混”得怎麼樣。

長子:李星垣

他是李衛幾個兒子中最出色的一個,乾隆年間考取功名因而步入官場,因政績傑出而被一再簡拔,最後成為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官至兩江總督。

次子:李星聚

官至延建邵道(福建四道之一)。

三子:李星燦

官至州判(官階不高,為從七品,是李衛這幾個兒子裡最低的),主要給知州打打下手,輔佐他處理日常事務。

四子:李星宿

官至湖北督糧道,專管湖北糧務。在古代中國這個“民以食為天”的農業社會,這個官職也是相當重要的。

五子:李星福

官至兩江後補督閫府,在官場上也是如魚得水。

如何評價

李衛和他五個兒子全都先後入朝當官,為國效力,是一個十足的官宦門第,但是可笑的是李衛最初卻是由朝廷的陋規“捐官”而踏入的官場,這也算是清朝的賣官制度發現的少數人才之一吧!

李衛諸子在官場上混的風聲水起一方面自然是因為他們能力過人,才華出眾,但另一方面我想這也和李衛在雍正、乾隆父子心中的地位(因此愛屋及烏)脫不開關係吧!

你們說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文章若有錯漏,歡迎指正!


曉史才能明事


李衛,系出彭城李氏,始遷祖正居,元大德五年由河北正定遷居江蘇徐州豐縣,生五子:恭、賓、謹、讓、武,四子李讓(二世)明初因從黔國公沐晟征戰有功,授錦衣衛千戶,世襲其職。

李衛年表

三世李珍,四世李福、李祿,五世李寅,六世李鉉,七世一中,皆世襲錦衣衛之職。八世李從任即李衛曾祖,家裡極為富有,九世李藻即李衛祖父,十世李宗靖即李衛之父,李宗靖去世時李衛尚幼。李從任、李藻、李宗靖皆以李衛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

李衛出生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正月初一,康熙五十六年捐資為兵部武選司員外郎,時年三十歲,二年後即遷戶部郎中,從此仕途暢通。

李衛二十歲時,娶妻張氏,後又繼娶王氏,有五子四女,其中四女所嫁待考:

長子李星垣,字象樞,號南陽,乾隆丙辰科武探花,因李衛兄李衡無子,遂將李星垣出繼伯父李衡為嗣。

次子李星聚,因父職蔭官,李衛去世時任戶部雲南司員外郎;

三子李星照,乾隆戊午科順天副榜;

四子李星曜,監生,乾隆十七年七月任西海防同知,乾隆二十二年任同州府知府;

五子李星福,未仕。

另外,百度百科李衛有孫若干人,皆以“光”為字輩,如李光第、李光宣、李光本、李光續等,但查方誌等相關文獻,僅查到李光鬥,臺灣南路參將;李光第,即墨營守備二人,不知為李衛第幾子所出。

李衛直系後裔有兩千餘人現在仍居豐縣。


楚邾


大兒子李星垣

作為李衛的大兒子,李星垣的才略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李衛的衣缽,而且,自幼還習得一身好武藝,在比武之中曾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按照大清的律法,李星垣後來被封為二等侍衛,從官職上講,二等侍衛雖然官職並不高,但是他能讓其成為皇帝身邊最親近之人。


本來李星垣仕途可以說應該是會一帆風順的,但誰能料想隨著李衛的病逝,李星垣沒了父親支持,被外調了,被調到了邊關,儘管經過了幾年的努力,獲得升遷的機會,但是幅度並不大。而晚年的李星垣又捲入了貪汙案之中,一生的努力也毀於一旦。

二兒子李星聚

和他的大哥李星垣比起來,李星聚就更沒什麼本事了,完全屬於那種“啃老族”,他的發展完全靠的就是李衛。他通過李衛的關係步入仕途,一度坐上了知府。

在做上知府之後,因為李星聚一直都沒有什麼出色的成績,所以即便是李衛活著的時候,李星聚也停在了知府的位置上,在李衛去世之後,李星聚就更沒有能力在往上爬了。

不過,從結局上來看的話,李星聚的結局要比李星垣更好。


三兒子李星燦

作為李衛的第三個兒子,李星燦也很早就步入了仕途之中,但是,李星燦的官職和他前面兩個哥哥比起來,就更加微不足道了,僅僅是一個從七品的小官,而且,在後來的很長時間裡,李星燦就停留在了這個位置上,一直都沒有得到升遷的機會。

按照清朝的官員制度,李星燦僅僅是一個州判的官職罷了,就連史書中關於李星燦的記載,也遠遠沒有李星垣和李星聚多。

四兒子李星宿

和李衛其他的幾個兒子比起來,李星宿在仕途上是最順利的,變動很大,在官位上李星宿是五人中最大的。


剛開始的時候,靠著李衛的關係,李星宿做到了浙江嘉興,陝西同州兩地的知府,因為在任職期間做出了一番成就,李星宿從知府官職升遷到了四川補授湖北督糧道。

但就在眾人都覺得李星宿能夠在官場上混的順風順水的時候,李星宿的仕途之路卻被定格在了四川補授湖北督糧道之上,之後,再沒有獲得過升遷的機會。

五兒子李星福

在李衛的五個兒子中,李星福是最中規中矩的一個了。李星福的官場之路說順利也順利,說不順利也不順利。

因為李衛的關係,李星福被授予了兩江後補四品都司的身份之後,這樣的官職對於李星福來說還不錯。

但是,在這個位置上李星福一干就是一輩子,再也沒有過變動,在史料中,對李星福的記載僅僅是他的官職罷了。

總的來說,李衛精明瞭一世,在我國曆史上也留下了很多家喻戶曉的事蹟,但是,他的五個兒子和他比起來似乎都不是那麼成器,而就算是在他的子孫後代之中,也再沒有出現過什麼名人。


夏目歷史君


年羹堯和李衛同是雍正身邊非常受寵的大臣,但是結局卻千差萬別,李衛雖然才疏學淺,依靠捐資入朝為官,但是他為官期間清正廉明、不居高自傲、不貪圖名利,尤其是在緝查私鹽方面立下大功,最終官至浙江總督,得以善終。

李衛後代的結局除了長子以外,其他四子得以善終。相對而言,年羹堯的後代可沒有這麼好的命運,他的後代要麼病死,要麼怕受到牽連逃到江都,改名換姓一生在恐懼中度過。

李衛的升職記與結局

李衛出生於康熙二十七年,江南銅山人士(今江蘇徐州豐縣),李衛從小識字不多,喜習武,武藝超群,善於捉拿盜賊。李衛二十九歲被朝廷任命為員外郎,三十一歲升任為戶部郎中,三十六歲升任布政使,掌管財政稅收,三十七歲提升為浙江巡撫。

任職浙江巡撫一年後,此時浙江私鹽氾濫,運銷猖狂,李衛建議在海寧縣設立官兵巡查緝捕販賣私鹽的鹽商,多個販賣私鹽的犯罪團伙被緝捕。為了維護浙江當地食鹽的銷路,李衛下令嚴禁淮南、淮北私鹽進入浙江地區銷售,堅決打擊販賣私鹽的鹽商,隨時緝拿私鹽販賣商。李衛在打擊私鹽上立下大功,不久升為浙江總督,時年三十七歲,李衛雖然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但是升遷速度可謂是罕見。

李衛最終由於肝病突然爆發,於乾隆三年病逝,享年五十二歲,那麼一代名臣李衛的兒子們結局如何?

【長子李星垣】

李星垣,出生江南銅山(今江蘇徐州),李星垣出生時,李衛只有十九歲,可謂是少來得子。

  • 公元1736年,李星垣參加科舉考試,二十九歲的李星垣高中武探花,不久被任命為二等侍衛,三十一歲任命為廣德營遊擊(從三品),三十九歲升任中軍參將,四十歲升守營副將,之後先後被任命為興漢鎮總兵、梧州協副將、右江鎮總兵等,五十七歲官拜兩廣總督。

  • 公元1765年,李星垣因貪汙而被判死刑,實行斬立決,時年五十八歲。

【次子李星聚】

李衛的次子李星聚,廕生出身,後來短暫做過一段時間的知府,最終官至福建延建邵道,清朝的各省與府之間設立了分巡道,分巡道的老大就叫道員,他是省與府之間級別最高的官史。

道員的直屬上司是按察使,按察使的地位僅次於總督,在官職等級上面屬於正三品,道員屬於正四品,史料對於李星聚的生卒年記載不詳,死因也不詳。

【三子李星燦]

李衛的三個兒子官最高做到了州判,主要職責是協助知府處理政務方面的工作,比如糧務、水利、巡捕等,州判的官職等級屬於從七品,李星燦的生卒年記載也不詳。

【四子李星宿】

李衛的第四子李星宿,官至督糧道,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掌管與監督運輸漕糧的官員,官府徵收田賦的一部分糧食叫漕糧,這部分漕糧主要是供宮裡的日常開支,官員的俸祿、軍餉等。大多數人覺得掌管糧倉的官員只不過是個小官,那就錯了,清朝是很重視漕糧運輸的,漕運總督可是正二品,督糧道是正四品。

【五子李星福】

李星福,官最高做到了兩江後補督閫府,督閫府是清朝的武官官職,又名武官都司,是個中級武官,相當於正四品,此官職沒有實授,只是名譽上的稱號罷了。

李衛的五個兒子中,最出眾的是長子李星聚,他的成就最高,最終官至兩廣總督,其他四子沒有顯赫的功績。但是最能幹的長子李星垣下場也最為悽慘,由於貪汙受賄而被判死刑,讓人惋惜。


小龍談歷史


李衛在清朝時期擔任過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務,實際上並不算權臣,雍正一朝,年羹堯、張廷玉、鄂爾泰等人才是權臣,李衛等人只能算作第二梯隊。

打一個比方,隨口一問道光朝的兵部尚書、直隸總督誰知道都是誰呢,李衛之所以有名,還是在於他是雍正朝的官員。

雍正一朝的確折騰出來不少的事,所以,雍正朝的官員明顯比其他朝的官員要出名一點。

本文就來講講真實歷史上李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又是什麼樣的結局,他的後來又是什麼樣的結局。

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上個世紀末,這個世紀初,連續爆火幾部關於李衛的電視劇,如《雍正王朝》《李衛當官》等,使得李衛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所不同的是,歷史上的李衛並不是影視劇中描述的那樣,以乞丐出身而受到重用的,正史上李衛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由於小的時候不喜歡讀書,也沒有什麼文化,其當官也並不是走的科舉之路。

最後家裡出錢給他捐了一個官,明清時期流行“捐資入仕”算是給有錢有勢的子孫謀一個出路,由此可見,李衛的家庭並不是普通家庭,應該是較為富庶的人家。

但是李衛的行事風格到真像影視劇中表現的那樣,做事不拘一格,勇於任事,敢於辦事,不按常理出牌,李衛也是典型的實幹型人才,從而獲得雍正皇帝的賞識。

康熙晚年縱容官場腐敗,導致官員不願幹實事,等到雍正即位的時候,迫切的需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因此雍正選賢任能,使得捐納出身的李衛被破格提拔。

雍正元年任命李衛為直隸驛傳道,後來改任雲南鹽驛道,雍正二年升任為布政使,掌管一省錢糧賦稅和鹽務。

雍正三年提拔其為浙江巡撫,雍正四年兼任兩浙鹽政使,雍正五年升任浙江總督,成為名副其實的地方大員。

雍正七年加兵部尚書,雍正十年署理刑部尚書,授予直隸總督,直隸總督是地方總督中地位最高,地點又在京畿附近,可見雍正對其信任。

歷史上李衛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在雍正年間備受重用的李衛,在雍正去世後就遭到了冷遇,當時李衛多次給乾隆建言獻策,都遭到了拒絕,乾隆在位初期還是仰仗張廷玉、鄂爾泰等人,李衛自知非科舉出身,遭到了乾隆的歧視。

乾隆年間,也並未重用李衛,在為雍正辦事的時候,李衛也得罪了很多人,在新朝不被重用,遭受的壓力肯定也很大,可想晚年的李衛可想而知內心有多抑鬱,

乾隆三年的時候,李衛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一歲,乾隆當時按照總督的規格進行祭葬,上諡號敏達。

乾隆五年的時候,入祀賢良祠,當時乾隆對李衛的評價還算肯定:“才優幹練,實心辦事,封疆累任,宣力多年,勇往直前,無所瞻顧”。

乾隆五年可以算作乾隆執政的一個實習期,在之前,乾隆因為即位太突然,準備不足,因此還要倚重雍正留下的班底,等到乾隆五年的時候,翅膀也硬了,當然逐漸開始卸磨殺驢。

當然,李衛比張廷玉和鄂爾泰等人的幸運之處,也正是他早死了,晚死的話,說不定還會受到乾隆的政治刁難,張廷玉與鄂爾泰都沒能逃脫。

但是,你人雖然沒了,未必會放過你的名聲,乾隆南巡的時候,就曾下諭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為可異!",命人將李衛在西湖花神廟的神像給燒燬了。

乾隆四十五年的時候,乾隆甚至直言,李衛若還在世,必將其定罪究治。

李衛的兒子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

李衛一共五個兒子,他們分別是長子李星垣,次子李星聚,三子李星燦,四子李星宿、五子李星福。

李衛長子:李星垣

李星垣也是李衛兒子中最出色的一位,如果李衛不是死的太早,或者說雍正不是死的太早,李星垣肯定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在李衛去世後,乾隆對李星垣基本處於放任不管的態度,一直到乾隆十四年,李星垣被授予陝西興漢鎮總兵,官階為正二品,據說後來做到兩廣總督的位置,也還算不錯,雖然沒有企及到李衛的高度。

因為後來乾隆也不待見李衛,後來李星垣因為貪汙,被判了一個斬監侯。

李衛次子:李星聚

在清朝時期,雖然當官的主流方式是科舉,但是也可以依靠父親的蔭封得到一個官職,李衛的官那麼大,自然也會給兒子好處,李星聚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參加國子監考試,後來擔任知府,估計也是受到乾隆對李衛評價的轉變,最後沒有再升過官。

李衛三子李星燦,四子李星宿、五子李星福

李衛其他的兒子也都或多或少都粘了李衛的光,三子李星燦,被授予州判的官職,從七品官階。四子李星宿,曾擔任浙江嘉興、陝西同州兩地知府,後升任四川東道補授湖北督糧道,仕途就此終結。五子李星福,授予兩江後補四品都司的身份。

當然,到了李衛的孫子輩,幾乎就沒有再出大官了,李衛終究不是科舉出身,不是以儒家學說傳承下來的,代代都得當大官的思想,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不行。

這也算是人們喜歡李衛的地方,違背傳統,不拘泥於束縛,所有愛寫家書、家訓的人,子孫的確都當了大官,但是人品好的,真不知道有幾個。

我十分欣賞三國裡面曹操在煮酒論英雄時的霸氣,他跟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當時天下英雄豪傑很多,袁紹、袁術、劉表、孫策、公孫瓚等等人物,曹操只承認劉備,那就是因為,只有曹操和劉備是白手起家!

理不多說,大家悟一悟吧!


史論縱橫


提起李衛,大多數人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他是清朝一位有名的大臣,他的一生服侍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見證了清朝200多年統治歷史中最為輝煌的階段,也目睹了清王朝由盛轉衰的重要過程。

之說以說李衛是名臣,原因有很多。

首先:李衛這個人雖說沒有文化,但是他自幼聰明伶俐,忠誠可靠,辦事幹練,正是因為這個機靈勁得到了四王爺的賞識,這也為他後來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好的基礎。

其次:李衛的性格鮮明,為人光明磊落,嫉惡如仇,十分痛恨那些貪官汙吏,地主惡霸,在以後為官的過程中,清正廉明,敢和貪贓枉法,欺壓百姓的權貴們鬥爭,這也是雍正皇帝后來重用他的一個原因。

說起李衛的仕途,有一部影視劇《李衛當官》很好的反映了李衛的從政之路,不過那畢竟是影視作品,杜撰的成份也不少。其實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既不是學而優則仕也不是靠裙帶關係

一夜之間飛黃騰達的,而是靠著買官賣官起的步。

康熙後期,因為朝廷連年用兵,經濟衰弱,國庫空虛,在康熙皇帝的默許下,買官賣官之風盛行,李衛正是把握住了這個大好時機,靠著家境還算殷實,出資買了一個員外郎的官職,雖然只有七品,但畢竟已經成為了朝廷命官,從此跨入了清朝的官員序列。從此以後,李衛的仕途可謂是一路平坦,他為人正直,辦事公道,為民作主,敢於得罪權貴,很快就名聲在外,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在經過一番考察後,李衛被完全認可,官職也越做越大,一直做到直隸總督。在當時,這個位置已經很高了,可以算的上是封疆大吏了。

李衛一共生育了五個兒子,這五個人性格不同,能力不同,結局也不同

大兒子:李星垣,也許是受到了父親良好基因的遺傳或者是政治影響力的庇護吧,李星垣的仕途也算是順風順水,波瀾不驚,一直做到了兩廣總督的位置。雖然後來李衛死後,他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發展,甚至於最終還因為牽扯到了一些貪腐案件而被革職,不過結局也不算是太壞。

二兒子,李星聚,老二跟老大比起來,無論是能力還是為人都遜色不少,所以,註定他沒有多大的發展,或許是沾了父親的光芒吧,他勉強做到了福建延建邵道的職位。

三兒子,李星燦,能力一般,才華一般,沒有參加科舉考試,在父親的安排下,通過國子監的考試,做上了一個州判的職位。

四兒子和五兒子分別叫做李星宿、李星福,前者為湖北督糧道,後者為候補督閫府,都是級別不高的官職,因為個人能力的原因,這也算是不錯了。

總之,李衛的五個兒子,除了老大算有點出息,其他幾個都都很平庸。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