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權臣宰相的建牙開府究竟是什麼,意味著什麼?

劍膽琴心蜘蛛俠


建牙開府的概念及開府儀同三司

建牙是建立自己的警衛軍事部隊,“牙”又有官署的意思,開府是建立自己的官署,所以建牙開府是古代王朝高級官員極具權勢時才能擁有的加封。古代宰相可以建牙開府,就是可以自己建立官署並且自行招募屬下,這在以皇權政治為主的古代王朝是莫大的權勢。

需要知道的是,可以開府是地位很高的官職才可以享受的待遇,漢朝只有三公、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等可以享受開府權,必須等同於三公的職位,才可以開府建牙。

這是秦漢以來“三公”及司徒、司馬和司空,地位和實際權力的變化而產生的封號,東漢之後有“儀同三司”的加封,是說某一個原本不具備跟三公相同地位的官職,可以享受跟三公等同的禮儀護衛俸祿等,但是大多都不包括開府。

直到魏晉之後,才有了“開府儀同三司”的稱號,多加給各類將軍官職,也就是可以跟三公一樣享有開府權。

關於古代權臣宰相的建牙開府究竟意味著什麼,可以從幾個方面去理解:

1、建牙開府究竟意味著什麼?

所謂建牙開府究竟意味著什麼,應當從建立官署自行招募屬下和一定護衛部隊來看。一般來說,皇權一直都是壓制相權的,也不會允許宰相擁有自己處理政務並且不經過皇權的情況出現,這是皇權與相權鬥爭的根本所在。

所以,如果皇權如果允許宰相能夠自己建牙開府,這是相權的擴大和皇權的受損。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開府建牙可能說明了幾點:一是宰相必然是在朝中權勢極大,二是皇權對宰相非常信任,三是皇權受到相權壓制,皇權只能妥協。

這幾種可能都是權臣宰相能夠建牙開府的情況,但歸根結底,開府建牙是對相權的擴大,是對皇權的影響。東晉時期,皇權受到士族門閥壓制,門閥子弟出仕高官,佔據了中樞和地方方鎮,因此大批的方鎮官職擁有了開府權。方鎮強藩有了自己的官署和自行招募的屬下,那麼就完全可以自行處理地方政務及軍事,並不需要中樞皇權的限制。開府對於皇權的破壞顯而易見。

而需要注意的是,宰相建立自己的官署處理政務,也與宰相所負責的事務過多有一定的原因。之後在宰相之後的三公、大將軍等擁有了開府權,也與此有著很大關係。

2、宰相擁有開府權的原因

探究宰相之所以能夠擁有開府權的原因,應當從中樞官職的演變來看。宰相是丞相、相國、中書令、尚書令等輔佐皇權的官職的統稱。西漢時有丞相,其主要職責“無所不管”,擁有極高的權勢,並且在丞相權勢極大時,也並非是古代王朝皇帝的私人官署,也就是丞相併不為皇帝一個人負責,是為整個王朝負責。


在這種情況下,宰相擁有開府權,是其處理王朝各種政務的需要。但是,極具權勢也具有開府權的宰相,很容易能夠成為威脅皇權的權臣,那麼這就是相權和皇權的衝突。

在這種情況下,皇權得以強勢時便會限制宰相的地位,這也就是皇權強勢的漢武帝等歷史時期,丞相逐漸被三公所取代。三公也就取代了丞相,負責處理全國政務的職責。

而漢朝疆域不斷擴大,緊靠一個人或者三個人是無法處理完繁複的政令的,所以三公就可以組建自己的官署及屬下,來處理各自所負責的政務。

3、臺省地位提升後,及宰相地位的變化

不過,即便是把丞相的相權分散到三公身上,具有開牙建府的三公依舊能夠依仗其官職成為權臣,也依舊是宰相的範疇。在這種情況下,西漢之後統治者開始利用臺省來限制某個權臣或者宰相的過於強勢,即我們熟悉的尚書檯、中書省和門下省等。

而臺省是專門為皇權處理詔令政務的官署,是為皇權服務的存在,這已經明確有別於之前丞相、三公並非皇帝私人官署的性質。


也就是說,丞相和三公等宰相雖然也依靠建牙開府,擁有了依託於官職的官署,但是這些官署的宰相併非只為皇帝所負責。

而尚書檯等建立後,這類官署本身就是以皇權為中心,為皇權處理詔令政務而存在的,那麼“建牙開府”對於臺省來說就不再具有意義。

簡單理解,建牙開府的本意就是宰相為處理繁複的政務,而開牙建府也同樣是宰相成為權臣壓制皇權的因素,因此擁有建牙開府權的丞相、三公地位逐漸衰落,皇權直接建立為自己私人服務的尚書檯等臺省官署。

4、魏晉以後建牙開府的變化

需要知道的是,前文中所提及魏晉時期的“開府儀同三司”的加封,是在門閥士族、方鎮武將等權臣逐漸崛起時逐漸確立下來的。經過兩漢之後,到魏晉時期丞相不常有,三公也只是成為只具有封賞的稱號而已,已經缺少了實權,也因此開府權逐漸從原本的中樞宰相身上,轉移到了擁有一定方鎮等力量的軍事官職身上。

而這時候擁有了開府權,是皇權對權臣的妥協,曹魏時期對士族門閥的拉攏,兩晉是對方鎮門閥力量的妥協,都是皇權的一定削弱。

直到南朝及隋唐時期,古代王朝官制上主要實行的三省六部制,已經將三公和臺省長官等宰相的權勢削弱到了極低的程度。而既然相權被削弱,那麼宰相的開府建牙也會逐漸降低,在之後的朝代中,開牙建府、開府儀同三司等具備開府權的加封,也就逐漸失去了原本建立官署擁有實權的重要意義。


總結

開牙建府代表權臣宰相能夠建立官署處理詔令政務,而這也是宰相權勢的擴大,而宰相權勢擴大會影響皇權,便招致了皇權的壓制。專門為皇權服務的官署——臺省就應運而生,直到隋唐之後相權逐漸削弱,皇權強勢,也伴隨著開牙建府所代表的實際權勢,已經逐漸隨著相權的衰落而沒落了。


亭安讀書


開府建牙一般是高級官僚的殊榮和權力。

開府比較容易理解,就是給你一個府衙,給你行政權,並且有人事任免權,有徵闢僚屬的權力,

比如秦王李世民的秦王府中的官吏,都可以任意任免,都是他的嫡系。

建牙的牙是指牙帳,牙帳指中國古代將帥所居營帳,在這裡代指軍權。

開府建牙就是給你行政權,包括兵權,合起來就是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三國志·諸葛亮傳》說:“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諸葛亮開府治事,就是說,諸葛亮可以開府徵辟僚屬,並且府中為他的固定的辦公地,在他的府中處理政務,行政權轉移到丞相府。

漢末魏晉有個官名叫“開府儀同三司”,指的是三公、大將軍等人可以開幕府,當給你開府的權力,即使沒有位列三公,也能“儀”同三司。

漢朝丞相的辦公機構裡有“十三曹”,相當於唐朝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這樣的高級官員都可以任免,權力多大,可想而知。

開府建牙這點只要看看諸葛亮就知道了,基本上,蜀漢的政令、軍令都出自諸葛亮的丞相府了。


南朝居士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題主所說的建牙開府中的開府制度開始於東漢末。東漢末年,皇室衰微,群雄逐鹿。位處權利頂層的掌權階級紛紛被統治者授予建牙開府的權利。

何為建牙開府?建牙,即建立牙帳,是軍中統帥指揮之所,泛指最高的軍事指揮權。開府,即建立府邸,可以自己選拔任免官員,泛指最高行政權。所受封之人一旦擁有了軍事指揮權和行政任免權,那麼就跟獨立的政權幾乎沒有差別。


我們最熟知的曹操便是第一位開府建牙的丞相。早在公元196年,曹操被封司空,這個時候曹操就已經擁有了開府建牙的的權利。公元208年,曹操廢除丞相,由自己擔任丞相,所以他也就成為了第一個開府的丞相。那麼,作為開府建牙的丞相,曹操的權利有多大呢?

在曹操被封三公之司空的時候,漢獻帝委任的時候就已表示,授曹操監督領導百官之權,乃百官之首,但此時還不是曹操權利的鼎盛時期,這時候大將軍一職還是由袁紹擔任,袁紹此時佔領四州之地,擁有建牙開府的權利,成為北方最有實力的割據者。

公元199年,袁紹南下攻許都。第二年,曹操於其在官渡展開決戰,並以少勝多一舉擊潰袁紹軍。公元204年,曹操領冀州牧接管了原來袁紹的部分地盤。曹操的實力有了更大的提升,此時曹操徹底掌握了東漢的軍政大權。至於後來的出任丞相只是一個象徵性的說辭罷了。


同時期另一位重要人物,蜀漢的丞相諸葛亮,也是一位擁有開府建牙的權利的丞相。公元221年劉備稱帝,諸葛亮被封丞相,公元223年,劉備病重而亡,其子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同年,諸葛亮領益州牧,此時的諸葛亮徹底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

對比曹操和諸葛亮兩位開府建牙的丞相,其過程不盡相同,但結果是一樣的,就是相權在此時已經超過了皇權。丞相一職本就是百官之首,如果再擁有最高的軍事指揮權,那麼相權就已經超過了皇權。所以開牙建府常有,而開牙建府的丞相不常有。

當然,不是隻有丞相才有開府建牙的權利,東漢末年位列三公的太尉、司徒、司空還有大將軍都有開府之權。三國以後,兩晉南北朝時期,開府建牙之勢氾濫,這也是此時政權林立、頻繁更迭的直接原因。


南北朝後隋唐雖也有開府之例,但建牙之權已被削弱,權利已經在被逐漸弱化。

唐初,李淵在建立唐朝之後,為了表彰李世民的豐功偉績,特在洛陽建天策府允其開府建牙,李世民本人也被封天策上將。這樣的職位和權利在當時僅次於皇帝李淵和太子李建成。這樣煊赫的權力同也為日後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創造了條件。

總得來說,開府制度是一種君權開始弱化的標誌。建牙開府更是代表了一種新的獨立政權的雛形。


小宋拾趣


一、含義

“開府”——即指古代高級官員在皇帝同意的情況下建立府署,並自選幕僚,以協同自己辦公,又稱“幕府”。

“建牙”——古指軍旗,代表著開府大臣的權力象徵。表示在當朝有了自己的標杆和地位。古謂出師前樹立軍旗,便由此而來。

《晉書·姚興載記下》:“於是盡赦囚徒,散佈帛數萬匹以賜其將士,建牙誓眾,將赴 長安 。”

二、意義

歷史著作中有很多對開府建牙的記載,可見任何朝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開府和建牙,這意味著君臣之間的信任,辦公更區域化,獨立到個人,但是也是割據,獨霸一方的雛形。據記載一般是三公才有資格開府,這本來是為了方便他們做事的方便快捷,可到了漢末亂世,一些權臣的幕府就成了直屬他們自己的小朝廷,而一些本不是三公的人都開始以“開府建牙”的藉口拉幫結派,強強對峙,這就是“開府建牙”的弊端開始慢慢的顯露。

在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公牙》中也有相關記載:“《詩》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馬,掌武備,象猛獸,以爪牙為衛,故軍前大旗謂之牙旗。出師則有建牙、禡牙之事。”

三、起始時間

“開府建牙”,始於漢朝,唯三公,大將軍、驃騎將軍、衛將軍等位同公的將軍可以開幕府。

盛者是東漢,有儀同三司的加號,到了魏晉以後,將軍開府者更多,稱開府儀同三司。

元朝時沿置。

最終沿襲到明朝被廢除。


行走的讀書筆記


這個詞實際上是一個組合詞,雖然在史書中也存在不過不多。主要是集中在明代的記錄中,明宣德中曹於汴上疏雲:“邊道超擢,當於秩滿時,閱實其績,毋濫取建牙開府。”除此之外,很多的情況下,這兩個詞都是分開使用的。“建牙”的使用頻率也要遠低於“開府”。

建牙原意指的是建立牙帳,也就是形容少數民族聚居的城邑和都城。比如《皇朝文獻通考》中記載:“ 拉薩城在打箭爐西北三千四百八十里即唐吐藩建牙之所。”“赤木兒、亦喇八里諸城明屬瓦喇特四部之綽羅斯 國初為厄魯特准噶爾汗建牙處。”單純指的就是城市和行政中心。

開府的含義就由來已久,最早指的是幕府,我國最早的幕府是戰國時期李牧設置的幕府。這樣的建制既是軍事需求也是政治需求。到了後期,很多朝廷大員都建有幕府。比如西漢昭宣時期的丞相楊敞就是大將軍霍光的幕僚。這些幕僚在幕府中不領國家公帑薪資,全部由主公負責供養。因而也與主公有明確的人身依附關係,主公在後期也被稱為服主、府君,與幕僚之間存在君臣之義。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此風更盛,很多名臣都是出身於幕府之中。到了後來,開府成了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只有高級官吏才有資格開府。後來,國家更是從制度層面設置了“開府儀同三司”一職,是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階,從一品。可以說的上是爵高位尊,雖然沒有實權,但非常受到尊敬。


經典守望者


只有位極人臣或者貴族才可能有資格開府建牙,開府就是建立屬於自己的府邸並且允許招聘大量的師爺幕僚為自己服務,並且所屬地區的百姓官員都是所屬管轄範圍,並且還具有官員任免權,權力比封疆大吏的所擁有的權力還要大一些,可以說擁有開府建牙的權力就相當於擁有了自己的小朝廷,古代開牙建府的人絕對是極少數並且深受皇帝信任的,例如秦王李世民就擁有這個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