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陵梨的知識與故事!

據遺傳學考察,中國最早的栽培梨樹有4種,分別是楸子梨、川梨、砂梨、白梨,現在絕大多數梨產區的梨樹,都是由這4種梨演化而來的。其中砂梨、白梨面積最大。

砂梨喜歡高溫高溼,南方多,北方少。砂梨綠皮,個大,但果肉粗糙。砂梨的“砂”,可別寫成“沙”。“沙”的含義是沙甜,而“砂”的含義是砂礫般的石細胞,石細胞硬度高,嚼著如塵,吃梨吐出來的硬渣就是石細胞。

寧陵梨的知識與故事!

白梨喜歡冷涼氣候,主要在北方種植。白梨皮白,肉細,幾乎沒有石細胞。著名的萊陽梨就屬於白梨,還有各地的美稱如蜜梨、香梨、雪梨、鵝梨、鴨梨也都屬於白梨。

寧陵梨的知識與故事!

在長期演化過程中,白梨和砂梨經過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酥梨,酥梨集中了砂梨的高產和白梨的優質,甚至比白梨更優質。酥梨的代表產地是河南的寧陵和安徽的碭山。

寧陵梨的知識與故事!

總而言之,酥梨比白梨好,白梨比砂梨好。

寧陵梨和碭山梨,都是酥梨,基因型似乎應該是一樣的,但是未必。這要用植物分類學來解釋。

界、門、綱、目、科、屬、種,植物分類共7級,只說科、屬、種吧。

同科的植物,基因型差別很大。梨是薔薇科植物,蘋果、桃、杏也是薔薇科植物,它們的差別顯而易見。

同屬的植物,基因型差別較大。楸子梨、川梨、砂梨、白梨、酥梨等,都是梨屬,他們的差別也能看得出來。

同種的植物,基因型也是有差別的。以酥梨為例,不同產地的酥梨,並非一模一樣。寧陵酥梨的特徵是“金頂謝花”。“金頂”就是在梨的果把周圍有一圈褐斑,猶如金箍;“謝花”就是花落以後即可食,不再澀、酸。

寧陵梨的知識與故事!

我們常說的“品種”,是“種”內“品種”,主要是人工選育的。同一“品種”的梨樹,基因型幾乎無差別,但也不能說毫無差別。

如此看來,寧陵梨與碭山梨,雖然都是酥梨,但是基因型還是有差別的。既然基因型有差別,那麼包括口味在內的各種性狀就也會有差別。毛主席說:“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口嘗一嘗。”

據地方誌記載,寧陵梨在明朝弘治年間曾是朝廷貢品,距今500多年。碭山梨在明朝萬曆年間即有種植,距今400多年。萊陽梨始種於清朝康熙年間,距今300多年。幾百年的品牌傳播,自然天下聞名。

第二是規模。寧陵梨現有20萬畝,規模大,產量大,品牌傳播的地域範圍就大。極言之,沒有規模就沒有品牌。

第三是環境。環境就是土質和氣候。植物遵循“物競天擇”的法則,因而一方水土養一方物產,於是各個梨產區都誇讚本地的土質和氣候是如何適合梨樹生長。

第四是栽培。栽培是原生態栽培,農藥殘留不超標,含糖量要高,礦物質種類要全。

寧陵梨“生食可清六腑之熱,熟食可滋五臟之陰”。據《本草綱目》載:“辛氏三秦紀雲:含消梨大如五升器,墜地則破,須以囊承取之。漢武帝嘗種於上苑。此又梨之奇品也。”梨主治:“熱嗽、止渴。切片貼燙火傷,止痛不爛。治客熱、中風不語,治傷寒熱發,解丹石熱氣,驚邪,利大小便。除賊風、止心煩氣喘熱犯。作漿,吐風痰。卒暗風不語者,生搗汁頻服。腦中痞塞熱結者,宜多食之。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本草綱目》第三十卷1764頁)臨床證明:梨果有止渴、生津,祛熱消暑,化痰潤肺,止咳平喘,滋陰降火,涼心解毒、醒酒之功能。被歷代中醫稱之為“果中甘露子,藥中聖醍醐”。

寧陵梨營養價值極高,每百克果肉中含蛋白質0.1g,果糖6.0-9.7g,葡萄糖1.0-3.7mg,蔗糖0.4-2.6g,維生素A0.01mg,維生素P0.2mg,鈣5.0mg,同時,還具有退熱止咳、潤肺涼心、祛痰理脾、醒酒解毒等功效,已成為一種營養滋補佳品,特別是無公害、綠色果品生產技術的應用,加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申報成功,能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營養、無汙染的優質高檔梨果。

另外寧陵梨還有一段故事!

在建國以前,正當戰亂,寧陵的梨當時被毀壞很多!

殘存下來的梨樹也不是很多!而且當時的梨產量也是少的可憐!

1950年,毛主席派了八位專家,他們從北京來到寧陵,幫助人們解決梨產量的問題!

寧陵梨的知識與故事!

第二年梨就迎來了大豐收!第三年,開始突破了30萬斤!

更是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寧陵梨的知識與故事!

為了答謝毛主席!人們特意從一顆百年梨樹摘了八個金頂謝花梨給主席郵了過去!

寧陵梨的知識與故事!

毛主席吃了梨,說了這樣一句話“吃了寧陵梨,不思他鄉果”

而且特地又郵過去四塊錢,當作吃梨的費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