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磊:扶貧路上的追夢人

吕磊:扶贫路上的追梦人

呂磊在扶貧車間。 閆佔廷 攝

在寧陵縣黃崗鎮小張莊村,一提起駐村第一書記呂磊,村民無不交口稱讚。是他積極引領,打造出一支團結過硬的幹部隊伍;是他四方奔走,改善了村裡的基礎設施;是他入戶走訪,為全村86戶貧困戶排憂解難;是他著眼長遠,讓小張莊走上了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之路。

“既然我來駐村了,就要撲下身子為老百姓做實事。”2015年10月,寧陵縣農業局幹部呂磊帶著被褥來到黃崗鎮小張莊村。他積極發揮農業局的優勢,為小張莊申請了千斤糧食田間工程建設項目,新修田間道路3.5公里,新挖排水溝1400米,並新打機井16眼,有效地改善全村的農田水利設施,為提高糧食產量奠定了基礎。

作為寧陵農廣校的負責人,呂磊最擅長的還是為村民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他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邀請致富能人現身說法,為村民傳授“科技真經”。經過培訓,該村有50名村民成長為“新型職業農民”,利用所學技術搞養殖、種植,走上了脫貧致富路。“精準扶貧,有時候給錢給物,不如給技術。知識技能培訓,是授人以漁,可以徹底‘拔窮根’。”呂磊說。

貧困戶王宗森大爺誇他是老百姓的貼心人。王家屋破漏雨,呂磊為他申請了危房改造。王宗森大爺怕麻煩,不想危改,呂磊就蹲在他家做工作,最終才讓老人點了頭。新房建好後,蓋廚房、拉院牆成了難題,老人一沒錢二沒人,呂磊便請來施工隊忙活了三天。“那三天正趕上國慶節假期,呂書記沒回家陪家人,在我家幹義務工。俺貧困戶的事,他都當天大的事兒。”王宗森說起這事眼含熱淚。

村民張傳田的兒子患上了重病,高額的醫療費讓他家負債累累。因病致貧,他們卻不願當貧困戶,嫌名聲不好聽。呂磊在走訪時,與他促膝長談,終於扭轉了他的觀念。為他們建檔立卡後,解決了孩子醫療費的大難題。張傳田夫婦自強不息,建起了現代化的養殖場,購進了600頭仔豬。在飼養過程中,資金短缺,呂磊瞭解他的困難後,又一趟趟地為他跑貼息貸款。當張傳田領取了10萬元貸款時,緊緊握住呂書記的手感激不盡。

“要想脫貧致富,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呂磊駐村後,引進的第一家加工企業是舞蹈鞋廠。2016年年初,為了讓貧困戶在家門口找個活幹,他求親告友四處走訪,終於有一家舞蹈鞋廠落戶小張莊。舞蹈鞋廠在村裡投產後,吸納了貧困戶15人就業,每人月工資平均在2000元左右。

村裡的扶貧車間建成後,呂磊很快招來一家南方的製衣廠進村投產。全村30多名留守婦女穿上工裝,成了拿工資的縫紉工人。

給小張莊村帶來最大收益的還是牧原牧業。2017年寧陵縣牧原牧業養殖場在小張莊建成,佔地面積600畝,存欄能繁母豬2萬頭,提供就業崗位200餘個。而在土地流轉過程中,村民有顧慮,阻力重重,呂磊跑東家串西家,腿跑腫了,嘴唇磨破了,最終簽訂了流轉協議。土地租金每畝為1200元,村民每年收益高達72萬元。土地流轉後,村民從土地裡解放出來,應聘到養殖場裡務工掙錢。同時,養殖場還為村裡的10戶貧困戶每年分紅3200元。

三載1000多個日日夜夜,每次來回50多公里的路程,呂磊的辛苦付出有了回報:小張莊村舊貌換新顏,村民的日子越來越美好,健步走在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上。

“只有腳上沾滿泥土,心裡裝著鄉親,敢於擔當,樂於奉獻,才能不忘一個黨員的初心,不辱第一書記的使命!”採訪結束時,呂磊坦露心跡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