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發現最美人性

前段時間,因為工作關係,參加了幾次扶貧督查,足跡走過了2個縣(市)、8個鄉(鎮)、32個村,走訪了三百多戶農戶,接觸了一千多貧困人口。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大大增加了對當代農村、農民的認識,同時還時時收穫著感動和啟示。

一、感恩是一種美德

走訪所到之處,接觸的貧困群眾,大多都很熱情和客氣,讓座、倒茶、遞煙,有的還捧出了家裡的瓜子、水果等來招待我們。

雖然我們什麼也沒帶,也沒能給他們解決什麼實際問題,但他們都對我們的工作表示了深深謝意。我能感覺得到,那種感謝不是客套,而是真正發自內心的。

扶貧:發現最美人性

有一位困難群眾,所患的是重度殘疾,需要駐著柺杖走路,但我們去了他家後,卻堅持要為我們倒茶,捧著他一拐一拐,非常艱難地泡出的熱茶,內心感動萬分。還有一位困難群眾,不僅拿出自家種的柚子、桔子招待我們,臨走的時候還硬是塞了一大袋桔子和幾個柚子到我們的車上,推都推辭不了。

扶貧:發現最美人性

我知道,他們感謝的不僅是我們,而是扶貧幫困的政策,和這期間所有幫助他們的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傳統。

當我們在城市的喧囂中,看多了不懂感恩,甚至恩將仇報的故事的時候,卻發現這個傳統在農村,在樸實的農民身上依然在發揚和光大。

有位哲人說:“受人恩惠不是美德,報恩才是。當人擁有感恩之心的時候,美德就產生了。”的確,感恩是一種美德,感恩能帶來更多美好的值得感恩的事情。

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也是一條永恆的法則。

二、誠信無價

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督查,所以走訪的時候,不免要問東問西,查找疏漏和問題。所到之處,不論是貧困群眾還是村裡的幹部,對我們所問的問題,大多都會據實以告,很少刻意隱瞞,哪怕是對他們很不利的一些問題。

曾經在一個山區,路遇兩位貧困群眾,瞭解到他們享受了易地搬遷政策後,就問他們,老宅基地復墾了沒有。他們臉一紅,不好意思地說,還沒有,主要是冬天要燻臘肉,等在老屋子裡燻完這一季臘肉,馬上就按規定復墾。其實,他們也知道政策,搬遷後沒有及時復墾是要受處罰的,但是他們還是不願意說假話來欺騙我們、敷衍我們。

扶貧:發現最美人性

現實生活中,許多時候假話充斥我們周圍,沒有人敢講真話,很少有人願意講真話。現實中,人們用真名講假話,網絡上,人們用假名說真話。

講真話,講誠信,有時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你必須承受得起同步而來的憋屈、窩囊和痛苦。

但樸實的農民,更明白一個道理:一句假話,要用一百個謊言來掩蓋。只有講真話、講誠信,才會活得踏實心安,理直氣壯,從容自在。

那些什麼都可以捨棄,但不捨棄內心的真誠;什麼都可以輸掉,但不輸掉自己的良心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智者。

三、自強最可貴

曾經走訪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她無兒無女,一個人住在一間四處漏風的簡陋“愛心屋”裡,大冬天裡,連窗戶都沒有糊,臥室的牆壁上滿是縫隙。我們看了很是心酸,問她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還要堅持一個人住。她推開我們想要摻扶她的手,低聲說,自己還能動得,就沒必要麻煩別人。

那種堅強的神態令我們動容。

還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老伴前些年因意外事故去世,自己身體有病,家裡沒有兒子,瞭解到她去年底脫了貧,就問她對已經脫貧這個事情認可嗎?

老人淡淡地說,國家能幫你一陣,但不能包你一輩子啊,生活還是得靠自己。

扶貧:發現最美人性

面對現實的苦難,這兩位老人的態度是樸實的、從容的,甚至是面帶微笑的,在他們平淡的話語中有一種非常質樸的、堅強的力量。

而這種力量,在現實中有許多人是缺失的。

走進農村、走近農民,你會發現,在那裡有最閃光、最美好的人性,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雖然物質貧乏,但精神卻是富足的,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為人處世的道理卻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