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八股文”难度有多大?

说起我国千年来的科举制度,便不得不要提在明朝后期实行的八股取士了,很多历史书都评价八股取士禁锢了文人的思想,让官员们成为当时朝廷中只会做事的奴才,他们只是国家培养的行尸走肉,没有任何思想,而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写一篇“八股文”难度有多大?

在明朝时期,曾经规定,科举考试专门以四书五经来命题,且主要是以儒家文化思想为基础谈及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虽然儒家学说在我国千百年来统治者们都是坚定不移地被贯彻和实行的,当然也在一方面打压了其他文学思想的发展,因此很多的史学家都认为他这么做无疑是比焚书坑儒,更为严重。

写一篇“八股文”难度有多大?

元朝是从八股文的结构,是非常有特点,里面有“破题”作为八股文的开头,然后有“承题”进一步阐明八股文所要阐述的意义,“起讲”来讲述自己要论证的中心,可以使用古人的言语,或者是自己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还有“落下”来进行收尾但这些仅仅是八股文中的大概,其中里面还有很多的修辞和文学方式。

写一篇“八股文”难度有多大?

八股文被很多史学家所诟病,但是每一个写出八股文的人都是相当有本事的,像我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唐寅,唐伯虎,他最擅长的便是写八股文,正是因为当时唐伯虎的文章过于出彩,导致牵连进了一场著名的考试作弊案,而后来才有了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唐伯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