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見祝文」 平江新婚慶典中的獨特風情

“庙见祝文” 平江新婚庆典中的独特风情

點擊題目下方平江鄉友網,每日為您推送平江最新最有趣的內容

“庙见祝文” 平江新婚庆典中的独特风情

■楊衍秋 方浩奇

平江是個禮儀之邦,民風古樸,許多善風良俗沿襲至今。平江民間新婚慶典中的“廟見祝文”,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女方出嫁前,女家要請做“應酬”的人寫一份“廟見祝文”,出嫁時隨同“上親”擔子送到男家,擺放在男家新婚儀堂的供桌上。在拜天地時,新娘新郎要俯伏在家神榜前,恭聽本族的長者宣讀“廟見祝文”。這是一項被視為極為嚴肅的婚典活動。在虹橋、南江、三墩、安定、獻衝一帶,至今盛行。

其“廟見祝文”用長七寸半,寬三寸半左右的上等大紅色紙折成四頁,封面居中用墨筆寫上“廟見祝文”四字,全文共三十二句,要求字跡工整,行距和字距一致,格式嚴謹。全文分五個段落,部首是敘述婚典時間和新郎新娘的姓名,以及新郎姓氏的郡腳;第一段描寫時令、歌頌時勢,冠以“伏以”為題;第二段是追思和讚美男家先祖的豐功偉績和歷史上的名人名事。冠以“洪維”為題;第三段落是女家的謙詞。冠以“婦也”為題;第四段落是祝福之詞和對新郎新娘的期望。冠以“惟冀”為題。以“謹祝”二字結尾。全文不能用敗詞劣字,只能用讚美之詞。

“廟見祝文”其格律嚴格,句式兩兩相對,詞性相對,韻律和諧。採用馬蹄粘韻,有的採用馬蹄韻,就象馬行走時一樣,後蹄一定要踏在前蹄的位置上。可以分段用韻,也可以一韻到底。有時也可以不用韻,但不可以不用粘。讀起來,聲律鏗鏘,具有音樂節奏美。文體注重藻飾和用典,文中第二段落,必須運用典故,讚揚男家祖宗的先賢先烈和家勢源流。典故一定要引用正史,不能濫用野史和傳說。主婚人吟誦“廟見祝文”,或舒緩柔美,或高亢激越,聲情並茂的表演,成了婚典中的亮點,引人注目。

這種既不象散文又不象詩詞的文體,究竟屬於什麼體裁呢?經考究,“廟見祝文”其實是駢體文的一種,是散文的特殊形式。駢體文又稱“四六文”、“駢儷文”、“駢偶文”。這種文體講究對仗,格律嚴格,句式相對,猶如兩馬並駕齊驅,故曰“駢”。駢體文要求詞性相對,韻律和諧。故又稱“韻駢文”。

駢體文,起源於六朝時期,盛行於南北朝。其代表作者有徐陵、庾信、鮑照等人。但在元代以後就成了絕響。

而在平江至今流傳的“廟見祝文”,卻是在其它地方早已成為絕唱的“駢體文”的版本,可見,平江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六朝庾信寫的《謝趙王賚白袍褲啟》是篇比較有名的駢體文,現錄於下,以作比較:

“某啟:垂賚白羅袍褲一具,程據上表,空諭雉頭;王恭入雪,虛稱鶴氅。未有懸機巧紲,變繆奇文。鳳不去而恆飛,花雖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暫暖,棄百結之長寒。永無黃葛之嗟,方見青綾之重。對天山之積雪,尚得開衿;冒廣廈之長風,猶當揮汗。白龜報主,終自有期,黃雀謝恩,竟知何日?”該文對仗工整,韻律和諧,詞性相對。引經據典,是典型的駢體文中的“四六文”。

現擇一份平江李女嫁楊男的“廟見祝文”,看是否與古駢體文一脈流傳:“伏以:歡度國慶,喜結良緣。值桂花飄香,睹荷葉似蓋。選取東床之婿,賦得南國之詩。締射雀之緣婚結八月,覓乘龍之婿緣幸三生。洪維:昌水名家,弘農望族。四知足畏,三喜同時。欣得雀報之呈祥,可酬鱣堂之集慶。雄才偉績於今已見賢能,緯武經文自昔更多俊傑。婦也:龍門弱質,鹿洞庸姿。文莫塗鴉,繡難描鳳。才慚道韞柳絮難吟。識忝文姬琴絃莫辯。藉紅葉之良媒伉儷情深,愧綠窗之自憐妝奩薄弱。惟冀:宗功衍慶,祖德輝煌。義篤綢繆相親相愛,情投伉儷同德同心。夫婦齊眉相似梁孟,子孫繁衍比美汾陽。喜締良緣和諧攝影,歆逢佳偶唱隨情懷。謹祝!”

用此文與庾信的《謝趙王賚白袍褲啟》比較,十分相似,其格體,韻律相同,都引用了典故,詞性也一致,平仄相符。只不過是此篇“廟見祝文”摻雜了五、七、十字句子,這也是駢體文體裁允許的。可見,平江的“廟見祝文”系駢體文一脈所承,這種文化精華在其它地方成絕唱之後,卻沉澱在我們平江的民間,至今沿襲,這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實屬寶貴!

(作者楊衍秋系平江縣文聯會員,方浩奇系南江詩詞協會會員)

【平 江 精 神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