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星創業併購標的半年虧3100萬 8億貸款壓頂資金鍊或斷裂

華星創業併購標的半年虧3100萬 8億貸款壓頂資金鍊或斷裂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實習生 賀夢潔

上市10年的華星創業(300025.SZ)墜入併購“陷阱”。

今年上半年,華星創業虧損逾3000萬元,這是公司上市以來的首個半年度虧損,也是業績虧損的延續。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公司虧損很大程度是受併購標的拖累。2016年公司3.98億元收購的互聯港灣51%股權,不僅未給公司帶來貢獻,反而接連虧損,今年上半年,互聯港灣虧損3123.15萬元。

不僅如此,今年4月,公司籌劃對外出售,雖然出售交易達成,但在4個月後,公司9月26日宣告對方一直未付款,出售未果。這意味著,互聯港灣將繼續吞噬公司利潤。

幸運的是,公司此前收購的另一個標的在即將虧損之時,公司大幅折價後及時出售止損,目前已經踢出報表。

除經營業績慘淡,公司的償債能力也在減弱。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3.65%,應收賬款高企,現金流不足,存在資金鍊斷裂風險。

此外,隨著股價的大幅下跌,多次減持套現的公司實控人程小彥股權質押比高達100%,存在平倉風險。

26日下午,針對上述問題等,華星創業一董秘辦人士並未對此作出解釋。

受併購標的拖累10年首虧

華星創業交出了一份上市10年來最為慘淡的成績單。

今年前6個月,公司實現營收6.36億元,同比微增1.26%,淨利潤為-3120.55萬元,同比下降220.6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虧損2.49億元,同比下降431.91%。

公開資料顯示,華星創業2009年10月30日在創業板掛牌,至今已近10年。上市之後,公司營業收入穩步增長,從2009年的1.56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4.15億元,增長了8.07倍。期間,除了2016年、2017年增速低於10%外,其餘年度的增幅均超過20%。

然而,同期,公司的淨利潤要遜色得多。2009年至2012年,分別為0.26億元、0.40億元、0.38億元、0.28億元,2011年、2012年接連下降。2013年至2015年算是華星創業業績較為好看的三年,其淨利潤分別為0.63億元、0.89億元、1.08億元。但從2016年開始,淨利潤接連下滑,分別為0.75億元、-1.3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0.89%、277.97%。

雖然近兩年淨利潤大幅下滑、且在2017年虧損過億,但在去年上半年,公司的淨利潤仍然為正數。而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在上市以來首次為負數。

華星創業虧損主要是受併購標的互聯港灣拖累。

2016年12月,公司耗資3.98億元收購互聯港灣51%股權,公司實際支付2.85億元,另外1.13億元將是標的業績情況再確定是否支付。同時,交易對方承諾,2016年至2018年,標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4050萬元、6900萬元、9300萬元。

然而,互聯港灣在2016年踩線完成4208.90萬元淨利潤後,2017年虧損2905.44萬元,距承諾業績相差9805.44萬元。

有意思的是,去年5月,華星創業還籌劃收購互聯港灣剩餘49%股權,作價5.39億元。最終,因標的虧損而作罷。同時,華星創業實控人程小彥的一致行動人、公司董事長季曉蓉(程小彥之妻)拋出的半年內增持不超過1%股份的增持計劃,也因此取消。

今年4月,為了止損,公司折價25%以2億元價格出售互聯港灣51%股權,然而,交易簽署後,直到目前,交易對方衢州復樸仍然未支付首筆交易款1.7億元。最終,股權轉讓計劃宣告流產。

今年上半年,互聯港灣虧損3123.15萬元,這意味著,標的虧損還有擴大之勢。

此外,公司此前1.09億元收購的珠海遠利在業績承諾期滿後陷入虧損,今年上半年,公司終於將其作價0.46億元脫手。

公司存在約9億元資金缺口

經營虧損的華星創業還面臨著流動性嚴重不足問題。

今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08億元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只有1.38億元,較年初減少1.5億元,應收賬款達13.55億元,二者分別佔流動資產的6.87%、67.48%。同時,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373天,表明公司的應收賬款回收較慢。

而在負債端,流動負債18.81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為8.12億元,這些都是年內需要償還的貸款。

現金流方面,上半年,經營現金流淨額只有208.95萬元,投資、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均為負數。

綜上所述,公司存在約9億元的資金缺口,考慮到經營虧損較2017年有擴大之勢,如果虧損資產互聯港灣不能及時出售止損,公司在貸款展期方面操作空間可能會減小,屆時,公司將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

實際上,近年來,公司一直在高負債水平運營。2015年,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1.65%,2017年猛升至73.41%,今年6月底微升至73.65%。

對於華星創業的財務風險,交易所也發出了問詢函,追問資產負債率持續攀升原因及合理性、公司是否存在資金鍊緊張的情形以及後續緩解資金壓力的具體措施。截至目前,公司尚未作出書面回覆。

董監高套現3億,實控人質押100%

經營業績慘淡、財務風險壓身的背景下,華星創業實控人100%質押股權存在平倉風險。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在併購標的業績變臉前,公司董監高密集減持套現。

2016年12月,公司收購互聯港灣51%股權後,公司董監高開始實施大幅度減持。

具體為,公司實控人、董事程小彥減持1000萬股,套現9625萬元。董事陳勁光減持450萬股,套現4734萬元。董事屈振勝減持111萬股,1170.02萬元。上述三人合計減持1561萬股,合計套現1.55億元。

減持之後的2017年,公司業績變臉,在實現營業收入14.15億,同比增長8.04%的情況下,淨利潤大幅下跌,虧損1.33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上述三人也曾實施過減持。初步統計,2013年至今,程小彥累計減持1454萬股,套現1.48億元。陳勁光累計減持921.8萬股,套現9585.68萬元。屈振勝累計減持580.59萬股,累計套現5906.61萬元。三人合計套現3.03億元。

此外,公司面臨著實控人高比例質押股權存在的平倉風險。

截至目前,實控人程小彥持有公司5020萬股,持股比為12.89%,如今全部處於質押狀態。今年以來,公司股價累計跌幅為32.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