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指:艱難「創業」之路

說起創業,每個人的創業之路都是艱難的。只是有人成功了,有人失敗了。就連互聯網大佬馬雲的創業之路也是艱辛的。他做過秘書、當過搬運工、送過書、考過三次高考、當過大學教師,其實在他真正選擇互聯網這一塊之前,是走過很多彎路的。就算堅定不移發展互聯網也是受到許多人的歧視與不理解。

恆指:艱難“創業”之路

恆指也一樣的,總是在磕磕絆絆地成長。它的“人生”中,也是有輝煌和失落的。

恆生指數,縮寫為HSI,是由香港恆生銀行全資附屬的恆生指數公司編制的指數。

它在1964年7月31日這一天,選出了30家上市公司股票為成分股,但是僅供恆生銀行內部參閱,基數點也是100點,直至1969年11月24日才正式向外發報,開始點數為150點。

衝破記錄

1993年12月10日,恆生指數首次衝破10,000點並以10,228.10點收市。

2006年12月28日,恆生指數首次衝破20,000點並以20,001.91點收市。

2007年10月18日,恆生指數首次衝破30,000點,但不能在30,000點以上收市,直至10月26日才能以30,405.22點收市,隨後於10月30日收報31,638.22點,創歷史新高。

恆生指數能夠上漲不是說單一的事件就能決定,而是大環境決定的。隨著全球的的經濟復甦繁榮,而且港股國際化程度高,有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市場。再者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香港上市,比如前段時間的小米,以及有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恆生將會越來越有“國際範兒”。

恆指:艱難“創業”之路

暴跌記錄

但我們知道股市的道路不都是順風順水的,有漲就會有跌。恆生指數也經歷了許多大型的“車禍現場”,使得指數暴跌。

1967年8月31日,創下歷史最低收市點數58.61點。

六七暴動是一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參與者們稱之為反英抗暴。

由最初的罷工、示威,發展至後來的暗殺、炸彈放置和槍戰。暴動期間,最少造成包括十名警員殉職在內的51人死亡,包括212名警員在內的802人受傷,1,936人被檢控,事件涉及1,167個炸彈。

1973年香港恆生指數暴跌至400多點。

受國際石油危機的影響,香港經歷了股災和經濟大衰退,恆生指數從1700多點跌至400多點。

1987年10月26日,當日收市報2,241.69點,下跌1,120.7點,跌幅達33.33%,原因是1987年黑色星期一引發的87股災。

這一次的黑色星期一併沒有出現什麼重大消息,也對,很多的黑色星期一就是沒有來頭地下跌。那是最難以置信的一天,因為那兒沒有市場,沒有任何買家,那是“自由下跌”。所有想盡辦法使其穩定的努力都失敗了,道瓊喪失其價值的23%。

2008年1月22日,當日收市報21,757.63點,跌2,061.2點,跌幅達8.65%。這次大跌的主因為美國次貸風暴無法受控而引發的全球股災。

此次金融危機是自上世紀 30 年代大蕭條以來美國爆發的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它對我國的外匯儲備以及外貿出口都有很大的影響,更多的是對心理的衝擊,悲觀的情緒幾乎在全球蔓延。

恆指:艱難“創業”之路

不管是什麼指數的成長都是有漲有跌的,而且恆生指數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從最開始的100點漲到30000多點已是很成功了。經歷了無數次的大起大落,如今已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了!

而且香港是世界第三大的金融中心,恆生指數的交易遍佈全球各國,由於時差的原因,若是歐美國家的股市有波動的話,那麼第二天恆生開盤一定會受到重大影響,特別是納斯達克、道瓊斯、標普等指數對恆生的影響。

恆指:艱難“創業”之路

恆生指數包括所有在香港上市的企業,不像中國A股,只是針對在內地上市的公司,看A股只能看出中國內地公司的發展情況,但恆生指數更像是全球性的指數。雖說拿它和道瓊斯指數相比太誇張了,但是性質卻是一樣的。

以前有說過港股市場就是“小三”,很容易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所以這才更加考驗投資者的思維能力。投機不等於暴富,我們不應該拘泥於某一單的得失,而是應該細水長流,這樣,生存的時間才會更長。

溫馨提示:本號提供的所有相關諮詢、技術戰法等,僅提供學習參考,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