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統失調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現在的一些家長太寵愛孩子了:總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認為孩子還小,家長代勞做事理所當然;害怕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險,不讓孩子出去;孩子一哭就心軟。

殊不知,家長們的好心呵護,可能會增加寶寶“感統失調”的幾率。因為家長的干涉,大大降低了孩子們用感官感知世界的機會。

嬰幼兒時期,由於生活和活動空間小,他們沒有了爬、滾、跳、躍、翻跟斗的機會。冬暖夏涼的室內溫度,讓他們失去了感受酷暑嚴寒的機會。再大一些,玩電腦、看電視成了孩子的日常娛樂。

那這些孩子長大以後會是什麼樣呢?

感統失調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缺乏自信,玻璃心

做事沒方法,特別玻璃心,沒遇到挫折之前信心滿滿,遇到挫折之後迅速悲觀、放棄。因為在平時生活中,家長把事情都為孩子解決了,當孩子自己遇到問題,反而手足無措。時間一久,就會喪失自信。

沒有毅力,堅持不住

毅力是所有長久型活動的基礎,毅力薄弱,不能進行長久堅持。孩子稍微吃點苦,你就心疼,因為不能長久的堅持,他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也看不到自己存在的問題,經常陷入自我懷疑的情緒之中。

毅力也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毅力差的孩子,學習成績往往也差,就考不上好的大學,未來的起點也就稍微比別人低。

感統失調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詞不達意,溝通能力差

言語表達能力是現代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作為現代人,我們不僅要有新的思想和見解,還要在別人面前很好地表達出來,用自己的語言去感染、說服別人。

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得不到這方面的鍛鍊,長大以後就會由於表達能力不足,無法說明自己的想法,從而失去機會。

比較懶散,沒有時間觀念

和朋友約好的時間是10點,他偏偏晚半小時到;老師規定的下週交作業,他非得找各種理由拖延;看起來是小小壞習慣,但其實很可能讓孩子損失的一份友誼、一位老師的認可。

感統失調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樣了?

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差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網絡上新事物出現的頻率非常快。而在以後的生活中,一個新的創意出現,孩子由於接受新鮮事物能力的不足,往往跟不上節奏,被別人甩在身後。

以上五種表現都跟感覺統合失調有很大關係。家長如果不重視起來,在孩子小時候任其發展,那等孩子長大後很可能依舊如此、無法改變。感統的黃金期是6歲之前,這個年齡的孩子靠身體來學習和記憶,需要多運動、多嘗試。而7-12歲是最佳調整糾正期,一旦超過12歲,將很難改變,感統失調將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

太優優能訓練課程是專為3-12歲中國幼兒研發,以提升兒童綜合能力為主要宗旨,圍繞這一核心目標,運用感覺統合訓練、視聽知覺訓練、表達能力訓練等多種訓練方法,來大幅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幫助孩子打造更堅實的基礎。

點擊“瞭解更多”,免費領取太優競思體驗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