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懶漢佛徒,你是嘴皮子佛法,還是心地踐行佛法?

無恥懶漢佛徒,你是嘴皮子佛法,還是心地踐行佛法?

有人正在修淨土懺法,一位僧人對他言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上不是說過嗎?‘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你何必一拜接一拜,拜得那麼辛苦呢?”禮懺的人問僧人:“如何是實相?”僧人答道:“心不起妄,即是實相。”禮懺的人又問:“心是什麼?妄又是什麼?能制伏妄心的又是什麼?”僧人頓時答不上來。禮懺的人說道:“我曾聽說,懺以理為正,以事為助。雖念實相,而身拜、口唸、意觀想,三業志誠勤懇,這與實相也並不相礙。為什麼呢?因為初機行人未能達到與實相相應,必須借外緣輔助。這正是《法華經》所謂:‘我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的意思。《大乘起信論》上也說:‘末法眾生修是法者,自懼不常值佛,如來世尊有異方便,教令唸佛求生淨土。’因此知道慈雲大師所作的淨土懺法,酌古準今,至為精密,與法華、金光明諸懺,都是事理雙備,人天同欽,實為照亮末法黑夜的大寶炬啊!並要請教:‘治生產業,不背實相。’這句話是不是佛說的?”僧人答:“是佛說的。”禮懺的人又問:“既然如此,難道禮懺的功德不如治生產業嗎?”那位僧人又無話可說了。

無恥懶漢佛徒,你是嘴皮子佛法,還是心地踐行佛法?

這個小段跟我們關係密切,因為我們天天都在辛苦地拜懺。過去也有人說:“何必這麼費勁呢?把心轉了不就可以了嗎?”蓮池大師給我們演了一出小劇:有人正在修淨土懺法,另一個僧人來了——還引經據典從佛經裡邊(找一段)說的:“‘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不就完了嗎,何必一拜一拜的?”這位禮懺的僧人就問他:“什麼是實相?說說。”他就給答上了。再深入一問,一問三不知。

佛經上所說的實相,你得修到啊,你得證到實相才知道什麼是實相,嘴裡說說實相就以為自己是實相了,這都是最愚痴的人做的事情,都是自以為自己已經達到實相了,自以為自己是佛菩薩了,這都是最愚蠢的人,都是口頭上搞佛法的人。不經過實修,不經過苦修,誰敢說自己已經達到實相?說轉心就好,何必多做功課呢?這些人轉心了嗎?誰敢說自己已經轉心了?不經過艱苦的努力,不經過長期的磨練,誰敢說自己已經轉心了?現在社會學佛人,全在賣嘴皮子,不下功夫,不實修,把佛經裡面的話拿過來從自己嘴皮子說出去,就以為這是自己的了,非常的無恥!我們看這位禮懺的人,人家清楚道理,說佛法“以理為正,以事為助”。道理沒錯但是你做不到,你就得一懺一懺地拜啊,雖然唸的是實相,但你做不到啊,你就得通過身體,身拜、口唸、意觀想,三業志誠勤懇,慢慢達到實相。實相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啊!得從我們的身口意一點一點地轉變,把我們過去已經分別、執著的這些事情一點一點地解開啊。所以佛、祖師們為後世學佛人開了很多方便之路,通過這些方便、這些方法,引導大家逐漸地轉變身口意,逐漸地歸入實相,所以說我們在現在想修佛法就回歸實相,那實在是太難了。所以佛教我們唸佛法門,到西方淨土去,到那裡去就方便迴歸實相。修行懺法,同樣是這樣。不修懺法,我們不懂得自己的錯誤、問題,不能夠認識清楚怎麼改正、怎麼能夠按照正確的理念去指導自己。所以不修懺法,很多學佛人都是大言不慚地到處宣講自己理解的東西,到處都在放毒,自己的錯誤說實在話自己看不清楚啊,真的看不清楚。我們不是說要求他,這個人他知道了,裝得(不知道),不是,他真的不知道,在那裡到處大講,到處在講。但是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人很可憐,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啊,非常可憐!不修懺法,想提實相,那離得億萬丈遠,根本談不到啊。

嘴裡邊、形象上說出來的全都是自己的貪嗔痴毒,這是最可憐的人。

那麼這位禮懺的人又用佛法佛經裡邊一句話說了,佛說過“治生產業,不背實相”,也就是說搞生產、勞動,不違背實相啊。那既然這樣,連勞動都不違背實相,那麼禮懺怎麼可能違背實相呢?所以說啊,拿出佛經一段、一句話,以偏概全,以一點攻擊全面,沒有融會貫通。自己呢又不修,就去到處說,自己也搞不懂,把別人也會影響的把人害了。明朝時候就有這種人,現在這種人更多。所以我們要響應蓮池大師的號召,蓮池大師這裡邊說這個故事非常明確,告訴我們一定要禮懺,一定要懺悔,一定有好處的,不要用藉口,什麼實相,什麼轉心了就不用拜了,這些統統都是懶漢!自己不修,找藉口。」

—————————

無恥懶漢佛徒,你是嘴皮子佛法,還是心地踐行佛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