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爲什麼不把關寧錦州精兵撤回鎮守關內?或許明朝不會滅亡

大明帝國和滿清(後金)在遼東地區,交戰多年,明朝能堅持那麼多年,得益於兩條堅固的防線,一個是一代帝師孫承宗建立的關寧防線,一個是袁崇煥在此基礎上建立的關寧錦防線。

明朝為什麼不把關寧錦州精兵撤回鎮守關內?或許明朝不會滅亡


後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後金五次繞路入關,最終滅了明朝,令人嘆息。有很多人有疑問,明朝都要滅亡了,為什麼不把關寧錦防線的精兵撤回來,或許明朝就不會滅亡。

明朝為什麼不把關寧錦州精兵撤回鎮守關內?或許明朝不會滅亡


我覺得有道理,小編班門弄斧,分析一下。

為什麼我說,明朝要撤回關寧錦防線的精兵?因為關寧錦防線,已經猶如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小編看來,必須要棄之!

明朝為什麼不把關寧錦州精兵撤回鎮守關內?或許明朝不會滅亡

前面有提到,你在遼東建了這麼個防線,我不跟你打,我繞路行不行?況且,明軍野戰根本打不過清軍,在那只是無謂的消耗,增加朝廷稅收,加重農民負擔,農民不起義,士兵不譁變才怪!

當然,孫承宗時期建立的關寧防線,的確是有一定作用的,客觀條件在於:

一、明朝在關寧防線西側是蒙古,有著天然的屏障,清軍不存在繞路的可能性。

二、明朝內部還是閹黨魏忠賢掌權,魏千歲雖然名聲不怎麼樣,但朝廷內只有他能玩得轉。

有魏公公在,關寧防線的軍餉開銷就不是問題。另外,他會把稅收攤派在富裕的東南沿海和江浙富商,減輕了老百姓負擔。

三、後金側翼有毛文龍和朝鮮在牽扯,威脅其大本營。

所以,孫承宗時期建立的關寧防線,意義非凡。

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馬奇諾防線

但是時代在變啊,袁督師搞的關寧錦防線,對明朝來說,就是一個無底洞,維持了表面上的光鮮和明朝的顏面。

明朝為什麼不把關寧錦州精兵撤回鎮守關內?或許明朝不會滅亡


此時,蒙古和後金狼狽為奸了,毛文龍死了,魏公公也倒臺了。

一、關寧防線已經耗費巨資,再把戰線修到錦州,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更多,兵力更分散,已經超出為山海關建立戰略緩衝的需要。

二、東林黨掌權後,東南沿海富商是解放了,稅收全攤在老百姓頭上,老百姓能不造反?

三、關寧錦防線,可以說是孤懸關外,耗費了明朝太多的兵力。一旦被圍,如果要救,就將十幾萬人的主力陷了進去。跟葫蘆娃救爺爺一樣!

四、錢是不是真的花在實處?我覺得,更多的是中飽私囊,連軍隊也成了祖大壽、吳三桂這些人的私人武裝。

明朝為什麼不把關寧錦州精兵撤回鎮守關內?或許明朝不會滅亡


所以,至少從第一次清軍繞路入關,就應該把精兵撤回來,先把李自成、張獻忠這些雜兵收拾了。

正確的戰略,撤回關內,堅壁清野,堅守不出。

這樣,清軍不能掠奪資源、以戰養戰;國內矛盾也能有效緩解。

可惜啊!李自成最慘的時候身邊只有18人,沒能斬草除根,不可謂不是遺憾。

從袁崇煥開始,關寧錦防線就變成了一部分人邀功、斂財、升遷的資源,早已失去了戰略防禦意義。

崇禎早點認清事實,撤回精兵,收拾農民,或許明朝不會滅亡那麼快。

題外話: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中國國土之遼闊,絕不是滿清那種遊牧民族短期內,能夠給全部佔領的,中國有天然優勢的防禦縱深,參考北宋南宋。

中國歷史上,因為外敵入侵滅國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內亂。

如果不是那麼多以洪承疇為代表的漢奸投敵帶路,滿清想佔領中國,決計不可能。

明朝的滅亡,更大的原因在於農民起義,內憂外患,才最終氣數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