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阿姨、「新中產」,消費升級局部性機會就指望他們?

受“去庫存、去槓桿”的宏觀經濟影響,許多零售企業覺得市場大環境並不“友好”。在這樣的不確定經濟環境下。如果沒有整體面利好,那麼,市場短期內就將轉向尋找局部性機會。

一段時間來,聯合相關機構對消費零售市場作了一些調研。我們訪問了珠寶公司、運動公司、化妝品公司、生鮮商超零售公司,看了賭場、乘用車等數據,以及瞭解歐洲部分賣場的奢侈品售賣情況。

這些公司7、8月份的銷售,有明顯的差異。很多商超零售商抱怨經濟不好,甚至,來自縣城零售商都認為經濟不好他們“有感”。乘用車銷售數據表現很糟,具有代表性的SUV銷售也不理想。澳門賭場定期發佈的數據,尤其是VIP數據也很糟。受去年高基數,及房地產市場低迷表現影響,家電整體表現也不理想。

然而,於中國大陸經營的珠寶公司(去黃金的珠寶業務),如周大福、周生生卻聲稱,在7、8月份並未感覺銷售不好,甚至感覺銷售增速有往上走的意思。運動鞋服公司如李寧、安踏等也表示未受到影響。專業化妝品公司如上海家化等很多也表示OK。

由此,在這樣較大反差之下,藏著哪些規律性東西?有沒有局部性機會?

"高齡阿姨"

“高齡阿姨”主要是指40歲到47歲左右區間的女性用戶群體。

我們最早注意到這個群體,是因為觀察一線市場經營時,注意到數家做消費升級零售商,他們主要銷售貢獻就來自於這個群體。

比如社區生鮮零售商——康品彙的主用用戶群體就是“高齡阿姨”,45歲左右。

康品彙當下主要佈局上海,開到了50多家店。起初,我們看這家企業經營,覺得是做更年輕的消費群體,所以,當我們聽說,他們的主要購買、消費群體是“高齡阿姨”時,我們還是覺得有點吃驚。

隨後,又看到了盒馬鮮生經營的一些用戶畫像。

盒馬的42歲左右用戶群體(90%為女性),只佔消費人群比重10%,卻貢獻了35%的消費佔比。目前,盒馬已經開始全國一二線市場範圍內擴張。

這兩家公司都是做消費升級的公司,都是強化線上運營方式。

而若將“高齡阿姨”群體與我們近期訪問情況進行對比印證,我們也發現能對得上。

比如,這個用戶群體不會買車,因為有車,或者不想開車。她們不會規模添置家電,因為沒有買房的需求。她們更不會去賭場。但她們卻會買珠寶,會買運動裝備,會買專業化妝品,買高品質食材,會去旅行。

由此,我們據此也嘗試進一步探尋,其中是否有內在邏輯聯繫,我們總結了兩點可能性。

一、“新生活”需求。

這個年齡段的用戶群體,她們的小孩都長大了。基本都處在要上大學,或上寄宿學校的階段。

一方面,孩子的離家“增多”,會讓她們空出大量時間,進而需要新的內容來填補。以前,她們的生活是以孩子為中心,圍著孩子轉的,現在孩子離家,自己時間一多,就可能“空落落”的,不知道該怎麼生活,需要調整生活。

她們可能會思考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會回想起自己年輕時曾希望過的生活,會嘗試開啟一個高品質的生活狀態。

另一方面,孩子大了,眼看著就能自立更生了。她們也沒有二胎壓力,她們的消費信心可能是相對比較強的。

這個年齡段的用戶群體,主要是一二線城市的用戶群體,她們是最早大規模城市化的一代人,沒有那麼“老舊”,差不多都是70後,是改革開放思潮、“文青”的第一代代鹽人。她們對新東西的接受度是很好的。

二、離婚率。

中國的離婚率正在大幅提升,以至於國家近期出臺了許多限制舉措,通過更繁雜的手續、更長的離婚辦理週期來降低離婚率。

從中國許多一二線城市披露的數據來看,很多城市的最大離婚群體就在這個年齡層。

原因大多是結婚這麼長時間,新鮮感沒有了,感情不合,孩子也大了,離婚沒有多少顧慮了。

一般來說,離婚率太高會產生社會問題,但對於局部消費市場其實是有利的。因為組建家庭後的日常生活開支比單身生活開支還是要更節省的。

這個年齡段的離婚跟更年輕群體的“閃婚閃離”也不太一樣的。因為她們離婚時會有購買力。

結婚這麼長時間,跟著男方共同生活這麼多年,為男方生了小孩,青春也都沒了。在中國社會壓力下,她們相對有機會得到更大的家庭財產分割。

離婚大部分都為女方主動提出,一些數據顯示是70%(一二線城市),她們之所以提出,就是希望開始新的、不一樣的生活。

她們可能會希望提升競爭力,會買專業化妝品和珠寶。她們希望換個心情,會旅行。她們希望保持健康、增強活力,會增加運動。她們希望過上高品質生活,會買更高品質的食材。等等。

邏輯有點類似於“棚改”,只是棚改的“消費紅利”在當下很多城市差不多釋放盡了。

根據2010年做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當時30歲-39歲女性人口,對應目前38歲-47歲的女性人口數量為105251236人(靜態算法,未去除死亡率等)。

新中產

這個群體是指剛畢業進入社會不久的“年輕消費群體”。

把他們單獨拿出來說,主要原因在於,現在的這波年輕人,供給數量相比上一代少了很多。而中國經濟體量又如此之大、持續在增大。整個中國經濟為年輕群體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每年是在增多的。因為做企業的,每年一定是需要新鮮血液補入的,會定期、定額招納白紙一樣的“應屆新人”。

因此,相信目前很多企業都會有這樣的感觸,現在招年輕人要難招多了,他們挑來挑來去的,投了簡歷,約好的面試都能很隨意的爽約而不來。

這些造成年輕人擁有相對上一代更大的就業選擇權,儘管總體數量在減少,但他們相對更容易在入職之初便獲得相對更好的收入。更大的選擇權則會讓他們擁有更好的消費信心。

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當時12歲-19歲人口數量為146407545人(對應目前20歲-27歲人口,靜態算法,未去除死亡率等)。相比2000年所做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同年齡段人口數,減少了3千萬人口。

加上這代人的顧慮非常少,剛入社會“沒心沒肺的”,對新事物又有非常濃郁的興趣,更容易“放開”消費。他們可能是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

比如,他們進入社會就幾年時間,買房需求(家裡有房的概率比較大)、家庭壓力(還未組建家庭)跟他們關係不大。即便是離開家鄉到一線城市拼的“苦孩子”,即便他們有在一線城市買房的需求,但當下,一線城市房價被推得這麼高,再買的意義也不是太大了,有這麼多買房的錢,乾點其他什麼事不行。例如,北京2017年新房、二手房的成交量都刷了十年新低,同比“腰斬”。(有調控因素,也有流動性因素。)

綜上,侃爺認為,在宏觀經濟發展不確定性環境下,在一些家庭消費因為擔心未來而“捂住”錢包之時,短期內,“高齡阿姨”、“新中產”可能是當下消費升級的重要局部性機會。而對於中長期發展,消費升級則仍將可能是中國消費市場整體發展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