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2018年,戊戌年,炎暑,炽盛,焦灼,这是不平凡的一年。

大陆公司扎堆奔赴港交所上市,为不平凡的2018年加上了“血淋淋”的脚注——无一例外,它们都破发了。

今年香港交易所变更了上市制度,在经济形势普遍不好的情况下,大家都到香港“找钱”去了。然而饿虎架不住群狼,今年港股上市的140家公司中,截至9月初,,共有118家破发,破发率高达82.52%。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破发的大公司。

|| 小米

小米上市当天,可谓是八仙过海。

秉承着厚道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的雷军最终把发行价定为17港元。可能是当天雷军的锣没敲响,当天小米就破发了,之后小有上浮。截至当天收盘,股价报16.8港元,市值3759.19亿港元,约合478.98亿美元。168,一路发,听起来还是蛮好。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随后几天,小米股价一路走高,7月19日,小米股价报22港元,雷布斯身价已超过此时还未被性侵事件缠身的刘强东,排在了中国富豪榜的第六位。

然而好久不长,小米推荐的P2P平台相继爆雷,大批米粉上当受骗,钱财不翼而飞。虽然骗人圈钱的不是小米,但把这些产品设置为积分任务、宣传为米粉福利显然难辞其咎,而大红页面上出现的橘色风险提示苍蝇字以及事后屏蔽等公关行为则完全背离了小米的厚道人设。由此“米粉”变成了“米黑”。事件发酵后,小米股价大跌,并持续走低。

以“厚道”为本、强调高性价比的小米和雷军,在8年间吸引诸多米粉的忠诚跟随,但这种信赖感转化为对小米平台广告的极端信任,引发的爆雷潮最终反噬为小米的道德风险。如果雷军和小米当初预料到这些P2P有爆雷风险,大概率不会铤而走险,去有意伤害米粉。这并非小米的初心,却是小米必须面对的后果。

普遍低迷的股市,米粉跌落谷底的崇拜,让小米一蹶不振,持续破发。目前小米已跌至15.5港元。

|| 映客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之后,就收不住了,各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层出不穷。有流量就有市场,闻到味道的资本蜂拥而至,在资本的揠苗助长下,“你丑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映客野蛮生长,并在千团大战中笑到了最后。小米上市三天后,映客也上市了。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奉佑生是幸运的,资本成就了映客。

映客上市前日,在接受采访时奉佑生说自己根本就不关心股价,希望大家佛系一点看待这个事情(映客上市)。映客上市当天,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表示,“定价很厚道,不担心映客破发”。

最终映客定价每股3.85港元,盘中一度大涨超40%。截至收盘,映客涨10.65%,报价4.26港元,市值85.86亿港元,此前市值一度高达110亿港元。

在外界看来,没有BAT的加持和站队,映客能够上市已经是极大的成功。虽然奉佑生说要佛系,但来自资本市场的认可,难免让人惊喜。当时甚至有媒体感慨,映客打破了新股破发的魔咒。

然而大家都高兴地太早了。自上市后第三日,映客就开启阴跌模式,截至7月24日,映客收于3.62港元/股,跌破发行价,总市值74.6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5亿元。

资本有多野蛮,就有多疯狂。正如摩拜卖身美团后胡玮炜所说,资本是助推你的,到最后都得还回去。随着资本的追逐,创业者让出股份丧失了企业的控制权,机构的股权占比远远超过投资者。

创业者已经不能完全把控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时被资本催熟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再加上映客的组织结构和产品管理也没有跟上。更重要的是,直播风口转瞬即逝,映客用户留存量正遭遇断崖式下滑。

进入9月,映客已跌破3元大关,今日收盘价为2.69港元,较昨日跌幅为7.24%。

但这会是映客的终点嘛?我们不知道。

|| 美团

9月20日,继小米之后,第二只“同股不同权”股票美团点评高调上市,美团开盘价报72.9港元/股,较69港元/股的发行价上升5.65%,当日最终收盘价72.7港元/股。总市值一度升至约4000亿港元/510亿美元,超越小米和京东,仅次于BAT。这也创下了港股7年首日涨幅最高纪录。

美团点评由此坐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第四把交椅。痴汉王兴和他一手打造的无限美团,正在开足马力,挤上前辈的赛道。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然而事实证明,即使强大如王兴,也不能抵挡港股破发的魔咒。美团点评上市第四天,9月26日,一开盘,美团点评股价就下跌破69元发行价,即告破发。

在美团IPO之前,估值就饱受市场争议;就最核心的外卖业务而言,阿里收购饿了么势必加剧行业竞争;收购摩拜也被认为是一笔并不划算的买卖。这三大担忧让二级市场投资者对美团望而却步。

具体而言,美团外卖业务的盈利模型非常脆弱:无论是佣金化率不及预期、还是成本控制不及预期,或是市场规模不及预期,都将对最终的毛利润水平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人们对美团最大的担忧是,美团持续亏损的外卖业务面对阿里巴巴这个巨无霸是否能够扭亏为盈。毕竟烧钱疯狂补贴用户已经成为被广泛认知的美团标签。

在港股市场上,IPO与破发轮番上演。

9月26日,备受期待的国内火锅餐饮龙头海底捞上市首日走势先扬后抑,早盘开盘后一路冲高,一举冲破千亿港元市值,最高涨幅10.11%;但随后股价回落,盘中多次触及发行价17.8港元,险些破发。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27日,备受关注的国内投行界龙头华兴资本控股也遭遇破发,发行价为31.80港元。上市首日,华兴资本跌破发行价,一度跌至24.15港元,截至当日收盘,该股下跌22.33%,报收24.70港元。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股价重挫的背后,是市场对其估值偏高的担忧。华兴资本被称为国内“新经济的伟大资本推手”。

公开资料显示,华兴资本的客户占据了国内“独角兽”企业的半壁江山,包括美团、滴滴和京东都是其客户。

对于破发,相信包凡是有这个心理准备的。毕竟看惯了之前的小米,美团等等,他还表示,短期股价不重要,把业务做好,长期股价一定会有体现。

好像之前雷布斯也是这样讲的。

今年,港交所新的上市制度,降低了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上市的门槛。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这样表示:内地企业纷纷赴港上市后,破发潮等现象大概率会出现。而这样的情况在任何一个市场也不能避免。人为控制或许会减缓“一地鸡毛”发生的时间,但并不能让其消失。因此市场对此要做好心理准备。

2018,港股破发潮,无人能挡。

参考文章:复盘“米粉”P2P爆雷潮

映客IPO,被资本催熟的样本

新股受难日:海底捞破发华兴资本上市首日大跌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