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淋淋」的港股破發潮來襲

2018年,戊戌年,炎暑,熾盛,焦灼,這是不平凡的一年。

大陸公司扎堆奔赴港交所上市,為不平凡的2018年加上了“血淋淋”的腳註——無一例外,它們都破發了。

今年香港交易所變更了上市制度,在經濟形勢普遍不好的情況下,大家都到香港“找錢”去了。然而餓虎架不住群狼,今年港股上市的140家公司中,截至9月初,,共有118家破發,破發率高達82.52%。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破發的大公司。

|| 小米

小米上市當天,可謂是八仙過海。

秉承著厚道的人運氣總不會太差的雷軍最終把發行價定為17港元。可能是當天雷軍的鑼沒敲響,當天小米就破發了,之後小有上浮。截至當天收盤,股價報16.8港元,市值3759.19億港元,約合478.98億美元。168,一路發,聽起來還是蠻好。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隨後幾天,小米股價一路走高,7月19日,小米股價報22港元,雷布斯身價已超過此時還未被性侵事件纏身的劉強東,排在了中國富豪榜的第六位。

然而好久不長,小米推薦的P2P平臺相繼爆雷,大批米粉上當受騙,錢財不翼而飛。雖然騙人圈錢的不是小米,但把這些產品設置為積分任務、宣傳為米粉福利顯然難辭其咎,而大紅頁面上出現的橘色風險提示蒼蠅字以及事後屏蔽等公關行為則完全背離了小米的厚道人設。由此“米粉”變成了“米黑”。事件發酵後,小米股價大跌,並持續走低。

以“厚道”為本、強調高性價比的小米和雷軍,在8年間吸引諸多米粉的忠誠跟隨,但這種信賴感轉化為對小米平臺廣告的極端信任,引發的爆雷潮最終反噬為小米的道德風險。如果雷軍和小米當初預料到這些P2P有爆雷風險,大概率不會鋌而走險,去有意傷害米粉。這並非小米的初心,卻是小米必須面對的後果。

普遍低迷的股市,米粉跌落谷底的崇拜,讓小米一蹶不振,持續破發。目前小米已跌至15.5港元。

|| 映客

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之後,就收不住了,各種讓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層出不窮。有流量就有市場,聞到味道的資本蜂擁而至,在資本的揠苗助長下,“你醜你先睡,我美我直播”的映客野蠻生長,並在千團大戰中笑到了最後。小米上市三天後,映客也上市了。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奉佑生是幸運的,資本成就了映客。

映客上市前日,在接受採訪時奉佑生說自己根本就不關心股價,希望大家佛系一點看待這個事情(映客上市)。映客上市當天,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表示,“定價很厚道,不擔心映客破發”。

最終映客定價每股3.85港元,盤中一度大漲超40%。截至收盤,映客漲10.65%,報價4.26港元,市值85.86億港元,此前市值一度高達110億港元。

在外界看來,沒有BAT的加持和站隊,映客能夠上市已經是極大的成功。雖然奉佑生說要佛系,但來自資本市場的認可,難免讓人驚喜。當時甚至有媒體感慨,映客打破了新股破發的魔咒。

然而大家都高興地太早了。自上市後第三日,映客就開啟陰跌模式,截至7月24日,映客收於3.62港元/股,跌破發行價,總市值74.61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為65億元。

資本有多野蠻,就有多瘋狂。正如摩拜賣身美團後胡瑋煒所說,資本是助推你的,到最後都得還回去。隨著資本的追逐,創業者讓出股份喪失了企業的控制權,機構的股權佔比遠遠超過投資者。

創業者已經不能完全把控未來的發展方向。

此時被資本催熟的後遺症開始顯現,再加上映客的組織結構和產品管理也沒有跟上。更重要的是,直播風口轉瞬即逝,映客用戶留存量正遭遇斷崖式下滑。

進入9月,映客已跌破3元大關,今日收盤價為2.69港元,較昨日跌幅為7.24%。

但這會是映客的終點嘛?我們不知道。

|| 美團

9月20日,繼小米之後,第二隻“同股不同權”股票美團點評高調上市,美團開盤價報72.9港元/股,較69港元/股的發行價上升5.65%,當日最終收盤價72.7港元/股。總市值一度升至約4000億港元/510億美元,超越小米和京東,僅次於BAT。這也創下了港股7年首日漲幅最高紀錄。

美團點評由此坐到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第四把交椅。痴漢王興和他一手打造的無限美團,正在開足馬力,擠上前輩的賽道。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然而事實證明,即使強大如王興,也不能抵擋港股破發的魔咒。美團點評上市第四天,9月26日,一開盤,美團點評股價就下跌破69元發行價,即告破發。

在美團IPO之前,估值就飽受市場爭議;就最核心的外賣業務而言,阿里收購餓了麼勢必加劇行業競爭;收購摩拜也被認為是一筆並不划算的買賣。這三大擔憂讓二級市場投資者對美團望而卻步。

具體而言,美團外賣業務的盈利模型非常脆弱:無論是佣金化率不及預期、還是成本控制不及預期,或是市場規模不及預期,都將對最終的毛利潤水平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人們對美團最大的擔憂是,美團持續虧損的外賣業務面對阿里巴巴這個巨無霸是否能夠扭虧為盈。畢竟燒錢瘋狂補貼用戶已經成為被廣泛認知的美團標籤。

在港股市場上,IPO與破發輪番上演。

9月26日,備受期待的國內火鍋餐飲龍頭海底撈上市首日走勢先揚後抑,早盤開盤後一路衝高,一舉衝破千億港元市值,最高漲幅10.11%;但隨後股價回落,盤中多次觸及發行價17.8港元,險些破發。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27日,備受關注的國內投行界龍頭華興資本控股也遭遇破發,發行價為31.80港元。上市首日,華興資本跌破發行價,一度跌至24.15港元,截至當日收盤,該股下跌22.33%,報收24.70港元。

“血淋淋”的港股破发潮来袭

股價重挫的背後,是市場對其估值偏高的擔憂。華興資本被稱為國內“新經濟的偉大資本推手”。

公開資料顯示,華興資本的客戶佔據了國內“獨角獸”企業的半壁江山,包括美團、滴滴和京東都是其客戶。

對於破發,相信包凡是有這個心理準備的。畢竟看慣了之前的小米,美團等等,他還表示,短期股價不重要,把業務做好,長期股價一定會有體現。

好像之前雷布斯也是這樣講的。

今年,港交所新的上市制度,降低了新興產業和創新型企業上市的門檻。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這樣表示:內地企業紛紛赴港上市後,破發潮等現象大概率會出現。而這樣的情況在任何一個市場也不能避免。人為控制或許會減緩“一地雞毛”發生的時間,但並不能讓其消失。因此市場對此要做好心理準備。

2018,港股破發潮,無人能擋。

參考文章:覆盤“米粉”P2P爆雷潮

映客IPO,被資本催熟的樣本

新股受難日:海底撈破發華興資本上市首日大跌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