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1

早晨八點多醒來,發現包子奶奶已經帶弟弟下樓了,只有我和包子妞在家。

包子妞說,想吃我做的疙瘩湯。

好久不進廚房了,差點忘了,我也是會做飯的,尤其是這疙瘩湯,包子小時候,這是我最常給她做的輔食之一,以前還裝成美食達人,在微博上發過帖子呢!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說起來,這疙瘩湯不僅好做好吃,而且還有個很感人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一位老婦人去看望已嫁他鄉的女兒,到了中午該吃飯時,女兒卻犯了難,按說母親來了該做點兒好吃的孝敬母親一番,可是婆家日子過得緊巴,做點什麼才能不讓母親擔憂呢?

後來,女兒靈機一動,有了辦法——

她把家裡僅有的一點兒白麵盛到碗裡,加入丁點兒的水,用筷子攪拌成小碎疙瘩糊進鍋裡,又搜尋一些土豆、蘿蔔、雞蛋、大蔥、香菜等放入鍋內,煮熟後烹了一勺油花,加入鹽等佐料,便做成了一鍋不稠不稀香噴噴的湯飯,小心翼翼地端給母親吃。

母親品嚐後讚不絕口,問女兒這叫啥飯,女兒趕忙說,這是我來到婆家後學會做的飯,名叫“疙瘩湯”。

這故事是小時候奶奶講給我的。

那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奶奶有事要回老家,怕爺爺修車攤生意太忙,趕不回來給我做飯,就給我講了這個故事,並教會了我怎麼做。

自從掌握了這項技能,我真就再也沒餓過肚子。

只是二十多年過去了,廚藝再無長進,即使當了媽,做的最好的,也還是這疙瘩湯。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2

給包子盛好飯,我去晾衣服。

站在陽臺上,聽到包子喊我,"媽媽,你做的疙瘩湯實在太好喝啦!"

被閨女表揚了,心裡偷偷樂,可還沒聽夠,於是繼續厚著臉皮問:“真的呀,快具體說說哪裡好喝。”

包子眯起眼睛想了三秒鐘,“因為啊,這湯裡有媽媽的味道。”

好吧,論說情話的本事,這妞真是隨了爸爸。

喝著湯,包子妞突然問我:“媽媽,你也會死嗎?”

“死”?我愣了一下,突然反應過來,一定是因為昨天我們讀了《親愛的》這本書。

《親愛的》裡講的是一個叫豌豆的小女孩,媽媽去世後,爸爸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小豌豆每天悉心照料爸爸,並最終用自己的愛和溫暖將爸爸帶出沉痛和消沉。

每次給包子讀這個故事,我都會哽咽流淚。

我放下手中的衣服,回答她“是的,每個人都會死。”

小妞顯得很擔心,“那媽媽,你還有多久死啊?”

以前,總是對“死”這個字眼兒諱莫如深,如今有了孩子後卻發現,你什麼都躲不開繞不掉不能怕,只能面對和向前。

我想了幾秒,回答她:“一般來說,我們每個人大概都能活90多歲吧,如果好好吃飯,早睡早起,鍛鍊身體,說不定還能活100多歲。”

“媽媽,等你和爸爸100歲,都死了,那弟弟呢?弟弟還在嗎?”

我點點頭,“如果有一天,爸爸媽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還有弟弟陪著你。”

包子笑了,“還有我老公吧。”

我也忍不住笑了,“對,還有你的老公,你的孩子。”

“天吶!如果我當媽媽有孩子了,是不是還得給我的孩子講故事呢?”

“對呀,就像媽媽現在一樣。”

包子皺起了眉頭,“那萬一我的孩子聽故事聽個沒完,我累了可怎麼辦?”

我忍不住笑了,這隻每晚總是要求講故事講個不停的包子,原來,也知道媽媽累了,“嗯,我現在有時候就是這種感覺,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包子想了幾秒鐘,興奮地拍了一下小手,“有啦,我可以讓我孩子的爸爸講啊~”

包子顯然是很滿意自己想出的這個答案,繼續啊嗚啊嗚地喝著湯。

而我卻突然特別感慨,彷彿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麼總是有那麼多的專家強調家庭環境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就像在我們家,在養育孩子日常瑣碎的事物中,包子爸始終是和我一起承擔著照顧孩子的角色,不是偶爾幫一下忙,而是始終在陪著孩子的成長持之以恆地進行著的,所以在包子心裡,才會覺得爸爸帶孩子、給孩子講故事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可如果一個家庭裡,爸爸長期缺席,那麼在孩子心裡,對於爸爸的概念,一定又會是模糊不清吧。

我正想得出神,包子突然跳下餐椅,摟住了我的脖子,“可是媽媽,如果你死了,雖然我有弟弟有老公有孩子,可我還是會想你,怎麼辦?”

包子的話,突然讓我心裡一陣難過,還沒想好怎麼回答,包子又繼續問,“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我就睡覺的時候在枕頭邊放一束花,然後晚上你就到我的夢裡來可以嗎?”

“為什麼是放一束花?”

“因為媽媽喜歡花啊。”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小包子說得很平靜,但我仰起頭,暖暖的陽光裡,淚水卻開始在眼睛裡盤旋。

當人有了濃濃親情,如何能輕易割捨得下瀟灑離去。這種分別和相思,單是想想,就讓人感覺心頭一陣緊縮。

我把她攬進懷裡,“傻孩子,媽媽也會很想你,所以,這個約定,媽媽一定會記得。”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3

晚飯後,我在廚房洗碗,小妞突然又跑過來:

“媽媽,你累嗎?”

“還好!”

“我幫你洗吧。你休息休息,我想讓你活到100歲。”

“媽媽,如果你死了,我想你的時候,就在枕邊放一束花……”

我站在一旁,看著小妞認真洗碗的模樣,心裡暖暖的。

這麼久以來,儘管我一直都知道,人生並不只有陽光與歡笑,我們每個人,難逃生、老、病、死的命運。

這是一場完整的生命必將經歷的陰晴圓缺,小花如此,飛鳥走獸如此,我們也是一樣。

但和大多數人一樣,雖然一直在學習知識,學習科學,學習各種技能,但卻從來沒有勇氣真正靜下心來,去凝視這與生俱來的生命本身,甚至很害怕和忌諱談論它。

直到今天和小籠包的這番對話,才讓我第一次重新去審視和思考它。

所謂生命,不過就是每一個此時此刻彙集而成的記憶。生命有長短,但每一個擁有愛的生命都不會真的消失。

所以,當擁有生命時,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不論喜怒哀樂,都全然地投入當下的生活,鄭重地對待此時此地眼前的這個人,手頭的這件事。

就像今天,包子幫媽媽洗的這些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