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互联网十年的上海,王者归来?|米筐原创


迷失互联网十年的上海,王者归来?|米筐原创


1


中秋节回家,我问刚毕业的马小五,想做什么职业,他毫不犹豫地说做互联网或者新媒体。“每天坐在高级写字楼里,喝着咖啡写稿子,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我呵呵一笑,没说什么。又问他,想去哪个城市呢?“北京或者深圳,再或者去两个中间的杭州。”“上海呢?”“上海哪有什么互联网咯!”


上海,这个中国经济第一大市,集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为一体的超级大都市,却唯独在互联网这块炙手可热的领域,丧失了发言权。

年初,一篇《上海是怎么错失这些年的互联网机遇的?》刷了屏,上海看着身边的杭州阿里,看着深圳腾讯,看着北京ofo和摩拜,只能感叹错过。不少在上海从事互联网的年轻人,也有了挪窝的想法。

但半年后,上海互联网公司一波上市潮刷了屏:

7月26日,拼多多在纳斯达克上市;9月12日,互联网医药健康企业111集团在纳斯达克上市;9月14日,趣头条在纳斯达克上市;9月27日,互联网教育品牌英语流利说在美股上市。


再加上9月12日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背后则是一众互联网大佬的资金支持。上海这波上市潮,爆发出的互联网求生欲,令人刮目。

去年底,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为上海定下的目标是“卓越的全球城市”。达成卓越,任何一项都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尤其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成为新时代的基建环境中。

于是,上海开始在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

5月,谷歌母公司旗下的无人驾驶子公司在上海开设分公司;7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8月7日,市委书记李强、市长应勇会见雷军,并与小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8月16日,市委书记李强、市长应勇会见马云,并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8月20日,市委书记李强、市长应勇会见马化腾,腾讯华东总部落户上海;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9月20日,Google 开发者大会在上海举办;……


当年把马云拒之门外,如今又重新拉回来合作,能看出,上海打出的这一系列组合拳,流露出在人工智能新时代中的急迫心情。

2


不是上海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

20年前中国互联网刚拉开进化大幕时,上海一度是王者。

1999年,携程在徐家汇教堂南侧的气象大楼诞生,注册资本200万。梁建章和背后的沈南鹏不会想到,携程后来成了为数不多存活下来的上海互联网企业,更是屈指可数的巨头之一。

同一年,电商平台的种子也在上海萌芽。在衡山路的一个茶室里,放弃了美国绿卡的邵亦波,和IDG签了投资合同,易趣正式成立。

易趣填补了C2C的空白,揭开了中国电商的重要一页。网站刚上线几个月,交易额就突破千万元。不到半年时间,易趣就摘得“国内拍卖网站之冠”的称号。

比易趣晚了3个月,陈天桥在上海成立了盛大,杀向刚刚兴起的游戏市场。但一开始并不顺利,直到2001年,陈天桥拿着仅剩的30万美元拿下韩国游戏《传奇》的代理权,盛大才得以起死回生。

这款占据80后90后年少时光的游戏,运行仅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一年半以后,《传奇》占据了中国网游68%的市场份额,注册用户近1亿人。2004年,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31岁的陈天桥,成为最年轻的中国首富。

一切看起来都顺风顺水。此时的携程也已在纳斯达克上市,易趣则一举成为市占率80%的 C2C巨头。

此时,淘宝和支付宝才成立一年,腾讯刚刚推出QQ游戏。

后来的故事反转,大家都已知晓。淘宝几乎统一电商市场,腾讯社交互娱独霸天下。

如果说前10年的上海互联网公司,是被真刀真枪的干趴下,那后10年的故事,主角则变成了资本。

2005年,王微在上海创立土豆网,2011年纳斯达克上市,但上市第二年,就被竞争对手优酷收购。

王微忽略了公司控制权的重要性,以及资本贪婪的力量。他为了拿到A轮50万美元融资,就出让了30%的股份,上市后的持股更是稀释到8.6%。

在资本主导的优酷土豆合并大戏中,王微股权仅剩2.45%,成为没有发言权的小角色,黯然离场。土豆网在如今的视频市场,也没了声音。

有着几乎相同命运的大众点评,则是败在了保守的策略。和赌徒王兴比,张涛偏保守的战略风格,在资金狂烧的百团大战中没能占到便宜。2015年,美团合并大众点评,上海互联网再次战败。

创立于2008年的饿了么,成为挑战美团的上海新旗手。但此时的中国互联网格局,已成BAT天下。需要资金支持,张旭豪必须抱住一条大腿。今年4月,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金服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

要么被吞并,要么被收购,第一代、第二代上海互联网公司没能风风光光的活下来,即便是是旅游巨头携程,大股东也变成了百度。

3


是上海不适合发展互联网吗?当然不是。

在工信部最新发布的《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发展报告》中,上海有21家企业入选,数量仅次于北京。而在独角兽公司数量上,上海也不遑多让,超过杭州、深圳和广州。


迷失互联网十年的上海,王者归来?|米筐原创



基本面是好的,上海不缺互联网创业的土壤,但为什么上海的互联网公司总没有好的结果?

“上海人不行的,互联网行业就没有上海公司做得好的。上海人,想赢怕输,喜欢守着自己的自留地,没有搏性、没有赌性、没有狼性!”


张旭豪说的很直接,他甚至还多次说过“我是上海人,但是我不招上海人”。

上海是一个精致的城市,做事情追求精细、有腔调,文艺清新的小店很有市场。但这是个拿命搏钱的时代,过度的守成思想和既得利益的稳定,很难产生草根逆袭的戏码。

而上海互联网业对本地的要素依赖又很重。很多公司初创时守着一城或一个区域市场,精耕细作。一旦走出上海,它就会出现人才、供应链、文化等多层面的短板。

饿了么之所以在美团的围剿下能存活如此之长,很大程度上因为饿了么“路子野,作风硬”,这种特性在上海互联网公司中不太常见。

而如今的上海年轻人,被普遍指责进取心不足,和深圳风风火火的创业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

中国的城市竞争,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之一,错过一步就错过一个周期。

上海在2008年之后确实没能抓住互联网大潮的机会,在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与北京、杭州和深圳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互联网是极需冒险精神的行业,没有狼性竞争的文化,很难获得资本青睐。

上海已经意识到了,并且在行动,但愿这次有好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