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聊城可以說是一座慢節奏,愜意生活的城市。無論是在上班還是下班途中,路過街口拐角,總能看到一座報刊亭在向你展現著琳琅滿目的報刊。能挑到自己鐘意的那一份總讓人心生愉悅。

從鼎盛時期的街口巷尾都能見到到現在已經被拆除多家,之前你時常見到的卻不曾注意的報刊亭,在你不知道什麼時間就消失了。

可能,你都沒有在意。

之前每天都會去報刊亭看一眼自己心儀的刊物有沒有出新,卻從來沒想過在以後的某一天,除了買水買菸,再也找不到和城市的報刊亭之間的交集。


利民西路的報亭

利民西路的報亭是最能體現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報刊亭了。

四五平方米的地方,無限拓展,不只侷限於小小的一方天地,在窗口周圍擺上報紙,再夾上糖,放上刊物,再排列上其他零食。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在去報亭之前,我以為現在的報亭已經乏人問津了。令我意外的是到了之後發現這家報亭意外的有人氣。可人氣僅僅源自於零食冷飲和電瓶車充電樁。不停有孩子過來選擇零食或者冷飲,大人過來買菸,而報刊卻沒有人看一眼。報刊亭好像已經失去了它原本的價值。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一天賣出兩三份報紙,成為了報刊亭的現狀,報紙和雜誌成為了報刊亭的點綴。《青年文摘》、《讀者》等雜誌在一堆小商品中執著地刷著它的存在感,像是執拗的沉浸在過去的老人,不肯和報刊的黃金時代告別。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鐵塔電子商場對面的報刊亭

在鐵塔電子商場對面有一家和它一樣古老的報刊亭。店主是一對兒夫妻,長年累月的守著這一方小小的天地。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相比起利民西路那家的繁華來說,這家報刊亭顯得有點落寂、孤獨,像是一個格格不入的學者。身處繁華商場的它,卻門可羅雀,沒有多少人關注它。東西擺放整齊有序,報紙刊物一疊一沓都十分有秩序。這倒顯得學者氣更足了。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我說明來意後和老闆聊起來。老闆說現在電子媒體對紙媒的衝擊雖然大,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人看這些紙質刊物了。即使現在飲品的收入佔一部分比重,但只是因為現在是夏天。報刊亭真正的收入來源還是報紙刊物這些。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走之前還看到了老闆珍藏的兩份舊報紙,雖然紙質已經發黃,但是看得出老闆對他的珍視。

紙質媒體的存在相比於“拇指閱讀”更容易讓人保存,無論時間如何讓流失,一張報刊就可以讓你回到那個記憶裡的時代。

北順小學旁的報刊亭

因為靠近學校,報刊亭的書報相對較多。以少兒雜誌為主,不同日期,不同封面的《颯漫畫》就佔去了他的大壁江山。小讀者成為了它爭攬的人群。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守著這個報刊亭的是一位奶奶,她告訴我們這個報刊亭有將近20年了,她也守了它20年了。

平時多是學校的小孩和附近的老人光顧,然而偶爾光顧的他們已經不足以養活一個報刊亭。軟糖、飲料、玩具、貼紙,走近它的那一刻,好像一下子離都市生活更遠了,反而向童年生活靠近了。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現在和以前不一樣了,報紙刊物也少了很多了,種類都沒有以前的多了”奶奶一邊搖頭一邊和我們說。在互聯網的衝擊下,聊城人對書刊的依賴一落千丈,這樣的銷量,和書刊的“黃金年代”相比,只能用蕭條來形容了。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除了報紙刊物,老闆還賣書,整整齊齊的書碼了半個窗口,隨手翻翻,什麼種類都有,每本定價一二十,小說自是最暢銷的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聊城的報刊亭消失,或許你都沒有在意


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看一份雜誌報紙了?即使買回家,也無法靜下心來閱讀。

滿街都是專注於手機上各種APP,抖音等海量碎片信息的人。超過3分鐘,就透支了一個人的耐心。

逐漸消失的報刊亭就像漸漸失去耐心的我們,紙媒衰落,我們對於這種改變已然麻木。等到哪一天,我們從繁雜中逃離,才發現,細細品味美好生活的能力,似是已經失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