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超級工程|環接天地!世界上最大的軋環軋筒機誕生記

齊魯網9月28日訊牛祺聖,濟南市章丘區相公鎮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章丘鐵鍋地道的老匠人。十二道工序,十八道爐火,三萬六千錘,才能打出一口渾圓好鍋。這項技藝已經傳承了千年。

距離相公鎮15公里的一家工廠,一群在鐵匠精神影響下長大的年輕人,正在埋頭研究一項鍛造行業的超級工程。

山东超级工程|环接天地!世界上最大的轧环轧筒机诞生记

任秀鳳,山東伊萊特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這項超級工程的負責人。

山東伊萊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研究中心總經理任秀鳳稱:“超大型的環型鍛件和同體鍛件是大型裝備製造業必不可少的關鍵零部件。在海上風電、核電、石油煉化等行業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軋環的直徑,能決定一臺風電設備的發電量,一座煉油廠的煉化速度。依靠整體扎環製造能力,西方發達國家的航空技術也曾一度領先。

“在不具備超大型環件整體軋製能力時,大型環形件多采用拼焊工藝生產,國內國外沒有一家工廠能夠鍛造出直徑超過12米的整體環鍛件。” 任秀鳳表示。

山东超级工程|环接天地!世界上最大的轧环轧筒机诞生记

和任秀鳳一樣,能獨立生產大型整體軋環,是當時中國鋼鐵人的共同夢想。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鍛造大型的整體軋環,首先要有一個比軋環大數倍的超級車間。

在超級車間建設的同時,技術團隊還將面對另一個難題,找到鍛造超級軋環最合適的原料——鋼錠。並不是所有的鋼錠,都適合拿來鍛造大尺寸整體軋環。

任秀鳳表示:“傳統的大型鍛件是採用大型鋼錠作為原材料,大型鋼錠製作工藝複雜,由於冷卻速度慢等原因,會導致出現疏鬆,碳元素,以及合金元素分佈不均勻的問題,導致鍛件各部位的性能差異性大,鋼錠體積越大,偏析、疏鬆等問題就會越嚴重,這種大型鋼錠的利用率一般不足70%,對材料和能源的浪費都非常大。”

為解決這個問題,伊萊特技術團隊特地去到千里外的瀋陽,請教中國金屬材料研究領域帶頭人——李依依院士。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材料加工模擬研究部研究員孫明月稱:“李依依院士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金屬構築創新技術,這項技術是增材製造領域的一項新的突破。”

山东超级工程|环接天地!世界上最大的轧环轧筒机诞生记山东超级工程|环接天地!世界上最大的轧环轧筒机诞生记

李院士的靈感正是來自章丘鐵匠最傳統的鍛造方法,通過反覆捶打、淬鍊,將兩條金屬打成一片,從而鑄造刀劍。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基材構築,以小制大。採用均質化的原料坯作為基材,經過表面加工,清潔處理,堆垛主坯,以及真空封裝,高溫變形之後,將多塊均質化的坯材連接成為一體。”孫明月表示。

按照這種方法,經過7次封焊壓制後,這塊適用於製造大直徑整體軋環的鋼胚終於成形,為“浴火重生”做好了準備。

經過三年時間,為了實現這項超級工程,量身定製的生產線搭建也接近尾聲,生產線的核心——這臺世界上最大的軋環軋筒機,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地上地下共28米高,相當於9層樓的高度,僅地上部分的建築用鋼總量就超過2000噸。此時,我們只需等待軋筒機與鋼錠的完美結合。

山东超级工程|环接天地!世界上最大的轧环轧筒机诞生记

2018年4月18日,首次熱件調試開始,外徑六米的整體環件順利成型。

2018年5月8日,階梯性試製外徑十二米、十四米軋環相繼成功,全球最大環形鍛件十米的紀錄,被連續打破。

任秀鳳介紹:“我們先後突破了六米、八米、十米、十二米、十四米。今年的5月30號,我們軋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直徑16米的無縫環件,所以我們非常驕傲。”

如此龐大的一項超級工程,僅需80人,即可完成。人均年產值被拉高到了2000萬,這在世界鍛造業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山东超级工程|环接天地!世界上最大的轧环轧筒机诞生记

山東依萊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牛餘剛稱:“大製造、大鍛件是中國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引擎,如果我們這輩子只做軋環,那就要做個‘世界之最’,做一個在世界大製造發展史上留有痕跡的產品!這個是屬於我們中國鋼鐵鍛造者的榮譽!”

山东超级工程|环接天地!世界上最大的轧环轧筒机诞生记

這條流水線上走下的軋環,已經出現在墨西哥在建的世界最大水泥廠,巴西的烘乾廠,甚至國內外民用核電站、潛艇、火箭。126噸,外徑16米的世界最大整體軋環——這項超級工程所承載的不只是工業裝備的重量,更是由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一個環接天地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