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何人被衆人稱作「馬謖」 要蔣介石「殺之」

1948年何人被眾人稱作“馬謖” 要蔣介石“殺之”

陳誠、蔣介石、宋美齡(從左到右)共同出席臺北陽明山官邸舉行的招待宴會資料圖

本文摘自:鳳凰網歷史,作者:大風號·國家人文歷史·馮傑,原題:東北失利陳誠辭職飛去美國,真的是因為疾病嗎?病到何種程度?

陳誠,字辭修,浙江青田人,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畢業,從黃埔軍校特別官佐到國民黨政權敗退臺灣後的“行政院長”“副總統”和“副總裁”,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與中國國民黨和國民革命軍的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陳誠有寫日記的習慣,日記時間起自1931年2月,止於1964年1月生病擱筆,前後持續34年。可惜因為種種原因,比如1936年日記毀於西安事變,造成年份殘缺不全,目前保存下來的僅有二十餘年。雖然缺佚很多,但日記內容相當豐富,包括日常記事及個人思考、反省、自勉、與友人對話、備忘事項等等。2015年7月,臺北“國史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為了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陳誠去世50週年,合作出版了《陳誠先生日記》。

“應請政府殺陳誠,以謝國人!”1948年4月,“國民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部分代表痛哭失聲,主張陳誠必須要為“剿共”戰事失利承擔責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我們要求蔣主席演這出戏!”個別東北代表更是情緒激動。

此時的陳誠正在上海閉門養病,聞訊悲憤莫名,當即致書好友、國防部次長林蔚傾訴苦悶,“在此國家多難之秋,軍事極端緊張之時,正所謂風雨同舟,一般不顧及此,一意推卸責任,專心爭權奪利,恐非同歸於盡不止。至於弟個人,非但譭譽早已置之度外,即生死亦從未計及。”林蔚當然理解陳誠的心情。1947年8月,蔣介石有鑑於戰後東北問題複雜,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處理不當,任命參謀總長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時人皆知東北局勢危機重重,陳誠一再婉辭,以“參謀總長羈身東北,似非所宜”,徵求白崇禧、李宗仁等人意見看肯否前往,結果無人響應。“明知東北大勢已去,已不可為而為之。”陳誠心裡再清楚不過,“我唯一之希望,只待剿共情況好轉,即辭去本兼各職。以現在官僚的推、拖、拉辦法,以我的性情,實在太不相宜也。”

話雖如此,參謀總長“跳火坑”,照樣新官上任三把火。陳誠“首將東北行轅第二處所接收之電影院,撥歸中宣部。對於現役軍人經商開設舞場者,逮捕若干人。假借兵學研究會名義,佔用馬路灣大廈之中將軍官,亦毫不徇情,拘送法辦”。汽車兵團團長馮愷倒賣汽油,日俘管理處處長李修業勒索錢財,少將參議劉介輝收編偽軍吃空額,一一受到嚴懲。甚至四平戰役立功的第2兵團司令官陳明仁亦因約束部下不嚴遭到變相撤職。這些舉措不可避免招來派系之間的齟齬,東北行轅副主任鄭洞國覺得陳誠是以整肅軍紀為名,排除異己,以便安插自己的親信。但鄭不得不承認,陳誠在高級將領中“算是作風比較廉潔的人,做事也喜歡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很有些魅力”。

分析東北情勢,陳誠認為過去的失誤是沒有把北寧路錦州至瀋陽段以西的解放軍肅清,遂改變戰略方針為“確保北寧,打通錦承,維護中長,保護海口”。為實現打通錦承路的計劃,國民黨軍首先調集第49軍和第43師投入熱河東部地區。9月下旬,中共東北民主聯軍適時發動秋季攻勢,法庫、彰武、新立屯一帶戰鬥尤其激烈。儘管陳誠聲稱“戰局暫趨穩定”,“一度開朗”,但實際情形並不樂觀,蔣介石在10月19日的日記記到:“東北軍事以辭修近日舊病時發恐其不能勝任此煩劇為慮。以我軍近增傅(作義)部與侯(鏡如)軍其兵力不為不雄厚而進展滯遲如此,阜新又失,究不知其如何部屬,彼尚請求抽調膠東部隊,其實不能有益於東北而使整個戰略有礙,故怯之然,心甚不忍也。”

的確,陳誠舊病胃出血復發嚴重,“經X光深部治療,及注射止血針,均無效。故醫生咸認為非修養,並於必要時準備施行手術不可”。蔣介石很關心,示意可以聘請專家會診,不過“此時萬不能暫離瀋陽,用手術亦須在瀋陽”。12月11日,陳誠突然昏迷,不省人事。中央大學醫學院院長戚壽南奉命飛沈診斷,“欲使病況減輕,必須休息一個時期,否則無法使所患腸潰瘍癒合”。與此同時,東北民主聯軍再興攻勢,接連攻克彰武、北票、黑山等地。陳誠臥病苦撐,命令新5軍堅守公主屯,第9兵團司令官廖耀湘督率所部急進解圍,“不料廖兵團前進迂緩,僅距離公主屯十公里之差”,新5軍已全軍覆滅。東北戰事急轉直下,蔣介石只好另派衛立煌為東北行轅副主任兼東北“剿匪”總司令,專負軍事責任。

1948年6月12日,休養四個月後的陳誠選擇上海國防醫學院施行手術,胃部割去3/5,十二指腸潰瘍部分割除寸許,手術“由上午十時開始,至下午二時始竣事,經過情形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