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上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區別在哪裡?

聽海之貓1


火箭筒與無後坐力炮這兩種武器,從外形、用途、使用方式等方面來說,幾乎都差不多,以至於很多人分不清這兩種武器。這二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火箭筒與無後坐力炮這二者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在發射原理上。火箭筒採用火箭式發射原理,它的發射裝置對火箭彈的發射和飛行不提供任何動力,火箭發射裝置只是作為一個平臺賦予火箭彈發射方向並提供點火裝置,這就好比發射“神舟七號”火箭時用的發射架。火箭筒在發射火箭彈時並不需要承受堂壓,因此筒壁輕薄。火箭彈在被髮射之後是由火箭彈上的發動機提供動力向前推進,所以火箭彈在空中飛行的過程中始終受到三個力:一個是重力,一個是空氣阻力,再一個是因發動機工作產生的燃氣向後噴射產生的反衝作用力。

無後坐力炮的本質還是炮,它的炮彈彈體內是沒有發動機的。無後座力炮與普通火炮一樣,在發射時,炮管都需要承受膛壓,因此筒壁厚重。炮彈在炮管內由於高壓燃氣的推動從而獲得加速度,迅速飛出炮膛,之後依靠慣性在空中飛行。普通火炮之所以會產生後坐力,就是因為動量守恆,火炮的動量總和始終為0,這就意味著炮彈射出時必須有一個反向的動量。由於普通火炮在發射時整個炮尾是被炮閂封閉的,高壓燃氣無法向後流出,這就會導致整個炮身向後運動。

無後坐力火炮的炮閂上有噴氣孔,炮彈發射時高壓燃氣會從噴氣孔向後噴出,由於這部分燃氣自身有重量,所以向後噴射時就會提供一個反向的動量。如此一來,發射炮彈時炮身不需要向後移動就可以維持動量守恆。雖然無後坐力炮在發射時向後噴出的燃氣會給炮彈提供一個瞬間的反衝作用力,但是其炮彈的發射還是主要由炮筒內的高膛壓來提供初速度。


兵說


這個問題好,早年間W君也迷糊了好長時間一直看到發射彈才瞭解此“炮”非彼“筒”。W君下面給解釋明白了,大家就去點個贊。

M3卡爾·古斯塔無後座力炮

AT4反坦克火箭筒

上兩張圖大家感受一下W君的迷糊。

簡單說就是打出去後有動力和打出去後沒動力的區別。

無後座力炮是美國海軍發明的,但最有名的確是德國“鐵拳”超口徑滑膛無後座力炮。它是脫胎於傳統火炮結構的,炮彈發射藥在炮膛內做功,把彈頭“炸”出炮管。

而火箭筒的火箭彈則是不需要在筒內做功,依靠彈體自身的火箭推進劑燃燒持續加力“飛”出發射管的,發射載具在裡面沒有參加做功的作用。舉個栗子:我軍“游擊隊神器”107mm火箭炮就可以無需發射管,直接把火箭炮彈擺好方位自己發射的。

綜上,來個比喻:火箭筒發射就是點“竄天猴”;無後坐力炮就是放“二踢腳”。


軍武數據庫


單兵火箭筒最早是由美軍在二戰時期發明並裝備使用的60mm“巴祖卡”火箭筒,發射60mm火箭彈,從此之後此類武器都被稱為“火箭筒”,但是所謂的“火箭筒”並不都是採用火箭式原理的。

美軍在二戰中裝備的“巴祖卡”火箭筒

一般來說,火箭筒有兩種發射方式,一種是火箭式發射,也就是最“標準”的火箭筒發射方式,其採用薄身管,發射使用火箭發動機推進的火箭彈,筒身在發射時僅僅作為提供指向,不承受膛壓,所以可以採用輕便的複合材料製作而成,也非常方便製作成一次性發射的火箭筒,典型的有我軍PF89式火箭筒和美軍裝備的M136火箭筒。這種火箭筒由於採用火箭式原理,火箭彈通過尾翼穩定,精度相對較低。

我軍PF89型單兵火箭筒

而另一種主流發射方式便是無後坐力炮式,無後坐力炮式本身和普通火炮非常相似,發射的是炮彈,身管需要承受膛壓,彈丸在炮管內受火藥燃氣推動而獲得初速度。但是其炮膛後方敞開,通過向後噴出火藥燃氣來平衡發射時的後坐力,做到低後坐力發射。現在最著名的無後坐力炮式火箭筒有PRG7,古斯塔夫M3火箭筒等。無後坐力炮最大的特徵就是身管需要承受膛壓,不能使用薄薄的一層管子來製作,所以大多數無後坐力炮式的火箭筒都不是一次性的,可以反覆裝填使用。而且無後坐力炮可以有膛線,比如古斯塔夫火箭筒,這樣一來就大大提高了火箭筒的精度。由於需要承受膛壓,無後坐力炮火箭筒發射時震動非常大,射手在發射時是比較難受的。

瑞典古斯塔夫M3火箭筒

總體來說,火箭式和無後坐力式最大的區別就是看他們發射時身管是否承受膛壓,不承受膛壓的火箭彈單獨拿出來也可以發射出去,但是無後坐力式發射的彈丸單獨拿出來就只能原地蹦一下,飛不遠了。


浩漢防務論壇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其實在很多人眼裡,RPG-7和RPG-2這種反坦克武器都被稱為火箭筒,但嚴格來時,這兩個都算得上是無後坐力炮,雖然有火箭發動機,但那個用來增加射程的火箭發動機是在戰鬥部飛出一定距離後才啟動的,發射時也是靠螺接在尾部的發射藥筒。於是就引出了引出技術上便攜式火箭和無後坐力炮的一個關鍵區別:就是理論上火箭彈是不需要發射器具就可以自力飛行的。

小編圖片中圈上的部分就是RPG-7尾部的發射藥筒

火箭筒發射火箭彈,火箭彈依靠自帶的火箭發動機進行自力飛行。比如大家熟知的107火箭炮的彈藥,在應急條件下可以直接架在地上簡易發射;或像BM-24這一類早期的多管火箭炮,沒有封閉的發射管,彈藥直接擺在比較簡陋的發射架上。火箭的推進劑在發動機燃燒室中膨脹後由噴口噴出做功,實際不需要額外發射具的輔助。現代火箭的發射筒其實只起到引導火箭彈射擊方向,收束尾流,以及對火箭彈發射前的保護,尤其是兼作彈藥包裝的一次性發射筒來說。現代一次性便攜式火箭的發射筒大多由玻璃纖維等輕盈廉價的材料製成,所以可想而知是不承擔推進劑做功時的膛壓的。

某些155mm榴彈炮、120mm迫擊炮也能打火箭增程彈,但它們顯然不是火箭炮,打火箭增程彈的無後坐力炮也是同理。例如國產PW78式82mm無後坐力炮也發射火箭增程彈,但它是編制給炮兵的,所以解放軍就按照發射原理將它定型為“無後坐力炮”,而不是“火箭筒”或者“火箭炮”。

無後坐力炮發射炮彈,炮彈依靠發射藥在炮膛內燃燒做功來推動戰鬥部。無後坐力炮的結構脫胎於傳統火炮。因此傳統無後坐力炮彈藥並不自帶完整的燃燒室,其發射藥在炮膛內燃燒做功。然而無後坐力炮則不同,其結構脫胎於傳統火炮。因此傳統無後坐力炮彈藥並不自帶完整的燃燒室,其發射藥在炮膛內燃燒做功。


每日點兵


區別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最大區別是一個是利用自身裝藥前進,一個是炮膛內做功加速。

火箭筒主要表現在構造簡單。易與單兵攜帶,當然也有重型火箭筒,作為營一級的存在,那就不用單兵攜帶了。

而且火箭彈也便於士兵攜帶若干。

而且火箭彈的安全因素高。彈頭有安全帽,彈尾擊發裝置為電擊發,磕碰一下並不會擊發。

發射不需要炮管膛壓,只需要瞄準目標即可。

無後坐力炮嚴格意義來講,應該是火箭炮之外的另外一種產物。

就是利用一門擁有炮室,炮管,炮膛的低炮壓的火炮發射專門的炮彈的火炮。

一般無後坐力炮必須是金屬製造,自身重量很大,有穩定的支架和發射裝置。並有簡易炮瞄裝置。

其發射的彈藥一般為帶殼火藥炮彈 ,彈藥為低膛壓低轉速炮彈。

發射炮彈會有專門的人員負責,不像火箭筒。基本瞭解的都可以發射。

無後坐力炮的精度比火箭筒要高一些,操作要複雜一些。基本屬於連營以上裝備。

不像火箭筒可以發到單兵手裡。

一般需要三個人員的配置。

火箭筒只需要兩人或一人即可操作。

由於無後坐力炮的威力和攜帶配置過重過於複雜,現今主流國家基本淘汰了無後坐力炮。轉而研發輕便,易於操作的火箭彈,

不停提高火箭彈的威力,距離,精度 ,和便易攜帶性。

無後坐力炮的消亡是大勢所趨,現在除了中小國家在使用外,大國基本不用了。


天之妖精


記憶中火箭筒是二戰是德軍使用的“鐵拳”同期還有美軍的“巴祖卡”。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區別在於是否承受膛壓!火箭筒發射時,靠火箭推動戰鬥部,發射管內不承受膛壓。無後坐力炮激發炮彈發射藥燃燒產生膛壓推動戰鬥部。


忒油菜2


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的區別主要看彈體有沒有燃燒推進室。火箭筒在火箭彈的後部有燃燒室,在發射後持續提供動力。一般又分熱發射和冷發射兩種發射方式。冷發射就是把彈體用藥包或燃氣等推出發射筒幾十米後啟動彈上發動機(燃燒推進室),熱發射就是在火箭筒內直接點燃彈體後部的發動機把火箭彈發射出去。無後坐力炮是在炮膛內點燃火藥把炮彈發射出去,炮彈彈體後面沒有燃燒推進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