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管孩子,請你別插嘴


有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感受:一般情況下,媽媽自己帶孩子會特別乖。尤其是1歲以上稍有點懂事的孩子,媽媽獨立帶時聽話、好學,好立規矩,說一不二;但只要家裡人一多,就亂了。小傢伙直接就是”人來瘋“。“爺爺反對、奶奶護著,姥姥姥爺插手,再想讓孩子聽話,真的挺難——不是在抱怨,這是很多媽媽的內心寫照。


家裡只能有一塊“表”

企業管理學有個著名的案例,叫“手錶定律”,對於我們這些管家婆來說超級適用。

我在管孩子,請你別插嘴

故事是這樣的: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每天太陽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太陽落山的時候就回去休息,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我在管孩子,請你別插嘴

突然有一天,猴子“猛可”撿到了遊客丟下的一隻手錶。他很快搞清楚了手表的用途,於是大家都向他來諮詢時間。整個猴群的作息規律也由他說了算,他成了猴王。

我在管孩子,請你別插嘴直到“猛可”撿到了第二塊、第三塊手錶。

我在管孩子,請你別插嘴

每塊表指示的時間都不同,到底哪個才是確切的呢?這可愁壞了“猛可”,每當有猴子來問時間,他更是急的出汗,於是一天天威望下降,整個猴群的作息也徹底亂了。看來,更多的表非但沒能起到更大的幫助,反而給猴群製造了混亂,帶來了麻煩。

我們在育兒路上不正是如此?面對家裡很多人的指教和態度,孩子也很難辨別是非。

我在管孩子,請你別插嘴

特別是“三代同堂”的家庭,每個成員之間的觀點、脾性不同,在對孩子的要求、教育理念上很容易產生分歧。這些無形中的壓力,就像時間各異的“手錶”沉甸甸地戴在孩子身上,給他也帶來了困惑和負擔。

通情達理的長輩,知道你在管教孩子,得維護你的尊嚴,要麼選擇迴避,要麼和你“統一戰線”。但多數長輩“好心的”開始指手畫腳,特別是對外來的媳婦:憑什麼聽你的!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再小的孩子也會看臉色:到底該聽誰的呢?到底誰說的才是對的?誰寵著我,我就找個靠山跟誰好,誰管我,那人就面目可憎。

父母的一言一行、周圍人的一舉一動,這些時間各異的“手錶”讓孩子失去了判斷力、滋生了不合理的慾望,形成了雙重性格、造成他對親人之間的親近疏離,在大家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就會“鑽空子”。時間一長,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管教孩子,都會失去威望。

其實,長輩之間、夫妻之間“不一致”甚至有矛盾並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不協調。既然都想著為孩子好,不妨給他一款專屬的“手錶”,只有明確了教育的“唯一度量”,才能讓所有的家庭成員聽從指揮。

我在管孩子,請你別插嘴

明確管孩子這件事誰說的算

管教孩子的最佳人選無疑是媽媽。“十月懷胎”、“更多帶孩子的時間”都決定了媽媽的話語權。

媽媽最瞭解孩子、心思縝密,也看了最多的育兒知識。“自己生的自己帶”,沒人敢不服氣。

所以,但凡管教孩子,雜七雜八的聲音一出,媽媽們只需第一時間把孩子隔離,只留下“私教時間”即可。

當然,不能說其他人不能管孩子,其他人管的都不對,長輩與爸爸的“權威感”一樣重要。只是我們沒必要在孩子面前爭個你輸我贏,不管誰敗了,都會削弱他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我在管孩子,請你別插嘴

“抓大放小、私下溝通”

誰也不敢說“我的這塊表就是世界上走的最準的”,所以在細枝末節的問題上,只要原則沒問題,媽媽們也不要事事較真。我們應該慶幸,在帶孩子的路上,能夠擁有這麼多的親朋好友鼎力相助。


“我為什麼要這樣教育?”、“我為什麼要你們配合我”、“孩子這個階段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問題都可以放在私下討論,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聊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