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教師到優秀名師,差別到底在哪裡?

導 讀

名師效應令人趨之若鶩,培訓機構如何培養自己的名師?本文從備課管理、授課內容、教學方法、角色定位四個方面,對普通教師與優秀名師的差別逐一對比分析,從中探索教師成長之路。

前段時間,新東方旗下的泡泡英語被媒體暗訪曝光,指其用應屆大學生包裝冒充名師,在業界鬧得沸沸揚揚,爭議不斷。輿論把新東方推到風口浪尖之上,也使得名師這個話題再一次發酵。

新東方事件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方面,名師效應令人趨之若鶩,有的培訓機構甚至不惜進行虛假宣傳;另一方面,名師的煉成並非一日之功,名師有時候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那麼,今天就來說說真正的名師,看看普通教師與名師的差別到底在哪裡,普通教師如何更快成長為優秀名師?

從普通教師到優秀名師,差別到底在哪裡?

說起名師,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首先聯想到學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桃李滿天下這些特定的標籤。其實,名師並非是天生的,也不是通過幾篇教學論文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靠培訓機構的包裝宣傳吹捧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身體力行與日積月累磨鍊出來的。

通過名師和普通教師在教學中的四大鮮明對比,相信大家對名師會有更深刻的瞭解,更全面的認識,對於普通教師如何成長為優秀名師也會有一個更清析的思路。

備課管理:磨刀不誤砍柴工

曾經看過這樣一組漫畫,形象刻畫出普通教師和優秀名師的差別:普通教師把大部分時間用來講課,而名師則將更多時間用於備課。

從普通教師到優秀名師,差別到底在哪裡?

假設教師每天工作12個小時的話,普通教師的備課時間只是用了2個小時,然後上課時間講了10個小時;名師則剛好相反,備課時間就用足了10個小時,真正用於授課的時間只有2個小時。

表面上看,普通教師用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去授課,去和學生進行課堂交流,看起來好像是在傳授更多知識技能,而名師花更多時間去備課好像是做無用功。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究竟有無必要花那麼多時間去備課呢?

有句行業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與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同樣的道理。打一個比方,砍一棵樹花2個小時和花10個小時,哪個效率更高不言自明。

教學活動中,人們更加看重的往往是結果,因此前期的備課工作是必須而且是值得的。名師花10個小時去備課,用2個小時來授課,講授的都是知識精華,都是實實在在的乾貨,因此課堂效率也更高,學生也更容易吸收。

所以,首先要改變思維,加強時間管理,做好備課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有利於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與計劃性,更好發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因此做好備課工作,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是大有裨益的。

教師備課的重點,主要是做好教材研究與習題研發,把教材知識變為己有,然後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再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從中受益。

課本知識方面,教師按照教材教學標準,多從廣度和深度方面進行挖掘,並通過教學參考書對教材知識進行補充,著重掌握教材整體的重點、難點,注重知識的系統性與連貫性,注意對學生做好科目知識的查缺補漏。

研究習題方面,備課的重點在於通過對教材習題的鑽研,提煉出相應的解題思維和方法技巧,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分量、學生接受能力等去考慮佈置習題,讓學生做到學練結合,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教師也可以根據所學內容,自編一些習題作為課堂補充,提高學生的解題應用能力。

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培訓機構是通過多樣化的做題測試,不斷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考試成績。教師通過前期精心備課全面掌握教材知識,再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比如知識基礎、學習習慣、領悟能力等,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讓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知識,從而真正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

授課內容: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普通教師也許是因為受知識侷限,講課大多如白開水一般,溫吞吞的平淡乏味,有的時候只是照本宣讀,缺乏技巧與亮點,學生也容易昏昏欲睡。而名師則不同,由於其知識面更廣,課堂內容表現豐富多彩,而且旁徵博引,趣味無窮,給人以啟發,令到學生觸類旁通。

相比之下,普通教師可能追求教學結果;而名師更注重思維過程,更多的是傳授解題方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是也。

從普通教師到優秀名師,差別到底在哪裡?

這裡再打一個比喻,普通教師的講課內容,看起來就像一個單薄的菜包,雖然也不乏好滋味,但是顯然不能滿足學生的胃口。而名師的授課內容更像飽滿欲出的漢堡包,裡邊有葷有素,營養美味,賣相也佳,吃過味道忘不了。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的,所謂味道好不好,嘗過就知道。

說到名師授課,這裡必須提到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俞敏洪本身是北大外語系的高材生,也曾經留校任教多年,創辦新東方英語學校也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

他的授課風格幽默勵志,講課滿懷激情,內容不拘一格,常常結合自己的創業經歷給學生講學,並笑言自己是“一隻土鱉帶著一群海龜奮鬥”。當年從一個窮教師奮鬥成為一家上市教育企業的老總,這樣的故事激勵著更多心懷夢想的年輕人,俞敏洪亦因此被學生譽為“激勵型”名師教頭。

如何豐富課堂的內容,更好提升教學效果?首先,教師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包括專業知識與管理科學。當今信息時代,知識日新月異,教師只有與時俱進經常充電,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知識和能力,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也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其次,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在的學生以00後和10後為主,教師應該掌握瞭解他們的個性和行為特點,加強師生交流和溝通,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主動去求知,更好發揮學習的能動性。也只有這樣,學生對課堂內容才會更好吸收,在快樂中學習,從而得到成長和進步。

此外,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並不侷限於課本知識,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因此教師結合自身的經歷和閱歷,教給學生做人處事的道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堅韌不拔的品格,就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這也是課堂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學生想要成才,必先學會做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針對每一個學生建立相應的學習檔案表,記錄學生的學習態度、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成績等,加強對學生的後續跟進管理,並由此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注重創新

卓有成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是用教師的“教”來服務於學生的“學”,師生通過平等對話與互動溝通,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到知識的精華。

普通教師在授課時大多千篇一律,缺乏創新意識,缺少有效的教學方法,就像射箭總是命中不到靶心,對於提高學生成績和教學效果,其作用也就相對有限。都說名師手中有根魔法棒,可以點亮課堂燃燒激情,其教學“射術”更是精準無比,箭箭穿心。

從普通教師到優秀名師,差別到底在哪裡?

相比普通教師的“大鍋飯”式教學,名師更注重對學生的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教學過程中,名師注重融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鑽研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鬆高效。

從普通教師到優秀名師,差別到底在哪裡?

說到全國名師魏書生,就連大名鼎鼎的學術泰斗呂叔湘先生也曾對其讚譽有加。在長期的初中語文教學生涯中,魏書生經過不斷的實踐、思考和探索,形成了自己獨步教壇的“六步課堂教學法”,即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其精華之處在於,讓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來把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鞏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魏書生曾經說過,他之所以教授語文課程如此輕鬆,就是遵循教書育人這個理念作為出發點,在於通過引導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從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得到更大的收穫。

教學方法的形成,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得到的,而是通過長年累月的教學積累,不斷的總結實踐經驗,是教師的教研成果和心血結晶。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體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從學生方面來說,他們也更喜歡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靈活多變,不斷創新最好。

教師不必拘泥於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特別是某些課程,可以通過創設情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例如小學數學講授到“有餘數除法”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10個蘋果分給5個同學,每人剛好2個沒有剩餘,而分給3個同學時則剩出1個,這樣可以讓學生更深刻認識到除法與餘數的關係。

為此,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己的“射術”,儘量打中課堂教學的靶心,做到目標明確百發百中,這方面就要靠平時的知識積累了。同時要注重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氣氛中,暢享優質教學的成果。

在選擇運用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一是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二是根據教學目標和具體實際情況綜合應用,三是結合教師自身的素養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四是遵循啟發式教育的原則進行循循善誘,五是激發學生的參與性以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角色定位:服務品質決定口碑

普通教師和優秀名師的差別,在角色定位方面也會明顯體現出來。如果說普通教師是默默無聞的螞蟻,是知識的搬運工,那麼名師就是默默奉獻的蠟燭,通過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

從普通教師到優秀名師,差別到底在哪裡?

教師的職責在於傳道授業解惑。其中傳道要求教師做到言傳身教,重在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授業是教師傳授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這也是教師和家長最為看重的一點;解惑則要求教師能夠有效地解答學生的疑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教師,應當時刻謹記自身的職責,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服務,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有的教師始終保持師道尊嚴,令到學生敬而遠之。然而時代不同了,雖然尊師重教的思想沒有變,但是現在更為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不要因為所謂的尊嚴而高高在上,其實師生雙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多幾分親和力,更有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對於帶有商業性質的民辦培訓機構來說,更多時候,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因為學生和家長就是“上帝”,只有把客戶服務好了,提高學生家長的認可和信賴,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才能更好促進培訓機構的發展。

說實話,從事教育並不是一份輕鬆的活兒,教師們下課後都想像孫悟空一樣踩上筋斗雲,上天下地好好放鬆;可責任感仍然像緊箍咒,讓教師多一份責任更多一份付出,名師往往就是這樣煉成的。

比如前文所述,花更多的時間投入備課,也是為了更好的為學生服務。當學期結束,相信所有對學生真心付出的教師,都會收穫學生的滿滿愛意和真情回饋,那時候做教師的也會是滿懷的成就感。

曾經有人說,“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於創新。”小編想說,教育是服務,其真諦在於用心,只有不斷提高服務品質,成功的花兒才會開得更加燦爛。

也有人說過,“名師是一面旗,名師這面大旗一豎起來,四面八方的學子就會慕名而來,聚集其麾下;名師是一盞燈,這盞燈會引導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走向成功的彼岸;名師是一座橋,這座橋是連接奮鬥與成功的必經之途,是由名師們的奉獻精神和無私胸懷凝聚而成的”。

小編要說,名師是一把鑰匙,為學生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讓學生如飢似渴的汲取知識的甘露,促進他們茁壯的成長。

從普通教師到優秀名師,差別到底在哪裡?

總體而言,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個人魅力,名師都具有很多值得普通教師學習借鑑的地方。通過向名師學習取經,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技能,普通教師有一天也可以成長為耀眼的名師,這於培訓機構於學生家長都是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