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收入冰火兩重天: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漸行漸遠!

土地市場的冷與熱

時間是七月。各式的半年報陸續地“新鮮出爐”了。

這些日子,多家市場機構發佈了2018年上半年土地市場的半年報。雖然監測的城市不盡相同,樣本數據規模有大有小,但有一個現象或者事實為這些半年報所共同提及,那便是今年上半年國內土地市場的分化:一線城市的冷與三四線城市的熱。

土地收入冰火兩重天: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漸行漸遠!

說到房地產市場,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不過,今年上半年上述三個城市土地市場表現低迷:北京、上海上半年土地收入均為負增長,廣州略好一些,增長了3.6%;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數量眾多的三四線城市的土地收入增長強勁:湖州、常州、嘉興、南通、溫州、無錫、徐州、台州、金華等,上半年賣地收入規模在200億元-400億元左右,收入規模僅次於一二線城市,岳陽、許昌、淄博、泉州、眉山、上饒、湖州等城市上半年土地出讓收入增幅在200%以上。

如果說,土地收入的絕對值(土地出讓金)和相對值(土地出讓金增幅)不足以說明問題——畢竟,一線城市土地緊張,土地收入的絕對值低可能源自於出讓的土地面積少;一線城市土地收入的基數高,土地收入的相對值因而較低,那麼,溢價率低和“流拍”的信息,則明白地傳達著市場的冷清。今年上半年,上海土地市場上,無論宅地還是商辦地塊,溢價的地塊屈指可數,其中僅有的兩幅純住宅用地出讓均以底價成交;北京土地市場上,“流拍”現象頻頻出現,統計數據說,上半年一共出現7宗地塊流拍。

土地收入冰火兩重天: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漸行漸遠!

曾經踏破門檻的,如今門前冷落;曾經無人喝彩的,而今炙手可熱。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之間的情景轉換,讓人有“風水輪流轉”的喟嘆。“風水”云云,自然是玩笑話。然則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為何如此冷清?有人認為,在強力“去槓桿”的政策之下,政府嚴控銀行貸款進入房地產市場,融資難度加大,開發商手頭缺錢了。房地產開放商融資受限是對的,問題是,手頭缺錢的開發商為什麼在三四線城市大把撒錢拿地?也有人認為,一線城市土地金貴,拿地成本高。成本高是對的,但只要預期收益也足夠高,高成本高收益,成本高便不是問題。一線城市地價一直遠高於三四線城市,可前些年開發商拿地熱情高漲。北上廣的商務成本很高,可眾多的企業還在往裡衝,無他,成本高,收益也高。這是說,“融資難”和“成本高”不是當下一線城市土地市場冷清的原因所在。

一線城市的冷與三四線城市的熱,國內土地市場的情景轉換,以餘觀之,乃是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面對著不同的樓市調控政策之侷限也。

時至今日,名目繁多的樓市調控政策累加之下,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已經處於“五限”狀態:限貸、限購、限價、限售、限商。說起來,這些手段其實也不新鮮,但本輪調控的一個最大特色,乃是執行之嚴厲,為以往所無。譬如說“限價”,以往開發商往往通過“陰陽合同”、“裝修費”、“茶水費”之類的途徑繞開管制,在自己主持的搖號也可大做手腳,而今各種繞開管制的手段被嚴厲打擊,搖號也由公證處主持操作,開發商無從上下其手。一言以蔽之,今天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從干預市場的合約選擇到直接干預市價,“有形之手”將“無形之手”捆了個結結實實。

土地收入冰火兩重天: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漸行漸遠!

樓市調控政策的嚴厲執行,讓一線城市成為可有可無的“雞肋”。一方面,土地拍賣價格高;另一方面,“五限”尤其是限價之下,房子賣不出好價格。拿地成本高,出售房子的價格又被管制,收入受到打壓,權衡成本和收益,可圖之利甚少乃至無利可圖,開發商自然意興闌珊。

三四線城市則不然。在一線城市忙於打壓樓市之際,三四線城市則苦於房地產市場的庫存高企,有房子賣不不去,因而在想盡辦法積極“去庫存”。其中最為有力的大招,便是棚改貨幣化安置。為解決棚戶區改造的資金難題,央行在2014年創設PSL(抵押補充貸款)這一工具。簡略而言,央行以低利率通過PSL向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政策性銀行提供貸款,國開行、農發行再將這筆資金向地方政府發放棚改專項貸款,地方政府則將這筆資金向拆改棚戶區居民發放補償款,讓他們在市場上購買商品房。

PSL這一政策工具極大地推進了棚改貨幣化安置的進程。在地方政府棚改貨幣化資金來源中,央行PSL佔到80%左右。官方的數據說,2013、2014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率僅為7.9%、9.0%;但PSL推出之後的2015、2016年,這一比率上升至29.9%、48.5%。2017年棚改貨幣化率尚未公佈,但市場預期超過50%沒有任何懸念。

土地收入冰火兩重天:一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漸行漸遠!

棚改貨幣化安置對所在城市的樓市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創造了龐大的購房需求——沒有了實物安置,拆遷戶需要拿著補償款去市場購買房屋。棚改貨幣化安置釋放的購房需求,消化了庫存,帶動了房價的上揚,開發商蜂擁而入。地方政府則藉著市場熱度,加快了賣地的節奏。道理簡單:市場好的時候,土地才能賣出好價格。不要忘記,地方政府也是一個“經濟人”。今年上半年數量眾多的三四線城市的土地總收入增長強勁,一方面源自於土地價格上漲有關,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地方政府將更多的地塊推向了市場。

這解釋了為什麼棚改貨幣化安置將取消的傳聞一出,市場為之震動的原因所在。因為實在是千鈞繫於一髮,沒有了棚改貨幣化安置,市場需求將大幅萎縮,開發商無從將房子賣出去,地方政府也無從以好的價格賣出土地。“各地要因地制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商品住房庫存不足、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地方,應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棚改安置政策,更多采取新建棚改安置房的方式,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這是住建部最新表態,很顯然,棚改貨幣化安置的退出並非空穴來風,只是並非一刀切。可以推斷,那些退出棚改貨幣化安置的城市,樓市的逐漸冷卻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