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支農政策繼續完善,玉米大豆直補,稻穀小麥「托市」

9月26日消息,備受關注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發佈。規劃對糧食生產、耕地保護、糧食補貼、收購政策等作出系統性安排。指出,未來5年內,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

規劃指出,從2018年到2022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個5年,既有難得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

——從國際環境看,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有望延續,我國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空間將進一步拓展,同時國際農產品貿易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妥善應對國際市場風險任務緊迫。特別是我國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及重要農產品需求仍將剛性增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頭等大事。

——從國內形勢看,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及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深入推進,鄉村發展將處於大變革、大轉型的關鍵時期。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中高端、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將快速增長,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是必然要求。

未來5年,支農政策繼續完善,玉米大豆直補,稻穀小麥“託市”

規劃指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以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目標,強化綠色生態導向,創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農業支持保護政策體系。

加大支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國家農業投入增長機制,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向農業傾斜,優化投入結構,實施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影響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變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狀況。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落實和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繼續支持糧改飼、糧豆輪作和畜禽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改革完善漁業油價補貼政策。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鼓勵對綠色農業發展機具、高性能機具以及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機具實行敞開補貼。

深化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深化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合理制定大豆補貼政策。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增強政策靈活性和彈性,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護政策。

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培育壯大骨幹糧食企業,引導多元市場主體入市收購,防止出現賣糧難。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研究完善食糖(糖料)、油料支持政策,促進價格合理形成,激發企業活力,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

未來5年,支農政策繼續完善,玉米大豆直補,稻穀小麥“託市”

提高農業風險保障能力。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體系,設計多層次、可選擇、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險產品。積極開發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品種,探索開展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鼓勵開展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試點。健全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發展農產品期權期貨市場,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健全國門生物安全查驗機制,推進口岸動植物檢疫規範化建設。強化邊境管理,打擊農產品走私。完善農業風險管理和預警體系。

規劃對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作出安排。指出,加快發展糧經飼統籌、種養加一體、農牧漁結合的現代農業,促進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統籌調整種植業生產結構,穩定水稻、小麥生產,有序調減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進一步擴大大豆生產規模,鞏固主產區棉油糖膠生產,確保一定的自給水平。大力發展優質飼料牧草,合理利用退耕地、南方草山草坡和冬閒田拓展飼草發展空間。推進畜牧業區域佈局調整,合理佈局規模化養殖場,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促進養殖廢棄物就近資源化利用。優化畜牧業生產結構,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做大做強民族奶業。加強漁港經濟區建設,推進漁港漁區振興。同時,強調優化農業生產力佈局、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育提升農業品牌、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

未來5年,支農政策繼續完善,玉米大豆直補,稻穀小麥“託市”

規劃指出,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構建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業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有效帶動小農戶發展。

規劃強調,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完成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劃定工作,

確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15.46億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