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字兩邊的行是通行的意思,那中間的"圭"是什麼意思呢?

jiangx123


「街」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簡潔明瞭:

《說文》:「街,四通道也。從行,圭聲。」

「街」就是是一個形聲字,「行」表意,「圭」表聲,古今意義都差不多的:道巷、商業集市等

  • 《一切經音義》引《考聲》雲:「街,都邑中之大道也。」
  • 《墨子.號令》:「卒有驚事,中軍疾擊鼓者三,城上道路、裡中巷街皆無得行,行者斬。」
  •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子產退而為政五年,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桃棗蔭於街者莫有援也,錐刀遺道三日可反。」
  • 《呂氏春秋.不苟》:「公孫枝徙,自敷於街。」

還有一個意義是中醫術語「氣街」:

  • 《素問.水熱穴論》「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腎之街也。」張志聰集註:「街,氣街也。氣街者,氣之徑路也。」

「街」中的「圭」就跟「江、河、湖」中的「工、可、胡」一樣,就是表音的,沒有任何意義。

「街」和「圭」在普通話有點區別,但古音同為「見紐支部」。比如《說文》訓「佳」也是「圭」聲,可見漢代它們的讀音是一樣。

《說文》:「佳,善也。從人,圭聲。」

從「圭」聲的「鞋」卻是匣紐支部,「匣見」是旁紐關係

引《康熙字典》,革部(同文書局版)

形聲字中的聲旁,「音、義」兼表是很少的,沒有很好的證據,一般不要把形聲字的「聲符」當做「意符」強解。

其實,「街」和「行」古音也有點相近,所以馬敘倫認為街行一聲之轉

---------------------------------------

「圭」作為一個漢字來說,就是一個象形字,像古代的一種玉製的禮器,後來也演變成一種天文儀器:圭表。

引:《漢語大詞典》,頁2750

玉圭是典型華夏文明的玉器,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都有:

新石器時代玉圭:西周玉圭:


西漢的玉圭:
以上圖片引《數位典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玉器

從甲骨文字形來看,「圭」確實像上尖下方的一個東西:

我們應該在電視上經常看到這個東西,大臣上朝的時候用的,根據說文的說法,「圭」是「瑞器」,「圭、珪」古今字:


《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從重土。楚爵有執圭。珪,古文圭從玉。」

那什麼是「瑞器」呢?「瑞器」是古代玉石禮器的一種。由天子頒發給諸侯高官,做為爵位的憑證。爵位「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所以有六瑞。

王及公、侯、伯的爵位最高,他們所執瑞是圭:

「子、男」的爵位較低,他們的瑞是璧和圭合體的一種圭,或者就是玉璧:

古代上朝的時候,天子也拿圭,諸侯官員拿出圭,示意一下,天子就知道諸侯官員是什麼等級,因為天子不可能記得每個官員的樣貌和職務。

「鎮圭、桓圭、信圭、躬圭」分別由「天子、公爵、候爵、伯爵」所執掌,以名稱和尺寸長短表示等級。「子爵、男爵」所執掌的是谷璧和蒲璧,以紋飾來區分等級。  

瑞器「圭」的尺寸,清代學者吳大澄在《古玉圖考》中有過考證,每個朝代不大一樣,我不是玉器專家,也不知道吳大澄的考證可信與否,隨便引用幾頁:


引吳大澄,《古玉圖考》

---------------------------------------------------------

正如羅振玉所言「行」像「四通之衢,人之所行也」,說簡單一點,就是「十字路口」之形:

「行」省寫就是雙人旁「彳」。

「行」、「彳」加「止」就是「辵」,「辵」隸變以後,就是「走之底:辶」,從漢字「道」看這個行、辶的演變:

「道」先是從「行」,後來加表示「腳板」的「止」,就是從「辶」從「首」的「道」字。
引《字源》,頁133

所以,「道」有從「行」的異體字:

引《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908

----------------------------------

綜上之述:

1、「街」字中的「圭」就是表音的音符,「行」是意符。

2、「行」像「十字路口」之形,本義「道路」,引申為「行走」。

如甲骨文中表示「道路」和「行走」的卜辭有:
  • 道路——《屯南》2718:「遘才(在)行」,意思是「在路上相遇」。
  • 行走——《合集》21901:「王不行自雀」,意思是「王不在雀地行走」。

那麼,許慎《說文》解釋「行」為就不大正確:

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凡行之屬皆從行。

「人之步趨也」不是本義是引申義,從彳從亍錯得離譜。反而「彳」是「行」之省。

3、「圭」本義是瑞器「玉圭」。「圭、珪」古今字。其雛形有可能是新石器考古中常見的石鉞。


小漢字見大歷史


我是這麼認識的。



第一、街與道、路不同。街通常是指人口聚集的城鎮內的道路。道和路更多是指街市以外的路。

第二、街字兩邊的通行的道路,中間的圭字既是一種玉器,同時又是龜甲上的紋飾。代表了男性生殖器崇拜。碑這種東西,其原型都是男性生殖器。所以埃及方尖碑就是圭形。中國碑更是,中國碑需要用龜馱著就是代表了男性生殖器。英語龜讀 馱特司,特就是男性生殖器~犆。就是馱碑者。





第三、街道中豎立一塊碑,或者一塊碑為中心形成街道。這是我對街這個字的理解。這種街市中心建碑的做法,中西方都有,古埃及也有。西方更明顯,很多街道就是以紀念碑為中心展開的。這是我的解讀。


國病


“街”是最常見的漢字之一,字典中說“街”是指居民區、城鎮中交通功能較完善、兩邊有房屋的、比較寬闊的道路,通常指開設商店的地方:如:街道,大街小巷。

那麼“街”字兩邊的“行”和中間的"圭"分別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其造字原理:

這是一個形聲字。兩邊是行,中間是圭,圭亦表讀音。“圭”意為“平地”,“行”指“四岔路口”。“行”與“圭”聯合起來表示“平地上的四岔路口”。因此“街”的本義是指:平地上的四岔路口。故《說文解字》中解釋說:街,四通道也。

“街”字小篆字形,象縱橫相交的十字路。在更早的金文中,好像在十字路上還畫了腳印,表示行走,有會意之意。


漢字發展到隸書階段的時候,代表“四岔路口”的符號,寫成了“行”字模樣。


綜上而言,“街”字中的“圭”意為“平地”,“行”指“四岔路口”,合起來表示“平地上的四岔路口”之意。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街字為什麼中間用圭字來造出,其實圭有兩層意思,



【街】=【行】+【圭】=


(沒有古時好圖,只能用現代十字路口代表下)



【行】字,象形獨體文,象井田畫分成一行行的十字街口,或道路的樣子


而【圭】字,表達出兩個意思:


1、“土圭測景”定城中


【圭】=【土】+【土】,由雙土造出,


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陽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


“土圭測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國的中心)。這種方法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 用這種方法測到的就是“土中”洛陽、“洛邑”的位置。

周公通過測影,確定的天下之中,再詳細規劃國家都城,


“土圭測景”也是後來人建新城,定城中的方式方法。


早期建城池,確立好城之中,以城中施行建設街道及房屋。


2、圭,也代表社會的等級


有了社會,就有等級,圭,一種瑞玉


《説文解字》:圭,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從重土。楚爵有執圭。珪,古文圭從玉。


白話文:圭,象徵祥瑞的玉牌。上圓下方。公爵持有的圭牌,雕有華柱,長九寸;侯爵持有圭牌,雕有契符,伯爵持有的圭牌,雕有躬身圖形,它們都是七寸長;子爵持有穀形浮雕的璧,男爵持有蒲形浮雕的璧,直徑都是五寸。天子把這些瑞玉賜封給諸侯。字形採用兩個“土”會義。楚國爵位中有持圭的。“珪”,這是古文寫法的“圭”,字形採用“玉”作邊旁。


圭,從小的方面看,不同形式的玉,從大社會的方面去看,代表是社會的等級關係,不同形狀不同尺寸,實際是代表其在社會的等級地位。



.

.


我是漢字谷主,【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K12全語文、海外漢語,古汀漢字谷 獨創的《人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法、快速識字、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古詩文)】

漢字創新思維訓練 提升中小學生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能讀懂國學經典!歡迎關注、交流及合作!

如何獲得上述 人字學習法 相關資料,請關注本頭條號,私信 “1001”






漢字谷主


圭(古瑞切)兩土相重會意而成的字。下面的“土”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面的“土”表示天子將土地分封給諸侯。圭是一種上圓下方的玉器,是地位、財富、權利的象徵。分等級: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榖璧,男執蒲璧,皆五寸。讀音是“古瑞”(gu rui)二字的切音。古表示法、節;瑞,持之以禮也。

街(皆)是由行和圭會意而成的字。圭本義為瑞玉,引申為土圭,用於測日影。以之為參照,表示考察地貌特徵、方位、風水,來建設城邑的主路,即中道。借“皆”聲表示四方都能到達的城邑主路,即中道,為街。

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嚴師說字


“街”字兩邊的行既然是通行的意思,那中間的“圭”就應該是4通8達可以通行的路(大道)的意思。不知道是否有道理,只是依葫蘆畫瓢罷了;非要講出個所以然來,看來還得有時間聯繫一下小學的語文老師,搬上小板凳坐在那裡再聆聽一下老師的教誨,想想那無憂無慮的時光,真的好幸福。可是已有幾10年來沒有聯繫了,是否健在,還是仙逝不得而知了。每當有這些難題出現的時候,總不免讓人想起了兒時,不免想起了一些老師,有時候還難免要留下來了一些“假惺惺的眼淚”,不知是真的懷舊?還是懺悔自己兒時沒有好好學習,唉!還是讓這些都永遠留在記憶裡罷…由於遇到這些“難題”又不好意思給晚輩們知道,怕羞愧難當,怕丟面子,如果真的要讓他們知道了恐怕連遮羞的裡子都沒有了。不過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是勇敢地鼓起了勇氣面對難題,回答了問題,對錯與否?也只能是任由評判了。從這一點來說,感覺自己還是有一把刷子的?起碼不是燒火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