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的下半場,馬雲、王衛、崔維星、周韶寧等意見竟然一致!

物流业的下半场,马云、王卫、崔维星、周韶宁等意见竟然一致!

如今,“科技”在物流領域可謂是享受了萬般寵愛。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順豐創始人王衛、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百世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韶寧等眾多業界大咖都將“科技”掛在嘴邊。

菜鳥網絡定位於互聯網科技公司,其商業邏輯是搭建平臺,讓物流供應鏈條上不同服務商、商家和消費者可以實現高效連接,從而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務品質,降低物流成本。

順豐創始人王衛曾公開表示,未來,快遞業真正要面對的競爭,不是來自同行,而是像谷歌一樣的高科技公司。

德邦快遞董事長崔維星也曾表示,未來,德邦快遞要有所成就,必須在科技方面有所投入。

百世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韶寧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百世的定位是創新型智慧供應鏈服務提供商,希望以科技改變中國物流“小、散、亂、多”的狀態,改變傳統的物流服務模式。

G7的定位是基礎技術服務,目的是在更大範圍,給更多人提供技術和服務。其不面向C端,不面向交易,也不參與任何物流運營,就是要把裝備變成好的技術平臺。

……

新時代的召喚

在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楊達卿看來,傳統物流的載體是車、倉、人,而在互聯網時代,車、倉、人都數字化了,主要呈現為物物互動或者人物互動,物流以數字流形式被企業掌控,那些不具備把物流進行數字化轉換能力,不能跟上科技步伐的物流企業勢必被淘汰

更何況,如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已經把物流業從肩扛手提的傳統模式,帶入了科技驅動的新物流時代。有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我國已經進入日均包裹1億件的超級繁忙時代。物流業引入智能、開放的互聯網協同模式,而非傳統自建模式,才能更好適應未來的物流需要。在菜鳥雲快倉事業部總經理、“雙11”項目副總指揮孫建看來,“雙11”已進入第十年,靠早年堆資源、拼人力的方式已行不通,需要通過技術與創新的方式,用相對低的投入取得更好的結果,在大促下也能降本提效。

新零售的推動

2016年,馬雲首次在雲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概念,主旨便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形成“1+1>2”的協同效應。若想達到這一效果,就離不開物流的參與。在“新零售”盛行的兩年內,物流業也深受其影響。最明顯的就是,物流體系在最末端會發生變化,物流數據化平臺進一步形成,社會化倉儲系統會融入大數據,進一步拉動企業的物流資源,企業的物流資源將融入社會化物流系統。

不可否認的是,新零售加速快遞物流行業模式創新。因為新零售需求在時間和空間分佈上具有不均衡性,對配送質量和資源動態配置能力要求較高,因此針對新零售孕育了很多新的寄遞模式,這些模式具有共享、短鏈和智慧等特徵。比如眾包模式的即時配送物流,有效利用社會閒散資源來保障消費者快速的時效體驗。目前,伴隨著電商加碼配送提速,新零售試水推動快遞物流升級,快遞物流行業正經歷著顛覆式的改變,進入無人技術2.0時代。

降本增效的追求

眾所周知,物流是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包括幹線運輸、倉儲、末端配送、包裝等環節。最初,物流屬於流程型、勞動資源消耗型行業。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運輸效率是每個企業努力追逐的目標。況且,目前,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將物流業的降本增效提上日程。

對此,濟南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傑指出,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最基本的解決方案就是採用先進的技術及設備代替人工,特別是在新零售時代,產業技術革命的浪潮迅速推進,並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這對於推進物流業的轉型升級起到積極作用。基於成本與效益的分析,大量公司開始應用新科技、新技術來提升企業競爭力,這種趨勢愈演愈烈。

未來,物流業將是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大數據分析為提升的基礎性先導產業,並逐漸演變為披著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

配送服務的極致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大環境方面來看,隨著我國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結構升級,逐漸由生產者主導轉向消費者主導,而且消費者對購物的偏好逐漸由侷限於價格低廉轉向追求服務體驗與享受層面,追求便捷、創新的更高品質生活。為了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在物流方面,快遞物流企業逐漸推出“次日達”“次晨達”“半日達”“專人直送限時達”等更高效的產品。極致配送服務的背後就少不了智能物流、大數據算法等高科技的支撐。

以菜鳥為例,其通過大數據、智能技術和高效協同,與合作伙伴一起搭建全球性物流網絡,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並深入我國2900多個區縣,其中1000多個區縣的消費者可以體驗到當日達和次日達的極致配送。從歷年天貓“雙11”的數據可以看出,自菜鳥成立以來,通過智慧物流的提升,雖然單日物流訂單量從1.52億攀升到8.12億,但配送1億個包裹的時間卻從9天下降到2.8天。在極具挑戰的最後一公里服務上,菜鳥末端網絡日均處理包裹已經超千萬件。

處理能力的提高

近年來,在物流領域,應用科技的力度越來越大。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指出,電商交易通過網絡進行,電商交易與物流可以實現一切流程數據化,並通過雲計算和大數據算法進行優化處理。當物流企業結合了科技、大數據等因素之後,其物流處理能力便不可小覷。

以蘇寧物流為例,坐落在南京雨花臺郊區的蘇寧雲倉,被視為目前公開資料顯示的江蘇最“智能”的物流倉儲之一,建築面積為20萬平方米,相當於28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可存儲2000萬件商品,是亞洲最大智慧物流基地。其日處理包裹可達到181萬件,是行業同類倉庫處理能力的4.5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蘇寧物流在品類設計及倉庫設計上都做了最大化的調整和優化,通過數百組AGV機器人,蘇寧極大提升了貨物倉儲、分揀的效率。實測數據顯示,單件商品平均揀貨時間為10秒,小件商品揀選效率超過了5倍傳統人工揀選,揀選準確率高達99.99%以上。

重生的開始

事實上,如果沒有科技依託和智能化轉換,傳統物流可能成為數字物流時代的木乃伊,只具備服務的體徵,很難有服務的生命。在楊達卿看來,

對很多傳統物流企業而言,擁有系統化服務能力和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體系,換上科技的賽道也是一次重生

互聯網時代的物流競爭核心在數據信息,競爭的關鍵在數據穿透能力。楊達卿指出,傳統企業一則要圍繞一些服務核心沉澱數據等轉化,建立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數據中樞,如果失去數據控制力,企業獨立價值就很弱;二則沿著服務供應鏈,從倉配等系統打通智能環節,強化服務數據的全鏈條穿透力。

當行業內諸多企業大佬都意識到,科技對於物流發展的重要性時,他們或許應該細細思量,未來究竟如何依靠科技力量來迅猛發展。畢竟,在同質化競爭的當下,在資本角逐之後,快遞物流企業要想實現迅猛發展確實比較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