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真相:杨广真的不如李世民

一个是千古一帝,历代君王楷模,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一个是世上最著名的败家子,昏暴荒悖,无能还多事,如何能相提并论,说得难听点,杨广给李世民提鞋都不配。

我们读历史,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广度去读,对于历史人物,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他对时代的贡献,而不是追究他的私德和家事,研究历史不是看小说,不是粉明星,而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正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讲,如今叛逆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很喜欢搞翻案,比如非要把杨广说成是功亏一篑的圣君,非要把李世民说成是站在隋朝功劳簿上的摘桃子者。不去讲李世民伟大的军事能力,不去说他彪炳千古的贞观之治,却揪着他杀兄逼父娶嫂的私德不放,这就相当的不公道了。

许多人都说唐朝的基业是站在隋朝的功劳簿上,说李世民的为人和杨广的作风差不多,我们可要来好好分析一下了,隋朝究竟给李世民留下了什么样的基业?

还原历史真相:杨广真的不如李世民

杨广剧照

首先,杨广统治之下,直接让突厥坐大:“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突厥)遂大强盛,势陵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尊号,皆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使者往来,相望于道也。”——《隋书》

堂堂大一统王朝,继承北周的丰厚基业,却玩成了这个样子,还好意思说什么“功绩和遗产”?

还原历史真相:杨广真的不如李世民

杨广剧照

当年杨广开运河,征辽东,征发了近七百万民夫,这些人死亡大半,这直接导致了中原人口剧减、隋末大乱,叛乱四起,突厥寇边,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杨广堪称历史上最坑爹的败家子,几年时间就把一个强大的隋帝国搞得四分五裂。到了李氏父子收拾烂摊子的时候,中原人口早已十不存一,大量汉人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甚至被卖到突厥做努力,后来为了恢复人口和生产力,李世民甚至许多年都一直在花钱赎回成为奴隶的汉人。

杨家交给李家的不是什么伟大基业,而是一穷二白、遍地烽火、白骨遗荒野的超级烂摊子,李世民没有占杨家什么便宜,所有的功业和土地,都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

再论杨广和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杨广也完全不能和李世民相比,许多人总喜欢拿杨广南征灭陈的功绩说事儿,然而他只不过是挂个名,真正居中策应的是他父亲杨坚,决断战机的是高颎,出谋划策的是杨素,前方作战的名将贺若弼和韩擒虎,杨广这个挂名,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镀金。杨广也曾遭遇过突厥人,却被突厥人围困在雁门关,抱着儿子昼夜痛哭,不知所措,最终还是靠年仅17岁的李世民率部救驾勤王,才逃得了性命,如此奇耻大辱,杨广一生也未能报仇。面对隋末叛乱四起的局面,杨广也没有任何能力组织反击,只能在江都逃避等死,他根本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军事家。

还原历史真相:杨广真的不如李世民

李世民剧照

而李世民做出了多大的事业?我们且看他22岁之前做了什么?他在统一战争中,经常披坚执锐,带着玄甲军冲阵杀敌,在对薛氏父子的战争中,统兵三万灭了号称拥兵二十万的西秦,以八千追击歼灭宋金刚数万之众,虎牢关之战以三千精锐大破窦建德十万大军,顺手灭了王世充,直接为唐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五陇阪之战百骑冲虏阵,惊破突厥数万大军,看李世民的军事生涯,简直就是神兵天降,所向披靡。今日读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看到他扫荡天下的时候,不过20出头,简直令人神往。杨广的战功和李世民相比,提鞋都不配。唐朝第一战神是李靖,第二战神就是李世民。毛主席点评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由于李世民功高盖世,封无可封,唐高祖李渊只能给他封了个“天策上将”的名号,可以开府建衙,位在诸王大将之上,李世民当时的头衔比《冰与火之歌》中龙母丹妮丽丝的头衔都长,他叫“天策上将,太尉兼司徒、尚书令、中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秦王——李世民”。当时,他只有22岁,22岁,现在许多大学生还没毕业,而霍去病已经是骠骑将军,李世民已经是天策上将,历史上的李世民作为帝王太过耀眼,都让我们忘记了他曾经也是一名威震天下的名将。

还原历史真相:杨广真的不如李世民

李世民剧照

许多人都为太子李建成喊冤,认为李建成也是很有才能的,但李世民早已是天下第一人,功高盖世,李建成可以和当时的“天下第一人”相提并论吗?在这个基础上,玄武门之变就是必然,不是因为他和李建成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而是太子和天策上将根本不能共存,李世民不杀兄弟,兄弟就要杀李世民。

李渊曾经想把李世民外封,曾对李世民说:“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其实让他回洛阳,建天子旌旗,自带天策府谋臣猛将,那就变成了明朝的朱棣,独霸一方,李建成更加不能挟制他,所以太子极力反对李渊把李世民外放,建成、元吉相与谋曰:“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然而就是这留在长安的“一匹夫”,依然神兵天降一般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禁军统领被他收买,内外联手,一击即中,就连不是他阵营的李卫公都保持中立,默许了他的行为,可见他是何等的得人心!

还原历史真相:杨广真的不如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天天揪着什么杀兄逼父的私德说事,政治家的私德与功业相比,如蚂蚁比泰山,何足道哉,大唐的大半个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无论军事、政治、为人,他都是当时最出色的天选之子,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目光长远,胸怀天下,他还虚怀纳谏,重视人才,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民贵君轻,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天下由他来执掌,何错之有?

称帝之后的李世民继续开创着他的伟大功业,贞观四年,李世民令李靖出师塞北,挑战东突厥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唐军在李靖的调遣下,灭亡东突厥,李世民因此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贞观八年,吐谷浑寇边,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王道宗等出击,次年吐谷浑伏允可汗逃入沙漠,后为国人所杀,太宗另立吐谷浑国王。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命侯君集、薛万彻等率兵伐高昌。次年,高昌投降唐朝。太宗于是在高昌首府交河城置安西都护府,西域各国皆到长安朝贡。贞观十九年,薛延陀首领多弥可汗拔灼开始和唐朝大军作战。贞观二十年,唐军反击并打败拔灼后,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薛延陀灭亡。贞观二十年,唐朝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建立了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后改名余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区)、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

在他的决策和治理下,中华文明从四分五裂的险境中浴火重生,再度成为东亚最辉煌灿烂的世界中心,他本人也成为了中原王朝和诸多草原部族的天下共主,也就是“天可汗”,各族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建立了一条“参天可汗道”,“置六十八驿,各有马及酒肉,以供过使”。从此以后,“以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诸蕃渠帅死亡者,必诏册立其后嗣焉”,形成了少数民族政权首领例由唐廷册封的制度。贞观后期,“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

大唐武功之盛,直追强汉,李世民自称:“今中华强盛,徒兵一千可敌夷狄数万,夷虽众,有何惧哉!”历史上的中原王朝,除了汉唐,还有谁有如此的底气?

柳克述曾经如此评价李世民:“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李世民这样一位卓越的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华夏民族究竟会演变到怎样的境地?综数百年华夷乱离黑暗之局,成大一统的民族复兴与新局面的开创,其版图西至葱岭以东,南至中南半岛,东临大海,北被大漠。而国计民生之康裕,学术艺事之发达,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汇与创导,至使倭人贩其余绪以立国,欧西各国向往而慕化。其气魄之大、业绩之伟,无可媲美。推崇功业,数典不忘,我们岂能忘掉李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