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歡樂谷運營模式:築得好巢起,自有鳳凰來!

產業園區招商,是業內人士公認的大難題。尤其一些偏居一隅、位置不佳的地塊,有些還面臨著園區定位比較趨同、產業特色不夠突出的問題,招商更是難上加難。怎樣才能吸引到足夠的人氣、強勢的企業品牌入駐和有特色的園區策劃?今天,中鄴以華僑城歡樂谷為例,與大家探討產業園區“築巢引鳳”的模式。


華僑城歡樂谷運營模式:築得好巢起,自有鳳凰來!

盲目開發不可取

產業園區一般建在城市周邊,通常面臨地塊不成熟,人氣不旺盛,配套欠完善,產業欠夯實的尷尬局面。為了現金流和運營方式著想,一般會用兩種方式進行開發。第一種是採取公寓等住宅產品先開發的模式。通過產品銷售帶動人氣,進而建設配套與產業物業。這樣的項目如果處於一個商業、產業都相對成熟的地區或者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地區,當地存在一定的潛在購買人群,那麼城市中心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遷移人群進駐,再通過營銷推廣、銷售來達到回籠資金並非困難。但如果是處於一個商業、產業都不成熟的地區,那麼,項目消化週期勢必延長,加上自身定位和營銷又不給力,周邊發展緩慢,很有可能意味著噩夢的開始。因為住宅產品銷售對於產業的促進並沒有直接聯繫和促進作用,開發商和運營商的產業運營能力便會受到直接懷疑,政府投資、創業者、企業家自然會審慎,將目光轉移到具有較好產業基礎和產業環境的地方和園區。

第二種開發方式是以開發辦公別墅為主的建設模式,即以花園辦公、EOD(綠色生態辦公)、聯合辦公空間、眾創空間等概念示人,推出較大體量的獨棟辦公別墅、聯排辦公別墅。

但對於國內大多數情況而言,由於開發前期產業園區的產業定位和產業鏈不明確,進駐企業與周邊企業無法形成聯動的產業鏈條和企業圈層,進駐企業的產業附加值低,將直接影響園區的產業鏈打造,最終造成業態不明確,產業混亂的現象,繼而失去產業集群與聚集效應,園區的運營也從根本上宣告失敗。

那麼如何才能順利吸引到合適的企業入駐,又能做旺片區呢?華僑城歡樂谷的模式告訴我們,首先,你得把區域做“熱”!

華僑城歡樂谷運營模式:築得好巢起,自有鳳凰來!

定位清晰,才能“熱”

華僑城歡樂谷建在大城市的郊區,從城區到歡樂谷,往返開車需要兩三個小時,遇上堵車時可能要花上五六個小時甚至更多。這麼遠,但人們為什麼還“趨之若鶩”呢?因為歡樂谷有足夠的吸引力,它的園區設置和遊樂設施都大大提升了遊客玩樂的參與度。遊玩的人多了,區域人氣高了,連帶周邊的土地、產業自然也就順勢發展起來了。在去往歡樂谷的路上可以看到,周圍有許多住宅產品,並且購房人並不少。正是歡樂谷的熱度帶動的。

在眼下產業政策、運營模式等趨同的情況下,偏居一隅、區位不佳的產業地產項目憑什麼吸引企業來投資、創業呢?不妨借鑑、複製華僑城集團的“歡樂谷”模式,把區域做“熱”,把地塊做“熱”。

上海玻璃主題產業園也是一樣的模式。上海玻璃博物館是上海主體產業園的一期項目,位於上海北郊的長江西路,一個遠離鬧市區近20公里的地方,周圍既沒有成熟的交通樞紐,也沒有完善的商業配套,但再清淡的工作日,也會有長輩帶著孩子特意前來參觀,每個週末,玻璃博物館二樓的咖啡廳幾乎座無虛席。以玻璃博物館為基礎的“GLASS+”產業園則在後期動工。

上海玻璃主題園的負責人坦言:國內許多的文化產業園區是招商先行,先跑出幾個時髦的產業發展方向,然後“走一步,看一步”,等到哪個產業招商情況最好,就把這個產業作為園區的定位,這種做法看似保險,實則風險很大——園區贏得了租金回報,卻沒了鮮明的發展方向,就難以從雨後春筍般的文化產業園區中脫穎而出。反而先清晰定位再發展,雖然起步沒有別的園區快,但卻有足夠的後勁,或許正是堅持這種“悠閒”的作風,“GLASS+”產業園從二期到三期的規劃中,商業辦公功能的比例被竭力壓縮,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文化氣息的項目。

華僑城歡樂谷運營模式:築得好巢起,自有鳳凰來!

有關聯的標誌性載體設施,也可以是突破口之一

產業地產運營困難重重,需要步步為營,切不可哪裡熱便往哪裡去。因此要把地塊做“熱”,首先第一步依然是認清當地的產業定位,確定產業方向。這是亙古不變的主題!在隨後的建設之初或建設當中,可以規劃建設一個與目標產業相關聯且獨具特色的載體設施,並同步引入關聯機構。例如文化園、旅遊園可以建個或大或小的主題公園、展覽中心;工業園建設行業產品交易市場或者工業博物館;科技園引進或建成專業技術檢測認證中心、體驗培訓中心,或具有一定規模和級別的實驗室。

有了這些標誌性載體設施,對行業企業、行業人士甚至社會群體都能形成一定的吸引力、聚合力,加之配套商業設施的完善,產業園區或產業地產項目就可能逐漸讓區域“熱”起來,地塊“熟”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