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看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娃也会像毛毛虫那样华丽转身

《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吸引了全世界众多小读者的经典绘本。我跟我儿子也不例外的非常喜欢。个人认为喜欢这个绘本的原因有三:


第一、小虫子本身就是孩子感兴趣的物种,我们谁小时候不会蹲在地上看蚂蚁看上半天,还津津乐道。我们谁小时候不会被发现一个小虫子而感到意外的惊喜。因此,孩子们天生就是喜欢小虫子,就是大自然的探索者。因此,作者是牢牢的抓住的小朋友的这个心理。

第二、本来毛毛虫变成蝴蝶,是一个多么复杂的生物演变过程,也许专门上一节课都给几岁的小朋友都讲不清的道理,可是作家简单的几页画面就给搞定,小朋友们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太不可思议了,没有一点说教,却把这个进化过程演绎的尽善尽美,小朋友能不喜欢吗?

第三、《好饿的毛毛虫》画面简单明了,直入主题,就连水果上的洞洞,都不做更多的修饰,因此,小朋友看起来也很清晰、不繁乱,利于小朋友自主阅读,小朋友自然就会喜欢。

这样看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娃也会像毛毛虫那样华丽转身

因为喜欢,所以我在引导孩子看这本书时就特别用心,也改变了以往我们看书的模式。我们进行了一场讨论:当看完星期二毛毛虫吃了两个梨时,我首先发言说:“我觉得星期三毛毛虫该吃桔子了。”孩子想想说:“我觉得是香蕉。”于是,我假装很自信地样子:“我觉得该吃五个桔子了。”孩子没目的地随口说出:“我觉得吃六根香蕉。”还顺口带出了一句,反正比你吃的多,我心里暗想,原来他说出的数量是跟我比呢,我虽然想让他找到规律,但我并没着急告诉他,只是说,那咱们看看下一页。

这样看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娃也会像毛毛虫那样华丽转身

当我和孩子看到星期三是吃三个李子时,谁也没有猜对,孩子有点小失落感觉。我假装忽视他的感受,继续开始讨论,我刚要张嘴说,他突然拦住我说:“我知道了,星期四一定是吃四个。”我一副不解的样子问:“为什么?”他指着书说:“您看星期一吃一个苹果,星期二吃了两个梨,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星期四肯定是吃四个。我露出笑容说:“有道理,但星期四会吃什么呢?”我故意随口说出了可能是苹果吧,孩子斩钉截铁地说:“不会,前面吃过苹果了,我猜是桔子。”说完,我们迫不及待地翻到下一页验证,结果真是四个,只不过是草莓不是桔子,但这也一下激起了孩子的兴趣。

这样看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娃也会像毛毛虫那样华丽转身

接下来,自己就开始预测星期五了,他兴奋地说:“星期五肯定吃五个,我还是选吃桔子,因为还没吃过桔子吗?”我看他选择了桔子,存心给他制造麻烦说:"香蕉也没吃过呢?也有可能是香蕉吧。”他想了想说:“不会的,因为前面吃的水果都是圆的,香蕉是长的。”我暗自好笑,这是什么斜理歪说。于是我们翻开一看,孩子真的都对了,他高兴极了!就这样,我们在斗智斗勇中讨论完了这本书。

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始终兴趣高涨。由于自己几次成功的体验,兴奋地跟爸爸也分享着自己讨论的过程。同时,我还发现他对这个绘本的每一个细节记得都很清楚。家长们,如果你跟孩子正想看《好饿的毛毛虫》呢,也可以这样试一试,孩子定会脑洞大开。

空杯方能再注:这个名字是常常提醒自己每天拥有空杯心态,并坚持不断浇注。本人从事幼儿教育二十多年,对早期阅读、幼儿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有所研究,并参与出本了《轻松育儿有新招》、《幼儿园亲子园》等书籍,本人分享的文章都是这些年以来的真实所感,均是原创,欢迎大家评论、关注、转发。(未经本人同意,谢绝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