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7月22日,來自多個國家的80多位文化和軍事遺產專家匯聚重慶合川區,召開了一場高規格的國際學術會議,主題是挖掘釣魚城的歷史與價值,將之儘快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釣魚城“申遺正在努力中 圖/央視網

“釣魚城”,單單這個名字,就浸染著歷史的烽煙。這和700多年前南宋王朝與蒙古帝國的一場大戰有關。已橫掃歐亞的蒙古鐵騎,竟被這個彈丸小城阻擋了36年,連親征的蒙哥汗都殞命於此!

釣魚城為何能頂住蒙古鐵騎的衝擊?又如何改寫了亞歐非世界史?這些金戈鐵馬的故事,歷來為史學家、軍事家,甚至武俠文學家津津樂道。

今天,我們穿越歷史烽煙,回到那個鐵血時代,回到釣魚城下!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當年戰鬥留下的“炮彈”礌石 圖/央視

“草原狼”遭遇“鐵刺蝟”

那個年代,東西方世界一片惶恐。這難以抗拒之力來自蒙古高原。

前面許多年,天縱英才的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迅速集結起強大的軍事實力,先後攻滅金國、西夏,向西征服花剌子模,並深入歐洲腹地,以摧枯拉朽之勢打到俄羅斯、波蘭、匈牙利、奧地利等國。蒙古騎兵讓歐洲人膽戰心驚,稱之為“上帝之鞭”!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成吉思汗 圖/《成吉思汗十勇士傳奇》劇照

成吉思汗的子孫同樣延續了這樣的勢頭。其子窩闊臺時期,亞歐大陸幾乎被蒙古汗國瓜分。窩闊臺病逝後,蒙哥繼大汗位。

這同樣是一個野心家。他制定了龐大的計劃,向南徵南宋,向西徵西亞及北非。意欲重現成吉思汗、窩闊臺汗時代的輝煌。

這項計劃的核心是征服南宋。為此蒙哥汗派出三支部隊,一支由忽必烈率領進攻長江中游地區。另一支繞道雲南經廣西北上進軍湖南。而蒙哥汗自己親率主力直指四川。

他的如意算盤是,要發揮蒙古騎兵長於陸戰短於水戰的特點,在主力佔據四川后沿長江東下,匯合另兩隻部隊,直搗宋都臨安。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蒙古帝國崛起,迅速席捲歐亞/資料圖

經過長期戰爭的消耗,當時的南宋政權已風雨飄搖。四川西部多已失控,剩餘兵力集結於以重慶為中心的川東地區。

為拱衛重慶,南宋依據地形設置了許多軍事堡壘,其中有8個最出名,當時被稱為“四川八柱”。釣魚城就是其中之一。

令南宋朝廷失望的是,蒙古大軍兵鋒所指,這些堡壘的守將已經嚇破了膽,紛紛開城投降。蒙哥汗一路勢如破竹,春風得意,盤算著很快就能攻佔重慶,進而順利征服南宋。

然而這一局勢發生突變。蒙哥汗遭遇到了祖父輩起兵以來最大的難堪,眼前一個不起眼的小城,竟然令他的千軍萬馬寸步難行,並且連自己也送了命!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歷史上的蒙哥汗曾親征南宋/資料圖

對於南宋朝廷,釣魚城給他們帶來的,則是個天大的驚喜。這座小城幫他們粉碎了蒙古鐵騎的圖謀,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又得以續命20年。

更離奇的是,釣魚城不僅取得了這次大戰的勝利,折斷了“上帝之鞭”,還堅守了36年,直到南宋滅亡後三年,釣魚城仍屹立不倒!

還有值得讚歎之處:蒙古鐵騎一向以兇殘著稱,所到之處,無數城邦化為焦土,屠城慘劇屢屢上演。然而釣魚城這個令蒙哥汗殞命之地,卻得以“秋毫無犯”地和平歸順。兇殘如斯,仍對從未戰勝的對手,保留著足夠的尊重!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戰爭歷史遠去,防禦城垣猶在 圖/央視網

1279年,在南宋王朝覆滅三年後,因大旱饑荒,釣魚城守將為保全民眾性命,才有條件地開城歸降。

至此持續了36年的釣魚城守衛戰,得以圓滿落幕。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始終是一個抗爭者,一個勝利者!

今天,距那場戰爭的高潮點已過去759年,釣魚城的斷壁殘垣仍屹立在釣魚山上,繼續講述著當年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它曾以一個“小刺蝟”的肉身,抵擋住了兇狠的“草原狼”的長期攻擊,其鐵血歷史至今蕩氣迴腸!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釣魚城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傳奇 圖/新華網

“上帝折鞭”於釣魚城下

歷史總充滿神秘。釣魚城為何能發揮如此大的軍事實力?蒙古鐵騎為攻打一座小城損兵折將,最終導致龐大的計劃破產,為何不繞過去攻打重慶,攻打南宋?還有,雄心勃勃親自南征的蒙哥汗到底是怎麼死的?

瞭解釣魚城,還得從傳說時代開始。

這是重慶合川東面不遠的一座小山,只有300米高,長江的支流嘉陵江、涪江、渠江在此匯合,因此這裡叫合川,又稱合州。

古代時三江氾濫,災民紛紛逃離家園,就近爬上這座小山。災民飢寒交迫,生命垂危。這時一位天神降臨,站在山頂石臺上持竿垂釣,並把鮮魚分給饑民。因此活命的災民感念大神的恩德,稱此山為“釣魚山”。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釣魚城下有三條大江匯流 圖/央視網

蒙古帝國崛起並不斷南侵,和南宋有三大交火點,分別是京湖戰場(今湖南、河南一帶)、兩淮戰場(今淮河流域一帶)和四川戰場。四川西部已一片瓦礫,僅有佔據長江天險的重慶地區,依託有利地形,成了四川戰場的最後支點。

這時有幾個著名的人物登場,為日後釣魚城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

為鞏固山城防禦體系,南宋朝廷任命在京湖戰場屢立戰功的餘玠調防四川。

餘玠採納了精通兵略的賢士冉璡、冉璞的建議,並派遣他們營建工事。

冉璡、冉璞利用釣魚山三面環水和突兀陡峭的地形,匠心獨運,營建出了山頂建城、城中套城的釣魚城防禦系統。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居山環水的釣魚城易守難攻 圖/央視

釣魚城是天險,其城牆和城門都高懸于山崖之上,是十足的“空中之城”,善於騎馬衝殺的蒙古兵對此頗感棘手。

僅釣魚城的外城就已易守難攻,它還有內城。內城建在又一層絕壁上,即便敵人僥倖攻破了外城,守城士兵仍有居高臨下的地利,僥倖衝進外城的敵人,在狹小的區域內很難接著組織起新一輪攻擊。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釣魚城四周多為懸崖絕壁 圖/重慶日報

軍心無糧不穩。釣魚山上有地可種糧,有水庫可飲用。因此民心不渙散,守軍不懼戰。並且戰爭期間有大量逃難的人上山,城內也不缺種地、守城的人力。

天時地利人和盡佔的釣魚城,是個十足的軍事堡壘。這是它能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的最根本原因。

並且,從其對立面來說,釣魚城的山城防禦體系,令善於騎馬掄刀射箭的蒙古兵發揮不出實力,這也是它能“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的原因之一。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釣魚城之戰指揮部遺址 圖/東方IC

另外,類似於法國拿破崙和德國希特勒進攻俄國的失敗,這裡面也有天氣的功勞。川東氣候潮溼,尤其釣魚城之戰發生在雨季,來自乾旱高原的蒙古兵水土不服,軍中疫病流行,大大削弱了戰鬥力。

而另一層面,宋軍將士攻守有方和眾志成城的鬥志也是取勝的重要因素。

釣魚城之戰的高潮是在1259年,蒙哥汗親提精銳之師團團圍困釣魚城,大有用戰車排山倒海之力將之碾為齏粉的勢頭。幾次最激烈的攻防戰、偷襲戰、地道戰等都發生在這一年。蒙哥汗也就是這年7月的戰鬥中喪命的。

帝國統帥之死成了戰爭轉折點,釣魚城之戰在最激烈的關頭突然靜下來,蒙古兵潮水般退去。這次征服計劃就此泡湯。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川東地區多雨潮溼 圖/央視網

在這為期半年的攻防戰中,蒙古都統帥、先鋒將汪德臣也命喪於此,大小戰將傷亡更是無數。

我們要記住拼死守城的將領,他叫王堅,還有副將張珏。王堅一度在蒙古軍偷襲、貼身肉搏戰中負傷,仍然堅持浴血奮戰。在釣魚城決戰勝利的四年後,王堅死於奸臣陷害。此後副將張珏繼任,帶領軍民繼續堅守。不僅沒有丟失寸土,還出擊白帝城、瀘州等地,多次取得勝利!

面對兇殘的敵人,保家衛國決不後退的抗爭精神,是釣魚城留給後世的永遠的精神財富!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影視資料中的南宋名將王堅 圖/央視

至於蒙哥汗遭遇小城抵抗,為何不繞過去攻打重慶,進而滅亡南宋,這在史學界也一直有討論。傾向性的看法是,當時的形勢使然。蒙古騎兵攻城略地,何時遭過如此挫折!當時儘管有人提過繞行的建議,但當時的統帥咽不下這口氣,決心硬碰硬,結果碰了釘子吃了虧。

至於蒙哥汗之死,基本上算是歷史之謎。不同史書上的記載不同。一說大軍受挫抑鬱生病而死;另一說是在軍中染瘟疫而死;還有一說流傳更廣,認為是戰鬥中被宋軍礌石擊中受傷致死。

不同的說法中有一點是共同的,即蒙哥汗死於釣魚城下,且蒙古軍團因此撤退北去。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金庸先生搞錯了,蒙哥汗並非死於襄陽 圖/《神鵰俠侶》劇照

“螳臂擋車”卻能改變歷史

釣魚城阻擋了蒙古鐵騎,除了南宋因而得以續命外,這場戰爭還有更大的意義。

在蒙哥汗雄心勃勃的征服計劃中,四川原本只是個起點而已。然而一個小小的釣魚城給了他致命一擊。隨著他身死城下,龐大計劃的實施失去了核心支點。

並且隨著皇帝死去,帝國權力中樞空虛,有實力的軍事貴族,都在花心思爭奪權力,無心於繼續征戰,龐大的亞歐征服計劃隨即夭折。

蒙哥汗死訊傳出,釣魚城攻防戰在最高潮處戛然而止。大軍護送靈柩北去。在長江中游攻城奪寨進展順利的忽必烈,也立即北撤。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蒙哥汗死後,大戰戛然而止,蒙古軍北撤 圖/東方IC

在蒙哥汗的計劃中,西征目標是西亞和北非。這支軍隊進展順利,已先後攻佔了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半島大片土地,非洲門戶洞開。西征軍正準備乘勝征服埃及時,蒙哥汗死訊傳來,蒙古鐵騎立即停下了腳步。

因此,蒙古軍團失去了踏足非洲的良機。以後也再沒機會和能力攻佔非洲了。北非諸國也因此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

被釣魚城之戰改寫的這些歷史,大概守城的王堅不知道,苟延殘喘的南宋朝廷也不知道,西亞、北非國家的人民也不知道。他們只是意外驚喜,甚至都不知要感謝釣魚城的功績。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蒙古鐵騎距離北非只有一步之遙/資料圖

而這些改變,還只不過是因兵鋒威勢變化帶來的表面改變而已。在歷史深層的邏輯裡,還有著一層變化。

蒙哥汗殞命在釣魚城下,這為忽必烈登位提供了契機。這兩人雖為兄弟,其實為人處世風格差異很大。

蒙哥汗為政保守,施行的是蒙古部族那一套,很難適應統治廣大中原漢地的需要。而忽必烈是蒙古統治集團中少有的開明之士,本身仰慕漢文化,他掌權後推行漢文化,廢除了蒙古軍濫殺無辜的野蠻政策,使中國經濟和文化免受更多破壞。最終也促進了中華文化的融合發展。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影視劇中的忽必烈 圖/《忽必烈傳奇》劇照

僅僅迴歸到軍事本身,創造了軍事奇蹟的釣魚城之戰也非常值得稱道。它在山城防禦戰史上、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它不僅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案例,還以一戰之力改寫了世界史,它被稱為“上帝折鞭處”、“東方麥加城”!

這一點,不是哪個國家、哪場戰爭能輕易做到的!至今,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還設置有釣魚城古戰場的沙盤模型,這足以顯示它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地位的重要!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斑駁的舊城牆述說著歷史滄桑 圖/東方IC

走出歷史烽煙,正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釣魚城,繼續向世界人民講述那段可歌可泣的抗爭故事,這段故事給世界軍事史、文化史、精神史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豐厚的財富!

這些財富,本來就應該讓全世界的更多的人瞭解、分享!

在此,祝願釣魚城申遺早日成功!

重慶古鎮釣魚城申遺,它曾以一己之力阻擋蒙古鐵騎36年

不忘歷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來 圖/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