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變現的「誘惑」,今日頭條金融布局動作頻頻

時代財經APP記者 唐汪凱

流量变现的“诱惑”,今日头条金融布局动作频频

面對種種涉足金融業務的傳聞,儘管今日頭條並未公開承認,但低調背後已著手佈局。近日,據媒體報道,今日頭條有意在香港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還有意在香港開展投資研究顧問服務,公司正在考慮取得相關香港金融牌照。

流量優勢是今日頭條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基礎,但就行業來說,除了監管趨嚴的政策環境,今日頭條還要面對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互金巨頭的競爭壓力。選擇遠赴香港,或許是今日頭條金融業務另闢蹊徑,曲線佈局的開始。

拓展金融版圖

針對此次計劃在香港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今日頭條方面仍然是對媒體三緘其口,不予置評。 不過,今日頭條刻意保持的低調並未阻止外界對於其金融佈局的“好奇心”。

2018年7月,今日頭條正式上線現金貸產品“放心借”,最高額度20萬元,日利率0.03%起,按日計息。據產品介紹,“放心借”是提供個人消費借款服務的技術服務平臺,以智能算法為用戶推薦正規的持牌金融機構,合作機構包括中銀消費金融、南京銀行、新網銀行。

“放心借”上線雖未大張旗鼓,產品存在的問題卻引發了不少來自市場的質疑。比如,自媒體人凌建平實名舉報“放心借”產品屬性不清,認為該產品在沒金融牌照的情況下以技術服務的名義開展業務。

據時代財經瞭解,當前可以合規開展現金貸業務的機構主要包括持牌小貸公司、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以及銀行等,“放心借”在現金貸業務上陷入的被動局面,足以顯示今日頭條在金融牌照方面的短板。

事實上,今日頭條也曾為金融牌照付之行動,只是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2017年7月,今日頭條在寧夏銀川申請網絡小貸牌照;8月,今日頭條消費金融相關崗位的信息出現在招聘網站上;到了11月,今日頭條組建保險業務團隊,並籌備保險業務相關事宜的消息不脛而走,引發外界關注。2018年1月,據媒體報道,今日頭條在為收購第三方支付牌照與對方談判,被收購方為武漢合眾易寶。

但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網絡小貸、保險還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從公開信息來看,今日頭條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曲線競爭

執著於跨界,今日頭條進軍互聯網金融業務背後,是龐大流量急於變現的需求。

“當前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最終盈利點都是流量和用戶變現,特別是一些具有大量活躍用戶的互聯網公司。”網貸天眼CEO田維贏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金融行業對於用戶流量需求是巨大的,其變現能力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像今日頭條這類具有大量活躍用戶的互聯網平臺,涉足金融行業並不少見。”

流量變現是最終目的,龐大的流量也恰恰是今日頭條開展金融業務所具備的先天優勢。據公開信息,今日頭條有6億用戶,日活達到1.2億。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認為,結合今日頭條的資源稟賦,在理財、消費金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間。

田維贏也表示,作為內容型的互聯網公司,擁有大量的用戶、內容數據、用戶數據和大數據分析能力,這是它的優勢,其完全有能力為用戶提供較好的金融服務。

“當然,金融不僅僅只是流量和用戶的玩法,今日頭條涉足金融,必然要面臨金融最核心的問題,也即風險。風險控制是其目前最大的短板。但我認為這並不會阻礙它在金融方向的發展,通過其在大數據方面的多年沉澱,加上其在人才及金融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下,打造好一個相對優秀的大數據風險控制系統,為用戶提供優秀的金融服務只是時間和團隊市場經驗問題。” 田維贏補充說。

不過,比起開展互金業務需要的經驗問題,今日頭條更需要面對的是不斷趨嚴的金融監管以及來自互金巨頭的競爭壓力。

在今日頭條欲涉足的互金業務中,小貸、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等行業均經歷了多輪監管整治,進入門檻步步抬高,有的牌照甚至暫停發放,牌照欠缺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在市場競爭方面,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互金巨頭金融牌照相對齊全,而且佈局互金業務時間更長,涉及領域更廣,留給今日頭條的市場空間較小。在此背景下,今日頭條選擇開闢新戰場,赴港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不失為最佳選擇。

田維贏則表示,與國內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日趨嚴厲的態勢相比,香港的金融監管和市場環境比較成熟,能夠提供較為穩定的市場,而且目前國內已有多家流量巨頭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其在國內的用戶與其它大型互聯網平臺用戶重合度應該不低,用戶風險情況和市場競爭壓力較大,這些可能都是今日頭條選擇在香港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原因。

流量变现的“诱惑”,今日头条金融布局动作频频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