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啓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局限,提升藝術審美

在美國藝術教育中,有一種叫做“視覺思維策略”VTS的教學方法,在研究今天這套被很多美國老師當做教材的

《兒童藝術大書》時,我對這個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發現它對幫助我們引導孩子審美思維這件事情上有奇效^_^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首先表達一個觀點,孩子是需要引導的。以前覺得藝術啟蒙嘛,就是讓孩子多感受,所以可能你跟我一樣,覺得帶孩子去看展就是不錯的方式。

但後來我發現,同樣是看展,有的孩子佇立在一個藝術品前可以看很久,顯得很有興趣;有的孩子卻只是走馬觀花一樣,在展館裡走一圈;還有些孩子被家長同伴叫住要認真看,卻不知道眼睛放在哪兒,顯得很無措。

同樣是看,該看什麼,能不能看出點門道,孩子們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也就是審美思維,卻差得很遠。很多人長到成年也還是這種狀況,可見缺少引導,大部分孩子都難以入門。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所以,在介紹今天這套書前,我想先簡單說說“視覺思維策略”VTS教學法,它是怎麼引導和啟發孩子審美思維的。

這種方法主要是以啟發式的提問帶動孩子思考的方式進行,會問孩子3類問題:

1、What’s going on in this picture?

(這幅圖畫發生了什麼事?)

2、What do you see? What makes you say that?

(你看到什麼?是什麼讓你產生這樣的聯想?)

3、What more can we find?

(畫中還能找到什麼?)

所以,這種方法在於:跟一般成年人去看美術館不一樣,不是安靜地,而是一定要多提問,把問題提得恰到好處,才能把孩子吸引進藝術品裡,領會到其中精髓。

不過這個方法,需要有能力的人(通常是孩子的家長、老師)來引導,這樣才能把問題提到點子上,除此之外,還需要他們去尋找篩選藝術作品給孩子展現。

而這兩個難題,在這套藝術啟蒙書《The Art Book for Children》(《兒童藝術大書》)都能被解決。它就是完全參照VTS的教學模式,對孩子進行藝術啟蒙,引導孩子學習如何欣賞藝術珍品,一套書看下來,孩子的審美思維、觀察力、分析能力都將得到很好的提高!

同時孩子會欣賞到從第十四世紀一直到當代藝術中最著名的60位藝術家以及他們最有名的作品,所以很多國外的老師也很愛用它作為自己的課堂材料。

接下來,我將按照下面的順序來介紹這套書:

1、啟發式的提問,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孩子認識客觀事物的第一步,對於藝術啟蒙也是最關鍵的,就像那句至理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而當我們接觸一幅畫、一個藝術品時,我們好像也很努力地認真去“看”,但是往往看不出什麼,好像自己白長了一雙眼睛。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對應的訓練和積累,不知道該怎麼看,怎麼解讀。

為了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這套書在設計上採用了啟發式提問的方法,貫徹“視覺思維策略”VTS教學法,解讀每一個作品時,都會抓住它或整體、或局部、或細節,通過淺顯易懂的啟發式提問,一點點讓孩子學會“從畫裡讀出信息”。

這樣就能夠幫孩子找到觀察的突破點,而經過這一套書的這種提問的訓練,孩子就逐漸摸到“怎麼看一幅藝術作品”的門了。

我們來看個例子感受下,這是溫斯洛霍默的《甩鞭子》: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看到作品後,開始提問引發孩子去找答案:

1. 你覺得這些孩子跑得有多快?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2. 既然畫面是靜止的,我們怎麼感覺到男孩在奔跑?

3. 藝術家是怎麼做到讓他們看起來是在移動的呢?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發現沒,當孩子面對問題時,總會去想答案,而找到答案這個過程就是在促發他們去“有效主動地觀察”。當然問題提的是否精妙也很關鍵……

書裡的這些問題都是資深的藝術教育編輯設計的,每個問題都值得好好琢磨,有些問題不但會促使孩子去觀察和思考,還能在問題中學到一些藝術手法和知識,比如上面例子中第3個問題的提問和解讀,就可以讓孩子學到——在靜止的畫面中如何表現運動感。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我們都知道,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會採用一些藝術手法和技巧。比如上面這個“動靜對立”的方法,在引導式的提問後,介紹這個藝術手法,就能補充孩子這方面的知識,讓

孩子可以更好地感受這個藝術作品的精妙之處了。

當然,除了藝術手法,偶爾也會科普下小知識,比如《貝里公爵的豪華時禱書》中,我們看到的美麗色彩並非來自普通的顏料,而是由水、樹膠、寶石粉末和植物提取物混合製成的。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沒想到吧,這幅畫光從原料來說,已經是造價不菲了~

2、多種方式,極致鍛鍊孩子分析思維

在這套書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啟發式提問的訓練下,孩子思維會達到一個新高度,不只是藝術欣賞,還能讓我們“識人”。這就像小說裡福爾摩斯大偵探一樣,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再觀察中結合自己的思維,做有效的分析解讀,獲取信息量。

在分析小漢斯的作品《大使》中,資深編輯就明確地指出了我們看畫要get到“偵探”技能: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畫家經常在畫中隱藏一些信息,以便我們理解畫中人的身份,或者畫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畫裡的事物都沒有巧合。每一件東西都有存在的理由。

你能在下面畫中看出兩個人的什麼信息呢?特別是兩個人之間的地上放了一個什麼奇怪的東西?你知道那是什麼,有什麼含義在其中嗎?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這套書就是這樣讓孩子通過細節自己來分析裡面的內容,而這也許就是藝術教育的內涵,不只是瞭解藝術,還讓小朋友通過藝術作品來引發思考。

像上面這樣,通過觀察一個名作來分析的例子有很多,但這對孩子的分析能力的鍛鍊還不充足,所以書裡還通過一些有趣味的設置來進一步鍛鍊孩子的分析思維。比如,把

多個作品放在一起來對比:

在介紹阿爾佈雷特的時候,把他的4幅自畫像放在一起,讓孩子判斷4幅畫分別對應的是畫家的哪個年齡。書中把這個環節設計成了一個小遊戲“找差別”,並且給出了一些文字、表格的提示,讓孩子根據提示去找答案。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在不借助提示之前,孩子需要仔細觀察4幅畫的區別,並思考這些細節意味著什麼,最後才能正確判斷出先後順序。

另外,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每介紹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時,都會有一個主題,而介紹這個主題時,都會有獨特的排版方式:

有重點、有主次,錯落開來的排版方式,打破了一般圖書自上而下的文圖結構。

這是編輯有意為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循序漸進地瞭解作品,激發讀者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感受力。

而這些排版的細節設計,其實也是在提示孩子,這是分析這幅藝術品的重點哦。比如,之前看到過的《甩鞭子》,“動靜對立”這個重點,標題文字就告訴了我們移動-靜止,而標題的字體和大小設計上,“快速移動”幾個字是不是看上去更有動感,“靜止不動”顯得更穩更靜態?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同樣的,在介紹修拉的畫時,從標題到下面的解釋都設計了很多“點點”: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還有這個,光看文字排版,是不是都有種“噓”,聲音越來越小的感覺!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3、五大藝術門類,幫孩子構建藝術宏觀感

如果給孩子看這套書,第一遍翻閱的時候,會讓他們有一個感受:哇,原來藝術不只是畫。

是的,藝術不只是繪畫,也不只是雕像。這套書充分讓孩子們瞭解到,藝術的豐富多彩,書中包含了繪畫、雕塑、裝置、攝影、行為藝術這五大藝術門類,其中還細分了版畫、油畫、絲網印刷、角色扮演、集成藝術、行為藝術、歐普藝術等不同的藝術形式。

比如這個,想想就很有難度:

活體雕塑:自己站在博物館展臺上,保持身體和麵部表情靜止,一站就好幾天。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還有特別有意思的歐普藝術:這類藝術家跟別人很不一樣,她感興趣的是,當我們觀看一個東西時,眼睛是如何運作的。

第一次看下面這個跨頁時,我是隨手就翻過去了,沒發現什麼特別有趣的,但是看到右邊的文字介紹時,讓我關注到“為什麼這些圖畫給人會動的感覺”“畫家用了什麼招數”,就又忍不住很仔細地去看。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你知道嗎?左邊這幅《瀑布第三號》是因為畫家把紅色和灰色兩種波紋狀線條交織在一起,讓我們產生的一種視錯覺。天知道,我第一次翻過去的時候,都沒注意到這一點。

還有下面這個作品,真是會打開孩子的腦洞。它是用一些糖果堆積在一起的一個作品,它是用來紀念藝術家一個年紀輕輕就去世的好友,糖果的全部重量剛好就是好友去世前的重量。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更特別的是,一般我們參觀美術館,都不能觸摸作品,但這個作品你不僅可以觸摸,還可以帶走一顆。當然隨著人們逐漸帶走糖果,也意味著藝術家的好友也在逐漸消失。

這個作品還有另一個飽含人情的特別之處:當糖果被不斷拿走後,會補充新糖果進來,這就像我們認識的某個人去世後我們會很悲傷,但當我們懷念他時,幸福快樂的感覺就會回來。

這兩本書一共介紹了60位藝術家,不僅有凡·高、馬蒂斯等經典藝術巨匠,也有辛迪·舍曼和珍妮·克勞德等先鋒藝術家。既能欣賞到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或凡·高的《向日葵》,也能看到前衛的裝置藝術作品。

4、小遊戲,小互動,激發孩子的創作細胞

在欣賞藝術珍品的同時,這套書還會找一些簡單的案例引導孩子去思考、去創作,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比如讓孩子以遊戲的方式去感受名畫~

在下面這個例子裡,為了讓孩子理解名家名畫的細節是多麼精細,讓孩子注意到那些甚至可能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那些豐富的細節,書專門展示出了《貝里公爵的豪華時禱書》從1月到12月的圖,像玩“找一找”這個遊戲一樣,去發現畫中的細節。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還比如,讓孩子用畫家的特點用創作,

比如在欣賞凡·高《向日葵》中引導孩子觀察不同的黃色橘色的細微差別,在對色彩有了更深的感受後,鼓勵孩子用一種顏色的不同色調來作畫。

美國老師用這套藝術啟蒙教材,突破孩子思維侷限,提升藝術審美

5、適合年齡及閱讀感受

這套《兒童藝術大書》推薦5歲+的孩子,以及各位爸爸媽媽閱讀~

它非常值得細細去體會,越用心讀越能體會到它的好。想起當初接觸這套書是因為它來自大名鼎鼎的

費頓出版社(國際最頂尖的藝術類出版商,尤其以出版高質量視覺藝術圖書著稱,已有百年曆史),而且又是專門給孩子的,但真正讀了以後才發現:它讀一遍是不夠的。

特別是因為要給大家介紹它,我重新拿起來讀的時候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細節,都是我之前閱讀時沒有發現的。就像上面介紹的那樣,通過書裡的文字提示和解讀,自己去畫中找細節,發現“哇,原來真的是這樣”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欣賞的樂趣。

藝術方面,我們這代人大都很缺乏,所以希望這套書各位爸爸媽媽也能跟孩子一起來讀。

團購信息

團品:兒童藝術大書(黃色版、白色版)

團購價:158元包郵 原價:220元

適合年齡:5歲到成人

團購時間:9月10日(週一)晚22:00開團,9月16日(週日)晚22:00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