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當前民間玉器收藏

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吉慶祥和、幸福美滿的象徵。華夏先民用玉的歷史長達八千年,世代相傳,綿延不斷,至今不衰,成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蹟。千百年來,中華民族愛玉、崇玉蔚然成風,玉被視作山川精英,神奇不朽的化身,並被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了獨特的玉文化。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所云“君子比德於玉”,成為華夏民族千古傳頌的至理名言,更是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座右銘。

自宋代至民國,民間藏玉和玩玉蔚然成風

民間藏玉,源遠流長。宋代時,在文人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一股蒐集和考據古器物的風氣,民間收藏古玩的習俗便出現了,古玉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古玩品種之一。宋人呂大臨的《考古圖》和薛尚功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中,都收錄了少量的漢代玉器。古玩的特點之一是商品化,也就是具有交易買賣性。北宋時期,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城內經營古玩的店肆已成規模。如汴梁東街北“潘樓酒店”“每日自五更市合,買賣衣物、書畫、珍玩、犀玉”(見《東京夢華錄》)。南宋時,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更是出現了專營古玉的“七寶社”,出售玉帶、玉碗、玉花瓶、玉絛環及玻璃、水晶、寶石等。當時還出現了將古玉作為禮物貢奉、饋贈的風氣,如大臣張俊進奉宋高宗的寶物中,僅玉器一項就有新舊玉器共42件,可見當時民間藏玉數量是很可觀的。

元代朱德潤的《古玉圖》是第一部收輯古玉的圖錄,雖然僅刊佈41件古玉,但標誌著古玉收藏專業化的形成。有清一代,古玉收藏之風熾盛,尤以乾隆帝為甚。乾隆晚年,大發好古之興,不僅廣為蒐羅古玉,還命玉匠製作仿古玉。清官舊藏中,有不少古玉與仿古玉同置於一盒內,即為乾隆帝嗜古玩玉之遺留。受乾隆帝的影響,清中晚期至民國,古玉成為古玩中最重要的品種,民間藏玉和玩玉蔚然成風。清末,吳大瀲著《古玉圖考》,公佈了自己畢生所藏240餘件古玉,並詳加考證,圖文並茂,成為劃時代的經典之作,達到了當時民間古玉收藏與研究的最高水平。民國時期趙汝珍在《古玩指南》一書中,對清末以來北京城內玩玉的盛況進行了一番精彩的描述: “凡京中之中上等人物,無不腰纏累累,丁丁當當者,居則以玉為消遣之品,行則以玉為富厚之徵,朋友相見必以所得之玉相誇示,集會談話必以玉為主要論題。居家無玉,宛如非士夫之宅第。服飾無玉,直同非完整之衣履。身上無玉,似不便與友朋相會。無玉之知識,直不能插入友朋集會之談話。玉之重要如此,故社會人士無不竭力以求之。”我們由此不難想象當時社會玩玉、賞玉、用玉熱鬧非凡的場面。

當今收藏玉器的心態和方式已經有了很大變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間古玉收藏熱潮再次湧現。目前民間藏玉具有以下特點:1、品種豐富,數量眾多,可補博物館藏玉之不足。2、專題性強,既有按造型(如動物形、幾何形等)、工藝(透雕、圓雕等),也有按時代(如商周、戰國至漢代等)來收藏古玉。3、品相好,保存條件完善。4、現代玉器所用玉料的多樣化。青海玉料和俄羅斯玉料的發現、開採和使用,對於推動現代玉文化的發展,提高社會各界對玉器的認知度,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我們今天藏玉和玩玉之風並不亞於昔日京城盛況,只是當今收藏玉器的心態和方式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古人收藏玉器,多以陶冶情趣、玩賞自娛為主,專致收藏,並不求交易牟利,往往集畢生之精力、財力,匯成蔚為壯觀的玉器收藏,如清末收藏大家吳大澂、端方即如此。只是世事難料,那時還沒有博物館,他們去世後,收藏的玉器被子孫之輩轉售殆盡,多數下落不明,如吳大澂載於《古玉圖考》的一些玉器,就藏於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和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甚至出現在不久前的拍賣會上,令人感嘆不已。今日收藏玉器的群體和經濟實力是古代遠遠不能比的,何況交通和信息極為便利,又有大量書刊圖錄和博物館藏品可以參考,可以說當今玉器收藏的條件是歷史上最好的。但是,我們擁有玉器收藏的完整性以及對古玉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卻不及古人,原因在於:一、我們曾經有二三十年的傳統文化教育斷層,對玉文化悠久而豐富的內涵認識甚淺;二、當今社會過於商業化,多數人並不想真正收藏玉器,只是買賣圖利,真正的收藏家(即終端收藏家)很少;三、雖說古玉收藏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當今的玉器收藏熱卻是從1990年左右才開始的,到今天也不足20年,這樣短的時間裡很難形成完備的玉器收藏。

目前的玉器市場可以用“金字塔”來比喻

長期以來,人們對古玉實物的認識僅限於博物館的展品,民間古玉收藏的真實面貌由於缺乏展示的平臺而難以體現出來。2003年,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頒佈,民間收藏合法化,對於全國規模的民間古玉展覽的舉辦起到了推動作用。如今玉器收藏是與時俱進,市場化扮演著重要角色。市場化對於玉器收藏的最大影響在於它把玉器收藏變成大眾化,帶動了席捲全國的藏玉、玩玉的熱潮。目前的玉器市場大概可以用“金字塔”的形狀來比喻。

這個“金字塔”分三層,下面一層是現代玉市場,收藏的人多,玉器流通量也很大,成交額佔整個玉器市場的三分之二,構成了玉器收藏與市場的基礎。收藏現代玉的好處在於:一、作品便於佩戴或陳設,雕刻題材圖案大眾化,易於理解鑑賞;二、價格相對透明,欺詐行為少;三、由於不是古玉,所以不必鑑定玉器雕刻年代,相對風險較小;四、收藏群體大,買賣交易機會很高。現代玉的收藏與古玉收藏的不同還在於:一、古人不收藏玉料,而現代玉收藏者多收藏和田玉籽料,導致優質和田白玉籽料價格暴漲;二、古玉一般沒有雕工的名款,而現代玉雕大師往往在作品上鐫刻名號,形成商標,如劉忠榮、倪偉濱、夏惠傑、崔磊、蔣喜、唐偉琪等,在現代玉收藏市場上逐漸形成一種“追名家”的趨勢。

中間一層是明清玉市場(也稱晚期玉),收藏的人不少,由於明清時期距離現代較近,玉器多不入土而在市面上流行,因此玉器的存世量也很大,是眾多玉器拍賣會的主力。明清玉器的造型和圖案與現代玉相近,多為吉祥題材,有一定文物價值,鑑定相對容易一些,風險也不大。明清玉器分宮廷作和民間作兩類,目前市場價值較高的是宮廷玉器,往往雕工、用料精緻,並帶有年款,數量很少,升值空間很大,而民間製作的玉器非常多,多為晚清、民國時期產品,雕工、用料大多粗率,升值空間不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有一種流行的趨勢,即只要是雕工、用料不錯,又是傳統題材的玉器就當清中期玉器來看待,這是需要糾正的。

最上面一層就是高古玉市場(指漢代或漢以前的玉器),俗話說“高處不勝寒”,高古玉往往數量少,體積小,質料粗精不一,而且帶有深淺各異的沁色,鑑定不易,交易的風險極大,收藏的群體也很小。高古玉沒有固定的價格,差異很大,但升值空間無可限量。高古玉所蘊含的文化內容是最豐富的,因為中國玉文化八千年,其中高古玉的歷史佔了六千年,始終與中華文明的發展相伴,其文化含量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從收藏角度來看,高古玉是最值得收藏的。在當今市場仿古玉盛行的情況下,收藏高古玉一定要有常年不懈努力的學習和鑑賞的經驗,切不可一蹴而就,只有多年的經驗積累,才能在高古玉鑑定上達到獨立收藏的水平。

雖然目前古玉收藏形勢發展迅猛,但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現今的古玉收藏仍處於初級階段,古玉贗品充斥市場,多數收藏家仍以保值和贏利為目的,更注重的是市場價值,而非文化價值。民間古玉愛好者和收藏家應樹立正確的收藏觀,更多地關注古玉深厚的文化內涵,既可以感受到玉器蘊含的“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又能體會到它的“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