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Cardano(ADA):區塊鏈3.0的一種探索


淺談Cardano(ADA):區塊鏈3.0的一種探索


前言

區塊鏈3.0的公鏈的定位是能大規模商用,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概況

基本面


淺談Cardano(ADA):區塊鏈3.0的一種探索


簡介

Cardano 是Ada加密貨幣的歸宿,可用於發送和接收數字貨幣。這種數字貨幣代表了未來的貨幣,通過使用加密技術,可以快速,直接的轉帳,保證其安全性。

Cardano 不僅是一個加密貨幣,而是一個技術平臺,能夠運行在世界各地的個人、組織和政府每天使用的金融應用程序。該平臺正在層次構建中,使系統更容易維護,並允許通過軟叉進行升級。在運行ADA的結算層構建完成後,將分離構建計算層來處理智能合約,這些數字法律協議將為未來的商業和業務提供支援。卡爾達諾還將運行分散應用程序或Dapps,服務將不是由任何一方控制,而是以區塊鏈方式進行運作。

這是從科學哲學開發出來的第一個區塊鏈項目,也是由主導的學者和工程師組成的全球團隊之設計和製造的唯一項目。技術是安全的、靈活和可擴展的,並可供數百萬用戶使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一些主導專家的深謀熟慮和關心已經投入至該項目,並且設計決策也已成形。應用於諸如航空航天科學和銀行業務的關鍵任務系統之科學嚴謹性已衍生至加密貨幣領域中,並且實施了高度的安全保證。我們相信這是前所未有的。

Cardano 的一項重大創新就是能夠架接用戶和監管需之間的平衡,進一步將隱私與監管結合。卡爾達諾的願景是,通過為所有人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務,其新型之受控管計算將帶來更多的融資包容性。

Cardano的跨鏈技術

Cardano 的跨鏈技術通過 NIPoPoW側鏈實現,它可以讓 CSL 與任何其他的區塊鏈鏈協議進行交互。Cardano 能夠成為其它數字貨幣的粘合劑,通過側鏈和快照技術讓不同的貨幣都可以通過 Cardano 相互流通。

Cardano 的傳輸技術

Cardano 採用了一種類似於** BitTorrent 的點對點傳輸協議一樣,參與的節點數量越多**,傳輸的速度越快。隨著系統節點的增多,Cardano 每秒可以處理非常龐大的交易量。

Cardano 的分層

Cardano 將計算層分為兩層。一層專注於交易和結算,另一層專注於智能合約的計算。

第一層,Cardano Settlement Layer (CSL) 加密貨幣結算層,是整個Cardano 系統的基礎,其代幣 ADA 只在結算層內流動,主要用來處理數字貨幣價值轉移。CSL 的腳本結構與比特幣的 UTXO 類似,只支持交易,雖然簡單,但可確保複雜可編程腳本的漏洞不會出現。

第二層,Cardano Computation Layer (CCL)智能合約層,允許智能合約相關的所有高級可編程功能存在。Cardano 結算層與合約層分開運行的方式,可以針對不同的分層進行有針對性的部署和升級。針對結算層,可以通過軟分叉對數字貨幣交易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升級和換代,而對於合約層,則可以根據 DAPP 的運行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拓展和改良。因此,分層的方式實現了在一個生態內建立清晰、有邊界的系統運行秩序,實現更好的可拓展性和交互性。

Cardano的監管兼容性

在 Cardano 的設計哲學中,充分考慮了監管需求,同時也儘可能考慮用戶的隱私性,並設法達到二者之間最優平衡點。比如,在必要且用戶自願的情況下,可以針對性的選擇提交 KYC和 AML(資金流向)等信息,滿足最基本的監管需求。

這一切的目的都是希望讓區塊鏈金融被社會主流群體更容易接受和使用

Cardano的共識機制:Ouroboros

Cardano 實行的共識機制 Ouroboros 可認為是 DPOS 共識的一個變種,而 Cardano 團隊更願意將其表述為 Dynamic POS。與 DPOS 共識的相同之處是,只有 Cardano 的代幣 ADA 持有量超過一定數量的地址(官方數據 ADA 前2%的地址)才有資格參與區塊生產者的選舉,持有 ADA 越多的用戶,被選為區塊生產者的概率越大。Ouroboros協議將物理時間分為紀元,然後再將紀元劃分為區塊(slot),每個紀元持續5天,每個區塊持續約20s。每個紀元的區塊生產者在上一個紀元就已經選定,並在下一個紀元中隨機選定某個候選人充當各個區塊的生產者,一個候選生產者可能在一個紀元中對生產多個區塊。Cardano 團隊認為 Ouroboros 不同於 DPOS 之處在於,Cardano 記賬人的選舉過程是完全隨機的,而不是利益相關方選舉而來。Ouroboros 共識算法中引入了一種拋硬幣協議(coin tossing protocol),可以保證選舉過程的完全隨機性。據 Cardano 團隊稱,Ouroboros 是目前為止唯一在數學上證明能夠達成近似納什均衡的 POS 共識機制,但其有效性仍需實際運行效果來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