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描述的蒙汗药,到底是何方神圣,是否有药可解?

小亦乐乐


《水浒传》里,我们常见到绿林好汉被蒙汗药麻翻。有人认为这是艺术需要,也有人对蒙汗药的存在持肯定态度。于是,蒙汗药的药物成分便形成了几种说法。

“押不庐”说。“押不庐”又叫“尸参”、“鬼参”。产自西域,含有大毒,具有催眠麻醉作用,传闻能起死回生。若用一点磨酒就足以使人通身麻痹,犹如半死状态。就算利刃分割其人,他也不会有任何感觉。可是若灌以解药,其人则活动如初。传说古时华佗所用的麻沸散即是此种麻药,而且宋代皇宫御医院还有使用过的记录。同时,《癸辛杂志》也曾记载,“回国有药名押不庐者,土人采之,每以少许磨酒饮人,则通身麻痹而死,至三日少以别药投之既活。”同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对此种药物有过记载,并指出这是一种药草,而且麻醉性能还很强;至于是否可以达到“虽加刀斧而不知”的程度,还待考证。另外,这种草药仅仅生长子中亚地区以及我国西北地区,其他地区很难见到。

押不芦

“草乌末”说。草乌末就是用草乌研制的粉末。草乌是中医常用的药物。有一本名为《齐东野语》的书籍曾记载道,“草乌末同一草食之既死,三日后活。”根据后来的化学分析,草乌中含有乌头碱、新乌头碱以及次乌头碱等成分,而其中的乌头碱对人体的各类神经有先兴奋后麻醉的作用。

草乌

“曼陀罗花”说。曼陀罗花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这种花是一种有毒的草本植物。它在夏季开花,其花冠似漏斗状,有些地方又叫凤茄花、洋金花、山茄子。宋代典籍《岭外问答》曾记载道,“广西曼陀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百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药人草也,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饮食,使人醉。”据后来化学分析,曼陀罗的叶、花、果、根均含有东莨菪碱、莨菪碱以及少许阿托品等生物碱。其中以花的含量尤其高,所以一般都取曼陀罗花以做麻醉。南宋时有一个叫“睡圣散”的药方记载道,“人难忍艾火炙痛,服此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山茄花、火麻花共为末,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一服后既昏睡。”由此可见,古人在南宋时就对曼陀罗花的药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还拿捏的特别到位。所以,古今许多人都认为蒙汗药的成分当是曼陀罗花。

曼陀罗

“醉鱼草说”。醉鱼草,又叫脑鱼草。名字可以看出,它对鱼类有着强烈的麻醉性能。通过化学分析,醉鱼草的花和叶中含有醉鱼草甙dai、醉鱼草黄酮甙。《本草纲目》曾记载,“渔人采花和叶以毒鱼,尽圉圉(被困的不得舒展)而死。”另外,醉鱼草不仅对鱼类具有杀伤性的威力,对人类也有很大的麻痹性能。如果有人误食醉鱼花,那么他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头晕、胸闷、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所以根据蒙汗药“醉而不伤人”的特性,醉鱼草似乎并不符合。

醉鱼草

当然,《水浒传》虽然说蒙汗药具有强烈的麻醉性能,但是如果吃了解药,那么不消半个时辰就会苏醒。对于蒙汗药的解药,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说可以用坐拿草来“醒酒”。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又记载甘草可以解麻醉,“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有同神妙。有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既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说甘草对含有莨菪碱、东莨菪碱等生物碱的天仙子有解毒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